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时间银行”储温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时间银行”储温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婆婆,是我,开门!”进门后,余灵给独居的汪婆婆倒了一杯热水,然后开始叠被子。

随后,余灵和汪婆婆拉起了家常,两人聊得很投缘,笑声不断。到了中午,余灵开始做饭,一会儿工夫,一盘肉丝和一碗小白菜汤端上了饭桌。看着汪婆婆吃上可口的饭菜后,余灵才回到了自己的家。

余灵靠领低保金维持生计,虽说到汪婆婆家是无偿服务,可她手头有一张“时间银行卡”。为汪婆婆服务一上午,“时间银行”上清清楚楚记下她的“积分”。余灵高兴地说:“社区为我们想得很周到,我现在给汪婆婆服务,以后自己老了,也会享受到同等时间的服务。”

这是渝中区响水桥社区推行“时间银行”以来社区人际关系变化的一个缩影。 说起“时间银行”,还得从一件往事说起。

几年前,南纪门街道响水桥社区的瞿家沟住着一位老大爷,他无儿无女,孤苦伶仃。有一天,邻居看到老大爷的门紧闭着,担心他出事,等大家一起打开门,才发现老人已去世好几天了。

这件事引起了响水桥社区干部的高度重视,他们对社区老人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205人,占辖区总人口的17.5%,其中有45户“空巢家庭”特别困难。另一方面,社区有低保户283户,且大多数闲置在家。

如何调动低保户参加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一直是社区领导的一块心病。

2005年底,响水桥社区主任、党委书记戴筠在一次经验交流会上,初次听到“爱心服务时间银行卡”这个概念。这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她决定把这个做法在社区低保户中推广。

经过一年的努力,社区建立了一支以社区干部、老党员、低保户为主的志愿者队伍。社区负责居家养老工作的杨新贞告诉笔者:“针对特困户,我们已发展了45对帮扶对子,并为其中的7户安装了‘爱心门铃’,他们一有需要,志愿者赓即就到。”

“时间银行”推行一段时间后,社区里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爱心故事。

上果巷45号的秦文秀跟许恩德老人是一对帮扶对子。结对后按照协议,秦文秀要负责许恩德老人的一日三餐,换洗衣服以及室内清洁。而许婆婆每天要做的就是在秦文秀的“时间银行卡”上盖章。

许婆婆因车祸住院。事发后第一个赶来的就是秦文秀,在许婆婆住院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秦文秀一直陪伴着她。

住在小巷子2号的周基玉老人一说起志愿者雷芳,心情就特别激动。一天深夜,周基玉老人突发高烧,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她在黑暗中摸索着摁响了“爱心门铃”。

铃声惊醒了住在隔壁的雷芳。听到铃声后,雷芳马上过去了,见周婆婆烧得厉害,她背起周婆婆就往社区医院走。由于抢救及时,周婆婆转危为安,事后,她逢人便说:“多亏了雷芳啊,不然早就‘洗白’了。”

当笔者问起“时间银行”的“利息”怎么支付时,戴筠微笑着说:“它的‘利息’绝对高于‘普通银行’,志愿者可凭这张‘时间银行卡’的‘积分’享受到更加周到、更加细致、更加全面的服务。关键是社区因此变得更加和谐、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