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引导小学生体验书法基本笔画之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引导小学生体验书法基本笔画之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书法除了做为语言交流的符号外,还是表现出生命特征的艺术。书法由基本笔画构成,其艺术美自然蕴含在每一个点画之中。书法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学会欣赏、学会体验,从中领悟书法艺术的真谛。

一、运用“取象比类”,引导小学生欣赏笔画的自然美

1.“取象比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取象比类”思维方式源于《周易》,即运用自然形象,依靠比喻、象征、类比等手法找出不同现象或事物间的相似性,体现在书法艺术中,就是给简单的笔画赋予了自然之神韵,使之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突显出自然与生命的“形”“意”“韵”。我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篇中写道:“夫书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 基本含义是汉字笔画摹写自然景物而产生形意感,书法也因此成为艺术,时如高峰坠石般险绝,时如行云流水般舒畅,时如雷霆万钧,时如碧波荡漾,所以,书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这种美。

2. 引导小学生欣赏书法基本笔画的“取象”之美

(1)引导学生发现基本笔画对自然与生命的描摹美

学习基本笔画时,教师要引导、启发小学生根据所学笔画联想到熟悉的事物,建构二者之形似与神同,来欣赏笔画之美。

如楷书中“撇”与“捺”的线条非常柔韧,教师写一个长撇后,启发学生想像瓜子、杏仁之形;在写一个捺后,引导学生联想长刀、兰叶、象牙之状;当两个笔画组合在一起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人健步疾走之姿、鸟翩翩飞舞之态。再如,“点”像桃核、像蝌蚪;“横”犹如千里阵云,绵延而来,倏然而上;“戈钩”像刚劲下垂的青松;“横撇弯钩”像人的耳朵;“横折钩”像怒吼的狮口;“竖钩”或“竖提”像早春秃枝上新发的幼芽等。这些形象的比喻有助于引导小学生通过联想,感受汉字基本笔画对大自然的描摹之美。

(2)利用课件动画,引导小学生发现笔画对自然与生命的“取象”之美

汉字基本笔画是对自然和生命的描摹,但经过汉字的长期演化,二者之间的神似不容易被小学生轻松认出,所以书法教师要加强引导与启发,根据小学生喜欢观看彩图,并且百看不厌的年龄特点,可以利用课件加以强化,吸引小学生去发现基本笔画对自然的“取象”之美。

如,教学“卧钩”时,利用课件呈现给小学生这样一组画面:夜幕徐徐拉开,映入眼帘的是空中几颗稀疏的小星,随后一轮金黄的圆月伴着悠扬的乐声冉冉升起。这时运用动画效果将圆月平均分成三份,并在下1/3处从左到右运用慢镜头做出“卧钩”这一笔画。这样,小学生在欣赏圆月美的同时轻松领略到卧钩的写法,并记住了卧钩的外形特征,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如图1)。

再如,学写“竖弯钩”,教师先呈现一幅美景图:蔚蓝的湖面上游动着两只雪白的天鹅。教师在引导小学生欣赏天鹅外形美的基础上引入基本笔画“竖弯钩”,组织学生找出二者的相似性,再利用动画效果将“竖弯钩”平移,使其与天鹅的外形轮廓相重叠,让小学生领略到汉字笔画的自然美(如图2)。

总之,要想引导小学生欣赏汉字基本笔画的艺术美,要多下工夫,认真分析,深入体会,抓住其中的技巧和规律,才有助于开阔胸襟,轻松自如地把这种美落实到笔端。

二、体验基本笔画的节奏变化,感悟书写中的韵律美

汉字笔画描摹自然与生命时所体现出的是静态美,而书写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则是动态美,即书写时呈现出的节奏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在书写中体验与感受。

1. 书法在变化中呈现韵律美

书法的艺术美根本在于其笔画变化无穷,给人以视觉享受。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之所以流传千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笔画富于变化,如其中的二十一个“之”无一雷同,各字形异势异,此作品已成为书史佳话,变化之楷模。书法家在书写时通过变化展现生命的涌动,构筑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他们通过提、按、转、折、顿、挫、撮、揉等运笔方法,形成粗细、浓淡、快慢、强弱、轻重、刚柔、缓急、疾涩等变化形式,通过笔墨变化展示出生命的节奏。当代书法家王学仲先生说书法是“弹在纸上的弦音”。当书写活动与笔画变化融为一体时,心理上的愉悦、畅就会油然而生,给人其乐无穷的美感享受。

2. 引导小学生在书写中体验韵律美

教师要想让学生在书写中掌握提、按、运、顿、收等笔法,并且从中体验运笔快慢与用力轻重的节奏变化,从中领悟生命的艺术,体验到艺术美,就要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经典书法创作,感受书法家笔下基本笔画的千变万化,从中领略无穷的艺术魅力。

(1)教小学生欣赏基本笔画的线条变化之美

书法是隐性知识,这种知识经过长期积累,通常不易用语言表达,传播起来很困难,这是所有书法教师不得不面对的困难。如何把书写过程中腕力与笔力的变化教给学生,教师要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认真研究如何把书法基本要素“翻译”成通俗易懂、为学生所熟悉的语言。

老子在《道德经》的首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道可道,非常道。”虽然道不可言说,可老子又不得不坐而言道,所以只好采取“强为之名”的办法,以“似”“譬”“若”等字眼来代替。写字亦如此,要想让学生理解基本笔画的变化,虽不易用语言直接表述书写者的腕力、指力动作的舒展与收缩,但仍可像老子论道一样,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如用骨力、气力、笔力、神采等词语来描述,这些属于人的行为和自然的状态,虽然也不易被学生理解,但还是比较直观的。

