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我,帮我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我,帮我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图书漂流,让书籍在素不相识的人之间传递阅览,绽放心曲。

图书漂流,就是把如火如荼的阅读激情化为透明洁白的瀑布,

那种接天连地、接济天下读书人的豪气

一直轰响在人们眼前。

图书漂流,方兴未艾

浙江义乌,是闻名全国的小商品批发集散地,其规模和影响“地球人都知道”。可偏偏有义乌的几个教师,发起了“图书漂流”活动,把自己不再阅读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托放到指定地点。这项活动很快吸引了很多人响应和加入,从2006春季到现在一年时间已经漂放图书1.4万多册,形成了30多个固定的漂流点,其中就包括有名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使义乌这座充满商业气息的城市兴起一种新的文化时尚。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对图书漂流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让缺书、买不起书、难得看书的市民看到书,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最近,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附近的一些咖啡店,时不时会发现一些漂流书。据店主介绍,“投漂”者大多是附近高校师生,还有一些公司的中青年白领。一本漂流书中,夹着一张心形卡片,上书:“我是一本‘漂流书’,不属于任何人。读我,帮我漂。”在花园街和中央大街附近的一些美容中心,也可以看到漂流书的身影,五六成新,以文艺、励志、传记类书籍居多。

深刻而全面的图书,是庞大浮华的网络所无法替代的。但网络又能非常好地为图漂服务,两者能完美地结合起来。我国的“图书漂流网”(www.省略),拥有注册漂友6793人,注册图书4731册,并在北京、福州和乌鲁木齐等地设有43个图书漂流站。目前“图书漂流网站”是自筹资金,搜集和信息也都是义务的。随着注册会员和图书数量的增加,其业务和维护费用势必增加,为保证必要的运转资金,应吸引社会捐资和个人赞助,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从图书漂流网注册人数来看,作为有13亿人口的大国,仅有近8千余人注册,排名前6位的省、市均为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地区,占全国总人数的50%以上。目前,漂流号码为0005018的《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绘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漂转人次达到17次,为我国最高漂转纪录。上海普陀区的“海上甘泉”漂流站,漂流图书636册,名列漂流站漂书数量首位。注册名为“叶寒”的女漂友撰写注漂、阅读笔记389条,排名第一;注册名为“友心人”的深圳漂友23岁、男性,一人注册漂流图书171册,独占鳌头。“友心人”的留言也很有煽动性:“我觉得我们的漂流活动宣传得还不够,知道的人实在太少了,如果首漂的是一个陌生人的话,那我们不但放漂了图书,而且还宣传了我们的漂流活动,一举两得,还请大家支持。”值得提醒的是,在图书漂流网上却常有这样的事:很多人只注册,不写笔记、不注入漂流书,就像只挂个名却不办事一样。请记住,已注册的漂友,只要你的身边有用不着的书、资料、过期杂志、孩子用过的辅导材料,完全可以漂流,这些图书有可能变成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地区的财富。

为让书漂得更快、更远,需要限定漂流时间。为让书漂得更有意义,富有想象力的书友,可利用网络QQ和MSN在好友中投漂图书,在投漂说明中设定自己的特色漂流规则,使图书的漂流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例如,有一个书友,把过生日时朋友送他的一本书,漂给同样将要过生日的另一位朋友,并同时要求对方把这本书漂给下一个要过生日的朋友,不断传承下去。这本书通过真情传递的方式,在那个预先偷偷了解的温情时间传递到恰逢要过生日的朋友手中,真的妙不可言。

目前,全世界已拥有超过25万名网络注册图书漂流成员。网络为漂书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乐趣,所以漂书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网络的推波助澜。国内目前有“图书漂流网”、“中国漂书网”和“书豆网”等数家网站开展漂书活动。在图书漂流网上看到,虽然活动远没国外的规模大,但发展的势头相当迅猛,有很多读者或“投漂”或“求漂”,漂书热情非常高。

有一首《图书漂流歌》的歌词写道:“天空中繁星点点,地面上书影斑斓。心里头有些思念,偷偷地想念那温暖的脸对着我的漂流书惊叹。知了睡了,安心地睡了,在我心里面是宁静的夏天,一个美妙可爱的读书天。”真是不是童话,胜似童话!

