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会计风险的形成及防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会计风险的形成及防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其据以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在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会计从业人员和会计信息系统会面临各种风险,称为会计风险。会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以及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对会计风险的特征、成因及其防范进行探讨,以期降低会计风险,使之缩小到最低。

关键词:会计风险;会计准则;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风险的特征

1、会计风险的客观性。会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有通过各种手段降低会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能完全消除它们。它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方面会计是基于一系列假设为前提的,这些假设是对不确定的客观经济环境所作的一种描述,并以其作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理论基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假设并不总是成立的。如,基于持续经营及由此而产生的会计分期假设,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必然要使用大量的估计和判断,而货币计量假设是以币制不变为前提的,同样是一种远离现实生活的理想状态;另一方面会计活动存在工作风险。由于会计理论、会计方法的局限性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会计报表只能近似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全貌。

2、会计风险的普遍性。会计风险普遍存在于会计领域之中,不仅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存在会计风险,而且在会计工作的每个环节中也存在着会计风险。在会计的确认阶段,如果会计人员失误,将不属于企业收支业务,确认为企业的收支业务,就会使会计信息失真,难以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会计的计量阶段,如果会计人员选用方法不当,计量结果就会产生差异。况且,即使会计人员选用的计量方法恰当,而建立在币值不变假设基础上的会计信息,也会在物价大幅度波动的实际条件下失实。在会计记录阶段,如果会计人员疏忽,发生错记、漏记现象,就会使会计报表失实。由于会计报表是对外的会计信息,因此涉及面广,影响力度大,尤其是当会计报表使用者因利用报表信息而发生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时,就会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最易引发会计风险。

3、风险的危害性。无论何种风险一旦变为现实的损失,其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信息的真实、完整是会计的生命。会计信息是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损失企业形象,还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还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危害。会计人员也可能因此承当法律责任。

二、会计风险成因分析

产生会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会计风险。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极为复杂,会计核算面对的是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有必要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做出判断。财务会计的一系列假设或前提,正是对不确定的客观经济环境所作的一种描述,并以其作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理论依据。然而,在现实环境中,这些假设并不总是能够成立的。同时,现实中有些经济事项的计量也非常困难,如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计计量的难度更大,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更强。

2、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导致的会计风险。建立在会计假设基础上的会计准则规范了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现有会计准则虽对会计实务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还不完善。例如,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一项交易要作为会计要素进入会计系统必须满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四个标准,不能满足这些标准的重要经济事项只能作为附注说明在表外反映。然而,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创造的大量的新业务(如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表外融资等)却使传统会计难以处理,使企业经营中所隐含的重大风险难以在财务报告中得到反映。

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的会计风险。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有时是因为本身素质不高,能力有限,不能十分准确地理解有关准则、法规等,甚至有时是误解,从而造成会计方法选择不当或运用有误;有时是因为会计人员不注重会计知识的更新,相关知识贫乏,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不能理解和解决;有时是因为会计人员无意的失误,使数字核算错误,形成误差;有时是因为会计人员判断能力不强,没有查出存在的会计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风险防范对策

1、健全会计法制,完善社会监督体制。加强各项会计法规建设,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尽快建立健全以注册会计师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以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各项会计法规对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加强会计法律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从业人员、单位负责人员和会计监督检查部门,都要认真学习。应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2、完善会计制度、准则。首先是内容的完善。根据现实经济环境的发展建立互为补充的会计制度和规范体系,注重理论研究者和制度及准则制定机构即制定人员的沟通,强化制度、准则与会计理论研究对接,使理论更加有效地指导有关制度和准则的制定,避免会计理论研究和实际脱节。其次是制定方式的完善。完善制定方式应从制定者和制定程序两方面考虑:让各个社会层面的代表有机会参与会计制度、准则的制定,给予其充分的发言权;制定程序要科学合理,在现实环境下通过“程序的理性”实现“结果的理性”。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强化其实施。首先,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即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赖以建立的重要环境条件,决定着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科学合理的以权责划分、激励、监督评价为核心内容的治理制度,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程序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其次,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套设计合理、运行高效的包括分工、授权、记录、保卫等一系列控制程序在内的防范机制。再次,建立内部控制及时检查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及时加以纠正,使内部控制不断得以完善。

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对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在业务上通过各种培训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要坚持会计从业人员的技术资格考试与持证上岗制度,使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得以保证。同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对违反会计法规和职业道德,提供不真实会计信息的会计从业人员要坚决查处,吊销其资格证书,不得从事会计工作,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晓艳.会计风险成因的系统性分析[J].财贸研究,2000,(03).

[2]李惠敏.会计风险如何防范[J].理财杂志,2005,(06).

[3]昝文星.浅谈会计风险[J].冶金财会,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