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区好当家”陈叶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区好当家”陈叶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她33岁投身社区工作,20多年如一日扎根社区,奉献了青春年华;她是全省首位公推直选产生的“小巷总理”,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此群众也把她装在了心里;她把实行民主管理作为工作法宝,社区一件件大事、难事、愁事都迎刃而解;她把培育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建设的灵魂,让甸柳一居这片小天地充满了蓬勃生机,为“打造和谐社区,建设美好家园”树起了一面旗帜。

从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到党的十代表,荣誉见证了她的付出。

她就是山东济南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叶翠。

“家”是讲爱的地方

陈叶翠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社区居委会是所有居民的家,家是讲爱的地方,而不是讲理的地方。”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三级智力残疾的李道鲁和肢体残疾的张建华夫妻下岗后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靠政府的低保勉强维持日常生活。2001年,命运又跟他们开了个玩笑——夫妻同时被确诊患了癌症,使原本十分脆弱的家庭再次遭受重创。

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看着还在上学的孩子,夫妻俩求生无路、欲死不能。得知这一情况,陈叶翠当天就联系好专家把他们送到了医院。从医院回来后,饭也顾不得吃,又发动社区居民捐款。不到一天,就为他们募集了1.4万元救命钱。

由于材料不全,李道鲁的医药费报销不了,这可急坏了陈叶翠。她一遍遍地联系李道鲁的原单位,补办有关证明。有一天,她骑着自行车在历下区和天桥区之间往返了好几趟,双腿累得跟灌了铅似的。看她累得眼皮都抬不起来的样子,丈夫老杨看不下去了,埋怨她为自家的事都没这么上心,居民的事自己尽力就行了,何必这么拼命。一听这话,陈叶翠不乐意了:社区居民都是咱的家人,家人有困难了我们不出力谁出力啊?

一个个的电话,一趟趟地跑,陈叶翠“追”得李道鲁原单位的负责人撑不住了,对方十分感慨地说:“真是没想到,一名社区干部与居民非亲非故,却甘愿为他们的事吃这么多苦、受这么多累。单位虽然困难,但这个忙我们帮了。”当陈叶翠把争取来的3万元交到李道鲁手上时,夫妻俩早已泣不成声。

“对生活困难的群众,不能只是救助,还要让其有谋生的手段,不能光‘输血’,更要实现自我‘造血’”。为此,陈叶翠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帮助困难群众就业上。她曾就下岗职工安置问题公开向居民承诺:在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决不能让一个下岗职工吃不上饭,只要不挑不拣,保证有活干!

社区困难群众多,如何在不耽误料理家务的同时让他们有些收入?陈叶翠一直思索着。2007年,陈叶翠到香港考察学习,在那里,困扰她许久的难题迎刃而解。回到济南,陈叶翠便以居委会的名义筹建起纸盒加工厂,员工全是社区居民,包括退休人员、下岗职工、残疾人。每个人按件发工资,居委会包括她本人一分不拿,活儿却全是陈叶翠一点一点上门找来的。刚开始的时候没经验,接了个一万个纸盒的大单,没想到工人们根本无法完成。为了不失信于人,也为了纸盒厂以后的业务发展,陈叶翠发动社区党员、居民一起加班加点,每天忙到深夜3点,终于按时交货,把对方感动得落泪,并当场表示,“以后所有纸盒均在你们这个厂子制作。”

有种管理叫民主

陈叶翠认为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仅靠社区党委和居委会几个工作人员很难管理好社区。只有发扬民主,才能调动起大家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才能建设好社区。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大量的实践,陈叶翠在社区探索推行了“四议三评两公开”民主工作法——凡是社区重大问题都要经社区党委会提议,经社区、驻区单位党员代表组成的党员议事会商议,并听取由楼长、党员小组长、退休人员管理会会长等组成的社区居民议事会的建议后,才交由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大会决议;社区“两委”工作以“季度考核、半年述职、年终总结”的方式交由社区党员群众测评;决议、结果“两公开”。这个方法有效保障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极大激发了居民和辖区单位参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文明养犬、社区办公用房改造、占道经营等在别的社区看来的难事、愁事,也在这里得到妥善解决。

十一运前夕,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繁重。面对拆迁、经费等诸多难题,陈叶翠充分发扬民主,将整治方案、拆迁办法、补偿方案、工程进度交由居民共同商议。短短一个月就动员驻区单位和辖区内48家经营业户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对两条街巷和88个门头房进行了整治。仅2009年上半年,就拆除违章建筑60多处,面积近2000平米,拆迁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个“钉子户”,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在一次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上,商讨决定环境整治资金事宜。陈叶翠对大家说:“咱们前期搞的预算不足,这都怨我的工作不到位,现在资金上还有些缺口,希望大家能再支持点,今天算是求大家了。”话音未落,一位经营业户就站起来说:“陈主任,社区搞环境整治对我们是好事,整治得漂亮了还能给我们增加房租收入呢,还需要多少你就说个数吧,我们坚决支持!”

