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明清时期的当道洗剪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明清时期的当道洗剪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某国的洗剪吹组合,让非主流风席卷网络,三个高瘦的男生边唱边跳,活脱脱的要宝卖萌。只是当这股风潮愈演愈烈,三人的头发蓦然变得清爽,不免让一票围观群众震惊:发型对于一个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其实洗剪吹行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明朝时,人们虽然忌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还是有一大片美容美发的追求者执着于修发护理的行当里。他们熟练地用各种皂角,猪苓,各种干花泡水压制,让史上最清新自然的洗发香波应运而生。

他们梳理头发,不免有头发掉落,有人心疼地收纳起来老了一起带进墓葬。更聪明的一些女人就收集着用金丝彩线编织好,戴在头上充当假发配饰,既不浪费又能勾引美男。男人们则除了精细梳发,还格外注意养护自己的美须,于是请个职业修发修胡之人在所难免,不然成个虬须丛生的鬼见愁,实在是有辱门风。

据说,当时能大胆剃发的也就看破红尘的和尚之辈。只是凡事都有例外。明熹宗天启四年,当时的太子偏偏就生了癞头疮,御医诊断需要剃发埋药。万般无奈下,碉堡的明熹宗爱子心切,借口开国皇帝朱元璋当过和尚,就让某寺庙的罗姓和尚来给太子理发。这样一来,不但让太子很快痊愈,还平息了一部分围观老臣的冒死谏言。

只是虽然明太子第一个吃了螃蟹,民间的爱美人士还是不敢肆意地洗剪吹,于是小孩子们做了出头鸟。每逢新春佳节,人们抓住“五子登科”的机会,给小孩子们剃各种各样的头型,有桃形,有圆形,还有瓦片形。当时的孩子就是荧光幕前的时尚先锋,走哪都是道风景。

到了清朝,政府霸气侧漏地命令天下百姓必须剃发蓄辫,不从者还要小命不保。接着社会上就真正出现了地道的洗剪吹部门,“剃头匠”们开始络绎不绝地涌现。很多男人在一片哭泣声中,让原本端庄的头髻变成了“金钱鼠尾”。女人们倒是笑嘻嘻地接受各种选择,一宇头,旗头,两把头,钿子头……男人们拼的是谁脑门光亮,女人赶的是哪家小姐的头饰更加富丽堂皇。

据说在那时,“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可谓是响彻云霄。头发和生死扯上了关系,呜呼哀之,再固执的人儿也没了喷子的底气,纷纷趟了这混水。不久,政府的京兆尹衙门和顺天府要求剃头匠们到衙门里备案,只有入“剃头帮”,缴费入会才能给颁发执照,才能成为合法的洗剪吹从业人员。

这制度被执行后,民间各种香芬洗头水更是层出不穷,爱美的主流与非主流人士都不偏不倚地寻求着各种美发护发方子。为此,男人们拥有了严实的辫子,女人则又盘又戴地展现着琳琅美丽的发饰。

当然,这比起今天想怎么洗剪吹就怎么洗剪吹的我们,实在是一碟小菜。我们笑哈哈地在洗剪吹的同时,还能各种染。只不想着,有人把自己染得脱形,洗得变昧,剪得怪异,吹成奇葩,那就是另外一碟折磨眼球的头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