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战略地图的高校发展战略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战略地图的高校发展战略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当前环境下,高校发展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本文将战略地图引入到高校发展战略制定中,分析战略地图在高校发展战略制定中的作用,提出我国高校战略地图制定的设计思路,为解决高校发展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战略地图;高校战略;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162-02

0引言

经过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等院校合并调整后的我国高校,正处于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转型的进程中。规模巨大,学科众多,校区地理位置分散,教师队伍水平不一,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成为许多大学的现实状况[1]。在这种现实情况下,高校寻求进一步的发展显得更加艰难。在有限的条件与资源下,怎样识别外部机会、利用外部机会,实现自身飞跃发展,成为高校思考的重要课题。战略管理作为一种强调从环境的观点看待组织问题、强调组织应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强调长期目标实现的理论,成为高校追逐的热点。然而,在我国引入战略管理的高校中,只有少数几个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多数效果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不仅是由于缺乏战略实施的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缺乏对于战略本身的有效描述。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文引入战略地图这种工具,作为一种有效的战略描述与战略管理工具,它在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之间的鸿沟上架起了一座桥,提高了战略的可实施性。

1战略地图概述

战略地图是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学者卡普兰和诺顿于2001年提出的一种可视化的战略描述方法。在战略地图提出之前,战略管理领域尚不存在统一的和便于实施的战略描述框架。实际中也是如此,很多组织重战略制定而轻战略实施,致使一些制定优秀的战略由于没有有效实施而失败。究其原因,不仅是由于缺乏战略实施的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缺乏对于战略本身的有效描述。正如卡普兰和诺顿指出的:如果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如果不能描述也就不能衡量。

战略地图由平衡计分卡的四层次模型(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发展而来。与平衡计分卡相比,它增加了两个层次的东西,一是颗粒层,每一个层面下都可以分解为很多要素;二是增加了动态的层面,也就是说战略地图是动态的,可以结合战略规划过程来绘制[2]。通过分析四个层面的相互关系进而绘制组织的战略因果关系图。战略地图通过因果关系链条串联起来,并以图的形式告诉管理者: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文化(学习与成长层面)可以用来构建企业运作系统(内部流程层面),进而给客户带来特殊的价值(客户层面),实现更高的财务价值(财务层面),从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3]。战略地图就这样把笼统的组织战略转化成为一种清晰、易于理解和可具体操作的执行语言。它为战略描述提供了统一的方法,以使指标和目标可以被建立和管理,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实践搭起一座桥。

2战略地图引入高校发展战略制定的意义

作为一种有效的战略描述和战略管理工具,战略地图不仅受到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的青睐,而且日渐被一些非盈利机构所采用。例如,美国的夏洛特市――美国最早运用平衡计分卡的机构之一,已经将平衡计分卡发展到战略地图,并因此获得了众多荣誉[4]。英国的利兹大学,为保证学校在英国高等教育乃至世界高等教育中处于领先地位,制定了学校战略地图,指导大学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结合我国高校战略管理现状,战略地图在高校发展战略制定中有以下作用:

2.1 引入战略地图有利于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促使所有人员理解战略现今,虽然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因为本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背景上的差异,因而在官僚化的程度和内容上存在差异,但是大学行政官僚化则是20世纪以来大学管理文化的重要趋势之一。战略地图强调在其制定过程中提供广泛参与的权利与机会,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行政官僚化的克服。通过战略沟通项目,大家共同分解各层次的目标,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了组织变革;而且,整个过程的参与使每个人更加深刻得理解组织战略,进一步明白各自努力的方向和承担的责任。此外,战略地图独特的结构促使不同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完成某个战略主题。