“小巷总理”也曾是“逃兵”

“一间自行车棚改造的平房,没水没电,几个老头老太太坐着马扎在聊天,连张桌子都没有。”这就是陈叶翠刚来居委会报到时的情景。这让她原本不大热乎的心一下子凉得透透的。

1987年,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已在山东省地矿局地质一大队干了10年宣传干事的陈叶翠,从莱芜调到了济南。第二年,甸柳街道抽调人员组建居委会,陈叶翠被单位“举荐”出来。

居委会“马扎”和机关办公室“八抽屉办公桌”之间的巨大落差,使陈叶翠根本无心工作。去后不久,陈叶翠提议给居委会接上电,没想到竟被一位老大妈数落了两个月。陈叶翠一气之下跑回了家。那时她才33岁,一直在想,这样的工作耗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就连她的女儿在同学面前都不好意思说妈妈在哪儿工作,总说是地矿局的。单位领导苦口婆心地劝她,她仍是想不通,反正这活儿她就是不能干了。直到两个月后,架不住来自各方的压力,她才极不情愿地重新回到了居委会。

此后的10年,陈叶翠一直“耗”着——人虽然在居委会,可心却是漂浮的,一天到晚眼巴巴地盼着逃离这个岗位。直到1996年5月。

那是一个大雨天,路上的积水没过了膝盖。陈叶翠因脚伤住院的丈夫出院,出租车开到楼下,陈叶翠却犯了难:住六楼啊,自己这不足百斤的小身体如何把180多斤的丈夫背到楼上去?正为难间,骑车路过的社区居民李强认出了她,李强二话没说,把自行车扔在路边,背起陈叶翠的丈夫就上了楼。陈叶翠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一定要留他喝杯水,李强却说:“你不用客气,住在一个社区,咱们就是一家人。”

这句看似普通的客套,一下击中了陈叶翠的胸膛。第一次,她觉得社区是个温暖的词,她下定决心留在这里,为“一家人”服务。

社区文化人人是主角

从被感动到感动他人,从被服务到服务他人,陈叶翠也悟出了社区管理的真经:服务是生命力,感情是凝聚力。

可是,感情来自哪里呢?陈叶翠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文化!只有多组织一些社区文化活动,才能邻里关系,凝聚人心。

起初,只是想一些点子,然后请楼长们挨家挨户去动员。或许是陈叶翠的点子太好了,亦或许是居民们在家憋得太久了,动员工作没怎么费力气,就有不少居民报名参加。用文化活动,陈叶翠成功地将躲在家中的居民从防盗门后面拽了出来!

当然,甸柳一区的文化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的一年,场地不足、文艺人才缺乏、活动内容单一,就连演出服装,也是她自掏腰包买来布料、由学美术的女儿设计、会女红的居民裁制的。那段时间,她经常大清早往泉城广场、四里山等地方跑,看人家的群众文化活动怎么搞,也经常到社区文艺骨干家里磨——别老去别的地方参加活动,也得支持一下社区啊。

有人看不过眼,说陈叶翠不务正业,她不管,带领居民多方筹资,将居委会改造成集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社区活动中心。与此同时,各种文艺队伍也建立起来。现在,甸柳一区的“星光艺术团”有1000多名成员,下设合唱、舞蹈、戏曲、快板、腰鼓等17支文体活动队。

搞了10余年的宣传工作,陈叶翠明白,“唱歌跳舞是文化,但不是文化的全部。”为此,她组织成立了“尚善若水俱乐部”,聘请专家教授为社区居民讲授《道德经》、《红楼梦》等古典文学,提高社区居民人文素养;成立“好妈妈俱乐部”, 聘请专家学者开展“家庭教育课堂”、“漂亮女人”等讲座,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成立“青少年成长俱乐部”,以感恩教育、国学小课堂等形式,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

人文教育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在甸柳一区,几乎人人都是社工。在社区管理中,人人当主角。社区组织居民一起到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多地参观学习,又与德国、加拿大等的社区机构建立联系,社区管理一步一个台阶,实现了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济南第一个将国学教育引进社区、第一个将社工模式引进社区、第一个尝试生活垃圾分类,甸柳一区的这些第一让陈叶翠骄傲,也让她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将甸柳一区推向世界。为此,甸柳一区的资源全部对外开放,“互相学习才能发展得更好,这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后记

记者来到甸柳一区电话联系陈叶翠的时候,她正在一户独居老人的家里做“家访”,半个小时后才回到办公室。刚坐下,还没来得及开始采访,就来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一见到她就紧紧握住她的手,说:“陈主任,太谢谢你了,我女儿上学的问题解决了。”送走年轻人,终于能坐下来跟记者聊,可“好景不长”,又来了两个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陈叶翠想改建一下电子阅览室,以便惠及更多居民。

“每天都是这样,她的手机就是一部热线,只要一来到办公室,等着找她的人能排成队,经常一上午下来,连水都喝不上几口。每次她都说以后得注意身体,可是一忙起来就抛到了脑后!”甸柳一区居委会副主任刘绍霞告诉记者。

“心里装着一个人,那就是居民。”书橱里那60多本厚厚的笔记本便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