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社会转型时期,存在许多道德失范现象,在诸多道德失范现象中,最主要的有两大道德教育困惑难题:一是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矛盾更加凸显,二是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的矛盾日益加深。本文对这两大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社会转型; 专业教育; 道德教育; 特殊教育; 一般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2-0065-02

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纷至沓来,我国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让教育家们感到忧虑的是,19世纪瑞士著名民主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所提出的教育本身的矛盾,即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同人作为道德生物之间的矛盾以及为使人类适合于特殊生活情况的教育和使其适合于人类一般情况的教育之间的矛盾,在教育实践中一直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裴斯泰洛齐所关注的教育本身的矛盾,同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所关注的问题是相同的。他在博士论文《劳动分工论》里指出:“机器工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细致的劳动和职业分工,在这样的条件下,怎样才能使掉入专业化陷阱的人在精神和道德的层面保持协调和一致,进而使社会保持整合的状态呢?”[1]在大、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的讲台上,道德教育的课程并没有消失,但对道德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却被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倾向所淹没或扭曲,这是真正的精神危机。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忧心忡忡地表述了这种危机的后果:损害共同的信仰,降低道德的价值就必然会侵蚀社会的规范性结构,导致失范或一种无意义无规范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不知所措,在主观上产生那种令人痛苦的怀疑:生活终究是真正无目的或无意义的。

一、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矛盾更加凸显

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具备劳动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来完成,特别是资本主义大工业机器生产,不仅要求工人数量多,而且专业技能的质量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研究裴斯泰洛齐的专家阿图尔・布律迈尔指出:“诚如《圣经》所言,人不能单靠面包活着……物质富裕对许多人来说意味着危险,他们的固有人品蒙受其害。裴氏作为一个思想家,清楚地看到,物质富裕必须伴以教育,使年轻人自觉地发展道德生活。仅有富裕而没有人性品格,势必将人引至新形式的被奴役状态:人变成了他自身利已主义的奴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人必须被教育去过一种道德生活(裴氏语),即在一切方面都感到自己对真理、对爱都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裴氏向人们昭示了基本准则,人们应该依此接受教育,藉此可培植自己的品德。”[2]“在动物的自我保存与人的自我保存之间有什么区别?”裴氏得出的结论是,人类通过不加制约地满足其动物望的办法来达到自我保存的目的,恰恰是不可能的,相反,人类的自我保存必须建立在遏制其动物望的基础之上。人们还须记住,裴氏是从根本上对人的较低天性(动物的)与人的较高级天性(人的)加以区别的,并阐明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只有人的较高级天性对较低天性占优势时,才可能以个人存在和集体存在的方式生存下去。这实际上意味着,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即克服人的自私自利性(利己主义),人才有继续生存下去的可能。”[3]“裴氏不仅强调道德状况的独立性,同样十分强调高级人性中‘内在的、神圣的本质’,正是这种本质才能使道德状况的独立性成为可能,并说明其合理性。如果说,社会状态应为个体的人带来满足的话,那么个体的人就必须超越自身无能的动物天性。真正的人的权利建立在比较高级的人的天性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人的动物天性的基础之上的。”[4]

从阿图尔・布律迈尔对裴氏教育与道德思想的研究中不难发现,专业教育的必要性仅仅是人作为一个求生者的较低天性的活动,用裴氏的话说就是“半人”教育,是片面发展、畸形教育。裴氏认为“人必须被教育去过一种道德生活”,这是建立在较高级天性基础上的生活。裴氏认为,“整个教育的中心问题在于形成人的道德,必须使人的动物性受到道德的支配。”[5]这也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裴氏的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同人作为道德生物之间的矛盾,实质反映的是封建社会末期与资本主义初期现实的“半人教育”与理想的道德的“全人教育”的矛盾,即现实的“半人教育”是非理想的道德教育;理想的道德的“全人教育”又是非现实的。这一道德教育困惑难题从裴氏开始至今还困绕着许多教育家、社会学家和伦理学家。

二、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的矛盾日益加深

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封建主、资本家的子女才有权接受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产阶级也只能接受初等教育,至多中等教育。至于广大贫苦农民和无产阶级的子女不仅无法接受中、高等教育,就连初等教育也无法接受。实际上,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情况的教育”实质上是富人、贵族的教育,广大贫苦农民、工人子弟因迫于生计无钱入学接受教育。裴斯泰洛齐从小接近贫苦农民大众,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提出“特殊生活情况的教育”,强烈主张让贫民也接受教育。他提出:“要想使劳动民众从知识不足、道德沉沦中解放出来,获得较好的生活,唯一的出路就在于让他们自幼年起进学校受教育,使个性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能自己起来挽救自己”[6]。“裴氏主张教育必须成为所有人的财富,使所有人都得到必要的教育”[7]。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本身能发展的力量,而且每一种能力都具有从不活动状态变成充分发展的力量的倾向,教育的目的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他认为,教育应该具有机会,做到智育、德育、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8]都得到发展,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人。他十分强调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但认为教育应遵循自然,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使儿童自然发展,并把这种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

从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主张“教育必须成为所有人的财富,使所有人都得到必要的教育”,即全民教育,而现实中只有富人才享有教育的条件、机会,广大贫苦农民、工人子弟得不到教育的条件和机会。现实教育即一般情况的教育与理想教育即全民教育(当时特殊生活情况的教育)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裴氏主张的全民教育的目的:一是过人的生活,即用德性支配动物性;二是全民发展,反对少数人发展;三是全面发展,反对片面发展;四是他认为资本主义时期谋生方法由“自然”方法被大工业“人为”方法取代,广大贫苦农民必须接受教育,使他们有更多的收入和更广泛的商品选择的机会。他把全民教育与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化社会联系起来,把住了时展的脉搏。我国目前大、中、小城市的教育相对发展较好、较快,广大农村,特别是边、少、贫地区则相对滞后,“为使人类适合于特殊生活情况的教育和使其适合于人类一般情况的教育之间的矛盾”仍然尖锐突出,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邱泽奇.社会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3][4][瑞士]阿图尔・布律迈尔.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7]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6][8][瑞士]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