图书漂流循环率仅为30%以上

我国是一个出版大国,每年图书出版品种达到20多万种,其中初版新书11多万种,位居世界第一。与图书有关的机构、社团、公司以单位名义――举行各种图书漂流活动的潜力很大。但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眼下各级图书馆购书经费严重缺乏,纵有优秀新书出版,很多图书馆无钱购书,致使图书馆读者大量流失,也无能力漂流新书。同时,图书馆应顺时而动,设立图书漂流部,将一些库压图书、过多重复图书制成漂流书,以其免费阅读盘活读者、扩大图书馆声誉。图书馆以外,出版社是图书拥囤之地。现在一些出版社库存积压图书都很多,那些高定价、专业性图书无法销售出去,何不想办法也做成漂流书,以这样一种形式宣传出版社本身,相信社会效应之外,广告效果也是非常好的。2006年1月,总计100种2200册人文、社科类图书,陆续开始了在11个城市的漂流之旅,活动主办者便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图书漂流听上去很有吸引力,非常时尚、浪漫;但与此同时,要想使图书漂流长漂不衰、保持良性循环,这对读者素质绝对是一个大考验。图书漂流,漂流的不仅是图书,还有品德与责任心。图书漂流的核心,就是给图书自由,让智慧与思想在不同人的心底回响。有些人经受不住考验,将书据为己有,应该受到批评,并尽快改正,让手中的书重新漂流回来。

在中国,漂流意识不浓厚,一般漂流图书流转的时间都不长。海珠区图书馆,是广州首个图书漂流点。2006年7月28日,30本漂流书被23位读者带走。遗憾的是,只有1位取书者上网做了登记。倘若一本本漂流图书有知,一定能感受到不在少数的国人对漂流图书占有的淡漠表情。曾经放漂了800本图书的春风文艺社吕强说,图书漂流本是一项很好的公益活动,其目的是在全国创造一种全民阅读氛围,让更多的读者能读到书。但春风文艺社的这些书只漂了半年,就全军覆没。大连的漂流活动开始还很成功,第一次回漂率达到80%,但随着时间和读者翻阅次数的增加,不少书出现封面受损、缺页,回漂率也降低,最后所有的书都不见了。

上海图书漂流的循环率,也仅为30%。其中,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在看完漂流图书后,不会将其放到公共场所。他们的原因很武断:“与其放在公共场所没人看,或者让收废品的人拾走,还不如自己留着。”

在广东深圳,该市市民的漂流素质令人肃然起敬。深圳书城,用从首漂地限期回漂再漂流的办法,使70%以上的漂流图书得以回漂。深圳读书月活动中,参漂的7000册图书,有2000册是深圳市民捐赠出来的,许多经历了“六漂”、“七漂”的书,还和刚上架的新书没啥两样,没有破损、没有折页,书背后的“漂流卡”上不同姓名、不同字体的留言,信任和爱护在陌生的你、我、他之间默默传递。其中,漂流次数最多的是一本法布尔的《昆虫记》,已传漂8次,留下7个孩子工工整整的留言。此外,余华的《兄弟》、易中天的《品三国》、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等书也深受欢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漂流书因世人贪欲而“沉没”的同时,还不断有人将自己的图书交给图书馆或书城进行首漂。

校内登记漂流:大有可为

虽然不少出版社和图书馆不在意漂书的漂转,但捐出图书漂流的读者很在意自己书的去向,如果得知自己的图书屡次遭遇截留或破坏,他就可能会罢手了。从某种角度说,投放户外这种图书漂流方式,只适应“短漂”或是“发放”,显然对期望值很高的个人漂友已显落伍。

如果图书漂流活动,只单纯限于在学校(小学、中学或大学)范围内进行,因阅读对象、登记、个人颜面等因素制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回漂效果令人刮目。令人高兴的时,因图漂将放漂对象放窄,还可让读者阅读的针对性更强,受益更多。深圳滨河中学开设漂流书屋,第一次放漂图书1800多本,3天就漂走1066本,997名同学主动做了登记。该学校有一位同学是个“懒人”,很少看课外书,也很少去图书馆,更极少买书来看。正是漂流图书方便了他,改变了他对图书的看法。校内漂书,无论是从节约资源、环保等方面来考虑,还是从通过资源共享从而达到个人省钱的目的来考虑,都是一件值得大力提倡的事情。