如褚河南曾经用“印印泥”比喻笔力。印印泥是古时盖章的方法,印泥由泥做成,故盖章时不宜用力过重,否则泥就瘪,粘到印上;也不能太轻,轻则印出来的字就不清晰。用印印泥来比喻笔力,形象地表达了书写时腕力与指力的限度,化无形于有形,形象贴近,易于理解。所以教师应尽可能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来比喻书法笔画的变化,使小学生更形象地体验笔画的变化之美。

(2)让小学生在书写中体验线条变化的美

当小学生意识到书法线条的变化后,就应该让他们在书写中体验这种美感,把握轻与重、快与慢、提与顿的关系,灵活运用,让每一笔画都富有美感。笔调的轻重,当以提、按、顿、挫等形式表达出来时,就产生了强烈的节奏。应让小学生学会笔法,体验节奏,产生心理的愉悦感。

其一,体验笔调轻重带来的美感。首先,让学生能够看到笔调的轻重,便于模仿。例如,让小学生体验起笔、运笔、收笔三个步骤笔调轻重变化。教师在事先画好的田字格中用粉笔示范运笔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笔调的轻重,感悟用力的大小。如写横,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示范,起笔时用力下顿,划痕就重;接着向右运行,渐行渐压,笔痕越来越重;收笔时用力右下顿笔,笔画更加加重。通过观察笔画的变化,让小学生体验笔调轻重变化带来的美感。

其次,让学生随老师同步训练,体验节奏变化。观察的同时,学生也要参与,把手拿出,随老师一起做动作,老师笔调粗,学生就要重用力,老师笔调轻,学生就需轻用力。这样,学生就随老师一起或重或轻地享受着书写的愉悦。如捺的写法:轻起笔,然后逐渐加力向右下运笔,势如刀切肉,到捺脚处再加力顿笔,最后逐渐提笔写出捺脚,状如金刀。学生边写边体验,纯熟之后就会领悟到美感。

其二,体验书写快慢带来的美感。书写快慢带来笔画粗细的变化。比如:笔尖上提时,速度加快,点画就细;笔尖下按时,速度减慢,点画就粗。教学过程中要让小学生体验到这种变化。

首先,教小学生学会联想,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笔画书写快慢建立联系,加强直观感受。如让学生联想,起笔时犹如重物从天而降,或似惊蛇入草;行笔时则调整节奏,由快变慢,力求笔画稳健,像雄鹰在空中滑翔;收笔时由慢变快,在疾劲的动作中收笔,犹如冲刺,给整个运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就这样,让小学生从书写中感受到生活中美的真谛。

其次,与学生一起体验,运笔速度的快慢缓急像生命律动。生命活动有张有弛,写字活动亦如此,急速处,必然全神贯注,敛神静气;悠缓处,心旷神怡,无比放松。在教小学生写字过程中,有意让书写过程充满快慢缓急的变化,教师示范,学生书写,一起欣赏、感受书写节律的变化,从中体验美感。

三、引导小学生欣赏汉字基本笔画之间的和谐美

1. 汉字基本笔画之间存在着和谐美

中国的汉字基本上呈矩形,笔画与笔画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每一笔画就像建筑材料,各种材料之间的和谐搭配构成独特的风格,形成汉字的结构美。故学书写字,笔画之间应做到比例对称,和谐统一,这是构成朴素端正之美的最基本形式。

2. 引导小学生发现汉字基本笔画的和谐美

汉字的美在于基本笔画之间的协调搭配,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欣赏,就要引导他们找出基本笔画之间的对应关系,列举如下。

(1)体验呼应之美

所谓呼应之美,在于汉字基本笔画之间的协调照应,即基本笔画之间的联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此笔画的变化必引起彼笔画的变化,二者之间存在着和谐搭配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发现这种关系,美感自然产生。

(2)体验避让之美

避让之美在于笔画之间对空间的合理分配上,既不能拥挤,也不能分散,要形成一种错落有致、整洁有序的空间,让人产生舒适、优雅之感。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这种美。

如“必”字教学。引导学生先写“心”,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再来一客人‘丿’,怎样安排就座?”自然导入到“必”字教学。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安放“丿”,经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心”字中间的两点很懂礼貌,见来了客人“丿”,赶紧让个位子,于是“必”字便形成了,这时,基本笔画之间的和谐美自然产生。另如“朝”“城”等。

(3)体验托举之美

所谓托举之美,是指要符合自然规律,上面娇小体轻,下面宽大厚重,这样才稳定。写字亦如此,上部笔画要写得窄小,下部笔画要写得宽大,显出上轻下重,下面能稳稳地托住上面,符合空间与物理规律,美感也就由此产生。

如“旦”字教学,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暗灰的地平线上,一轮红日正从线下渐渐升起,霎时,挣脱束缚,离开地表,这一瞬间“旦”字产生。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领悟这一意境:“日”好比太阳,“一”就好比地平线,写时要把地平线写长、加粗,体现一种托举之美。再如“土”“止”“上”“生”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领略到书法中的艺术美,自然就会对书写感兴趣,否则,书写极易变成枯燥乏味的活动。因此,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书法基本笔画的艺术美,书法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