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研究展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研究展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金融危机使企业并购活动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但总体趋势良好。网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逐步凸显.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在对网络型产业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沿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构建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影响其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从四个雏度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并购绩效;网络型产业;SCP范式

[中图分类号]F272.5;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0)11-0026-05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至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市场需求萎缩,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企业并购活动虽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但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依据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市场共发生了66起跨国并购事件,其中43起已披露总额达129.58亿美元,同比下降30.6%。2009年前两季度共发生26起跨国并购,其中20起并购总额约为47.86亿美元,并购事件数与金额同比均有大幅增加。以通信业、互联网业、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业等行业为代表的网络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能否得到良好发展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相关数据表明②,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其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在2008年5月为6,102,460人并在2009年5月为5,801,686人,2009年较2008年略有减少,但绝对数字仍很大。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排名前10的企业的资产销售收入、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和全年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来看,这些行业对于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及保障就业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网络型产业重要性的凸显,相关领域研究在近年来逐步成为理论界和实践领域讨论较多的课题,受众多学者广泛关注。

二、网络型产业概念界定

一般认为“产业”可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同一商品市场为单位划分的产业;第二层次是以技术、工艺的相似性为根据划分的产业;第三层次是大致以经济活动的阶段为依据,将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大部分所形成的产业。本文关注的“网络型产业”主要是基于“产业”的第二层次涵义。对于“网络型产业”的概念,不同学者根据自己不同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从传统角度(帅旭和陈宏民等,2003),网络型产业是一种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如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MAC、IBM以及微软;网络浏览器市场中的皿与Netseape;电信产业中如美国的AT&T,英国的英国电信(BT)以及中国市场上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等。

从“新经济学”(Emerging Economics)的角度,网络型产业指生产具备网络外部性产品的行业,即消费者消费某种网络产品的价值会随着消费与该产品相兼容产品的其他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Katz and Carl,1986)。对于新经济意义角度的网络型产业,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竞争与规制(陈代云,2000;刘戒骄,2001;唐晓华和唐要家,2002;刘戒骄和杨晓龙,2004;和杜传中,2008等)、接入定价(王燕,2004;柳学信,2004;于立和姜春海,2007等)和市场微观结构等角度(杜传忠,2003;杜传忠,2006)。在以上学者的研究中提及网络型产业并加以界定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陈代云(2000)认为网络型产业依靠“网络这一关键性‘基础设施’”向消费者提供“竞争”;刘戒骄(2001)则指出网络型产业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传输、分销和用户消费等环节具有很强的关系,生产厂商必须借助于传输网络才能将其产品或服务传递给用户,用户也必须借助于传输网络才能使用厂商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产业”。

综上,网络型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满足以下特点:(1)互补性、兼容性和标准;(2)存在消费外部性;(3)存在转换的成本;(4)生产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性。结合传统经济学和新经济学对网络型产业的认识,可认为通信服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应用服务及其相关设备制造业等信息技术行业具有网络型产业的典型特征,属于网络型产业的研究范畴。

三、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研究架构

(一)哈佛学派沿革

比较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研究中心逐步形成(夏大慰,1999)。1938年,在哈佛大学以Mason教授为主成立了一个包括Bain在内的研究小组,对不同行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进行实证分析,他们对美国主要行业市场结构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为以后计量经济分析在产业经济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在继承张伯伦(E.H.Chambedin,1933)和琼・罗宾逊(J.V.Robinson,1933)等人的垄断竞争理论的基础上,Mason提出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并于1939年发表了《Price andproduction policies of large-scale enterprise》。1940年,Clark的有效竞争(Workable Competition)概念的提出,对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Clark认为,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使得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的实现条件变得不协调,而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可缩小这种不协调。在Clark研究的基础上,Mason将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效竞争的条件归纳为两大类标准,即市场结构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1959年,Bain的《产业组织》出版,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成果,成为产业组织理论诞生的标志。之后,哈佛大学的其他学者也围绕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Cawes、Scherer、Shepherd和Comanor等人。其中,1970年,Seherer出版了铲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探讨了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并对企业市场行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经过20世纪30-70年代Mason、Bain和Seherer等人的努力,以哈佛大学为基地的正统产业组织理论基本形成。因此,后来的研究者将Mason、Bain和Scherer等为代表的产业组织理论学者称为“哈佛学派”。

(二)SCP架构分析

在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的基础上,哈佛学派按结构、行为和绩效三个方面对产业组织进行研究,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e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SCP范式)。在此分析框架基础上,哈佛学派研究者对市场关系各方面进行实际测量,使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更系统化和规范化。

所谓结构,指厂商之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和形

式,包括买方之间、卖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以及市场内已有的买卖双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市场的买卖双方之间在交易、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竞争关系。而行为则指厂商在市场上为谋取更多利润和更高的市场份额而采取的战略和行动。进而绩效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厂商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状态,即厂商的经营是否增加了社会的经济福利,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指出,按照臧旭恒等(2005)对企业市场行为的界定,企业行为主要包括: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基本特征和直接目的的定价行为;以产权变动组织调整为主要特征的并购行为;和以提高竞争力、拓展市场为目的的促销行为等。因此,网络型产业的并购行为属于企业的市场行为,可纳入SCP分析范式中。

(三)企业并购行为分析

依据SCP分析范式,哈佛学派将产业组织理论分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以及政府公共政策四个部分。按照传统的哈佛学派的分析框架,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影响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理想的市场绩效的获得可通过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来实现。