天津大港三中有1000多册漂流图书,都是师生们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读书选择,阅读到更多的书籍,从而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图书漂流虽不需同学们出示借阅证,校方要求拿书学生登记,力求参“漂”图书不断漂流下去。一位高二年级的学生,在漂流图书前拿书时,对于《红楼梦》和《鲁迅全集》斟酌再三,最后选择了《鲁迅全集》。这位同学说得好:两本书都是好书,可参“漂”书有限,我多拿了,别的同学就拿不到。读到家里没有的书,已挺好了。

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楼的过道内、电梯旁,竟有许多漂流图书的书架。该校图书馆拿出了部分书和杂志,师生也踊跃捐书。读高一的宋同学从家中拿来10多本捐书,他说:“把附有自己感想的书,投放到校园进行漂流,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愉悦,也许还有心灵上的知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快乐的事啊!”

校内漂书,对于培养学生诚信、共享意识,营造和谐与温暖的读书氛围,可谓嘉言善行,一身而二任。成都市升平街小学的李秋小朋友,将自己家中的《马小跳》放在了学校图漂书架上,又从学校凉亭随手拿来一本《皮皮鲁》阅读,这不很让人感动吗?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把100册图书放置在学校艺术广场上进行首漂,赢得阵阵喝彩。孙凯同学说:“真是太棒了!上次我在诸暨书城看到一本《爱的教育》,很想买,可钱不够。在漂流书中,我意外地得到了这本书。”这样的图书漂流活动,让孩子们的好书不断传递,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流动图书馆。

提升阅读率:“图漂”是良方

时下,读书率下降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然而中国的情况尤其严重。网上阅读率的迅速增长,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图书阅读率的大幅降低,但网上阅读与传统阅读毕竟不能相提并论。回想过去,图书价格非常便宜,而现在一本书的价格动辄要几十元,而普通消费者,特别是城市低收入者、农民的收入却非常有限,面对住房、教育、医疗的庞大支出,手中拮据的他们,当然只能对图书视而不见了。与此同时,由于工作忙、学习忙,没时间读书、扩展视野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因素。

“半数国人不读书”,意味着国民对书籍的轻视。当一个民族放弃文化传承并对先进文化视而不见时,这就是危险的警讯。今年“两会”上,不少作家在提案上联合署名提议增设“国家阅读日”,更有31名新闻出版界委员建议在2008年4月22日设立“全国读书节”,与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紧密衔接,从而为华夏全民读书造势。必须看到,中国有个读书日非常非常必要,起码提醒每个中国人每年都应读几本书。值得期待的是,这个节日,完全可能对具有公益性质的图书漂流活动产生巨大推动,让免费阅读在更大范围内扩展、火爆起来。但有些人反对设立读书节,说读书乃个人事情,不应成为国家意志,但我认为读书是前仆后继、不断传承的国民事业,国家有形式总比没形式好,读总比不读好。相信在“读书节”的背景下,漂流书进行有的放矢地放漂,影响会越来越大,图书漂流活动会越办越火。

当然,要提升国民阅读率,不是设立一个“读书节”和多增一些图书漂流的数量就能解决,众多的出版社、出版家和作家都有很多事情要做。例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出版社缺乏做精品、经典书的耐性、韧性和定力,更多优秀图书缺席图漂现场已成文化盲点。

我国当下面临的阅读状况是,老百姓并不是没有阅读需求,也不是没有阅读兴趣,不少读者甚至把书店当成阅览室,在节假日不少书店常人满为患,席地而坐的阅读者随处可见。让爱书的人更容易得到书,让更多人喜欢阅读,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一些公共图书馆,可以只保留1-2份善本和有价值的书籍,让更多、更好的书籍进入有效漂流,让读者、更广泛、更便捷读到免费书。尽管如春风文艺社、广西师大社等出版社积极参与了图漂活动,但目前多数出版社对图漂仍持暧昧态度。他们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出版社期望图漂能让人们重识阅读兴趣,一方面并不希望一些新书、畅销书过多地漂流起来。但放开视野,就会拓展思路:如果出版社每出一种新书,率先把1-2本不足本(即印有30%-80%内容)新书放入图书漂流途径,不失为自己纸质新书进行广而告知的宣传,为更多读者阅读牵线搭桥。在文化层面观照图书漂流,不在乎书,更在乎人。看空书之外相,不为书累,不为书羁,“心逐书为表,书传心为里”。以人为重,以人为本,重人而轻书之钵,与人共享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