但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特别是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研究成果融入到产业组织理论相关研究领域之后,传统SCP范式逐步被双向动态的分析范式所取代。在传统SCP分析范式中,市场结构内生地决定了企业市场行为,而在双向动态的SCP分析范式中市场行为在受到市场结构的影响的同时,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市场结构,同时企业的市场行为可以影响市场绩效,而市场绩效也可以反映企业市场行为的效果。这正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出发点。并购是企业的主要市场行为之一,并购行为的发生改变了行业原有的市场结构,并购活动的发生也必然对市场绩效产生影响。通过考察市场绩效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并购行为的绩效,并且主要分析并购行为对市场绩效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然后针对网络型产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四、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一)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由于规模的扩大带来的产出增加,二是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节约。按照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的观点,规模经济可以定义如下:令生产函数Q=f(L,k),其中Q代表产量,L和K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如果f(AL,AK)>Af(L,K),其中A为常数,则生产函数Q=f(L,k)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可认为存在规模经济。从网络型产业在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从上世纪90年代以提供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产品和服务为代表,标志中国开始跨人科技时代的门槛。尽管如此,网络型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本课题研究中涉及到的信息技术行业,它包括了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造业、通信服务业及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四个子行业。这些子行业在中国的发展都是远远不够的。扩大该产业企业规模,促进规模经济的实现显得异常重要。

(二)企业协同整合情况

企业的并购绩效与并购方企业和目标方企业在并购发生后的整合情况有重要关系。并购按照并购方企业与目标方企业的行业关系可划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从上述三类并购的定义来看,发生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的并购方企业和目标方企业,他们的关联度较高,?昆合并购㈣则相对次之。横向并购一般发生在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那么当两个管理能力具有差别的企业发生兼并之后,合并企业将受到具有管理能力企业的影响,表现出大于两个单独企业管理能力总和的现象,达到合理配置管理资源的目的(杨公朴,2005);纵向并购可以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易关系转变为内部交易关系,实现并购双方企业之间财务协同,并进一步达到节约交易成本的目的(周林,2007);发生混合并购的双方企业之间相关度虽然低,但往往混合并购可以实现资源从需求非敏感性企业迅速转移到需求敏感性企业(雷辉等,2007),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而网络型产业无论从生产还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讲,都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较好的实现管理,交易费用及各项资源的协同。但是以上的分析都是建立在企业能够较好地整合,充分实现协同效应基础上,可见企业能否在并购后顺利达到协同,成为影响并购绩效重要因素。

(三)委托问题

委托问题在现代的公司治理中经常被提及,是研究者重点关注的一个领域。Roll(1976)认为,企业的人往往会出于私人的目的和动机开展并购,例如,被自大或虚荣的动机驱使进行并购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当市场觉察到并购企业的出价行为后,其股价会下降,而目标企业的股价会上升,二者效应叠加,无疑增加了并购企业的并购成本(Roll,1976)。同时,作为企业人的管理层一般希望控制企业的较多资源,往往不愿意将现金收益支付给股东,经常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以此提升自己的地位和报酬(Jensen,1986;Jensen,1988)。密切关注委托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对指导企业经营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四)科技水平

企业的并购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企业规模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在本行业的垄断水平。因此,企业之间的并购就会对发生并购的企业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并购扩大了企业的规模,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研发中,促进生产技术的改进,维持企业的长期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并购强化了并购企业的市场势力,会造成社会总福利水平的损失。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且随着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各行业的垄断程度进一步降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关注的以信息技术业为代表的网络型产业,其发展与科技水平的相关性较高。因此,科技能否在并购过程中进步对于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五)外部性效应

外部性是指一种物品或活动施加给社会的某些成本或效益,而这些成本或效益不能在该物品或活动的市场价值中得到反映。那么按照外部性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就可以将其划分为负的外部性和正的外部性两种情况。按照奥兹・谢依的观点,网络外部性是指如果每个消费者的效用都随购买相同或兼容品牌的消费者总数的增加而提高,就称消费者的偏好呈现网络外部性,因此网络外部性实际是网络型产业特有的正的外部性反映。企业之间的并购在导致行业集中度提高的同时,必然引致消费者集中水平的提高。例如,原来消费相关产品或服务而提供商不同的消费者,在这些提供相关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并购之后,消费者由于消费的惯性和品牌忠诚等因素将会继续选择消费并购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本研究选择以信息技术业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它包括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造业、通信服务业及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四个子行业。这些子行业具有显著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因此,网络外部性效应在网络型产业并购过程中能否得到体现,直接决定着该产业的并购绩效高低。

五、研究展望

网络型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据哈佛学派之SCP分析框架及企业并购行为影响机制可构建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评估体系,即网络型产业企业并购行为致使其所在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该产业企业随并购而带来之绩效受到影响,从而形成如图2所示之双向动态SCP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评估体系。基于此评估体系,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领域可从以下视角开展进一步研究。

(一)结合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网络型产业并购行为的发生可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对此行业企业的经营进行影响。短期时,该行业企业并购,可改变投资者预期及相应的投资行为,从而影响并购企业之短期绩效;而长期中,该行业企业并购发生后,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5年)其经营与财务情况是否因并购而得到改善,从而影响企业之长期绩效。

(二)结合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影响的传统因素与特有因素。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的传统影响因素包括企业规模、企业协同整合情况与委托问题等三个方面,对应之特有影响因素包括科技水平与外部性效应。传统影响因素在已有并购绩效的研究中得到广泛探讨,但网络型产业中所特有的科技水平与网络外部性的分析不足。因此,结合传统与特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挖掘出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深层次研究价值。

(三)结合应用市场分析方法与产业分析方法。对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进行探讨涉及短期市场投资者反应与长期产业内企业之自身经营两个方面,因此须结合市场分析与产业分析的相关方法进行研究。

(四)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探讨。网络型产业在国民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之所以开展相应理论研究是对该行业企业实际经营提供应用指导。因此,从行业企业实际应用出发开展相应理论分析在提高研究实践应用价值同时可进一步完善该领域相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