2.2 引入战略地图有利于战略实施一般来说,在战略方向正确的情况下,一个战略的实施效果不佳,常常是由于三个原因:一是组织的执行力不够,更进一步说是战略本身缺乏有效的描述,即不易执行和操作。一个能够将组织战略转化为日常工作流程的战略描述必然可以较容易的实施。二是员工不理解战略,不清楚工作的方向和有效方法。三是缺乏对员工的有效激励。战略地图与平衡计分卡结合,通过层层分解,使战略目标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方案;在分解过程中,人员的广泛参与又使每个人对战略有着清醒的认识。此外,战略地图本身强调内部驱动,通过在学习与成长层面建立合适的员工绩效奖励制度和学习发展项目,使员工积极实施组织战略,最终克服战略实施的障碍。

2.3 引入战略地图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高校是一个复杂的机构,不仅拥有众多的学科还有着复杂的行政体系。所以,资源配置一直是高校战略管理的一个难题。战略地图自身结构中的因果关系链将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地图大小的局限性,不可能将组织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在战略地图中,地图中每一层的分解,都是本着重要性、关键性等原则,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兼顾全局。例如,学习与成长层面是为了支持内部流程的改善,通过分析内部流程的相关因素,找出改善内部流程的关键性因素、重要性因素,将其首先确立为学习与成长层面的关键点。可以说,战略地图以元素对战略目标的贡献程度确定资源配置的顺序,将有限资源用于战略性、关键性的发展领域。

3高校战略地图设计

由于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它的最高层一般是愿景,财务一般作为一个支持因素置于学习与发展层面;对于客户层面,由于非营利组织有众多的利益相关人,客户层面则一般由利益相关者替代。所以,高校战略地图一般由愿景、目标、利益相关者、关键流程、战略支撑因素几个部分组成。

3.1 愿景愿景作为高校战略地图的最高层,对战略地图的制定起着引导的作用。它是战略地图的方向标,指引着战略地图的制定方向。愿景一般由学校高层管理者组织人员,通过内外环境分析、SWOT分析以及相关中长期规划研究而得到。它是高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发展方向及最终的目标。

3.2 目标作为对愿景的细分,高校的目标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强调高校对外部的影响。高校是一个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中心,同时也是开展科学研究与成果开发的科研中心[5]。作为高校这个系统的“输出产品”,人才与知识在走出这个系统之后进一步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与文明。高校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也由它们体现出来。强调人才以及知识对社会的影响力成为这类目标的显著特征。另一类所强调的是,评价高校教育与科研水平的核心衡量指标所达到的程度。例如,某高校参考世界各类大学综合排名机构的衡量指标,拟定自身的衡量指标,并确定出目标值,将之作为战略地图的目标。

3.3 利益相关者高校的利益相关者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包括学生,老师,国家,社会以及企业等。准确把握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对制定组织的战略地图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这个群体的复杂性,确定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首先,先区分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及重要程度。然后,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采取电话访谈、一对一面谈、座谈会以及调查问卷等不同的方式。最终,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确定出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3.4 关键流程关键流程或可以说是战略地图中最重要的部分。在高等学校中,关键流程一般包括教学、科研、师资等方面。然而学校不同、利益相关者不同、所处的阶段不同,这些流程在战略中的优先程度就不同。在绘制关键流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评估大学业务优先级别。在评估业务优先级别前,需要对大学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主要是了解不同利益群体对于大学的价值主张,这将对战略中的价值、关键战略措施的选择等产生影响;之后就可以进行大学主要业务的优先级别评估了,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在大学复杂多样的业务中区分出轻重缓急,这种评估也为战略地图客户层面的目标实现提供了依据。这种业务优先级别的划分使得优先的资源获得最有效的利用。之后需要确定业务发展顺序。由于大学的发展重点会在不同时间段带来回报,因此从长远来说都需要予以关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发展重点在时间的推进上是同步的。在确定不同的战略主题后应该在各有关机构层面进行精密的规划,明确不同战略重点的推进和资源需求时间表,有条不紊地实施大学发展战略。

3.5 战略支撑因素在高校中,战略支撑因素一般包括组织、财务、员工学习与发展、价值观等方面。在关键流程确定之后,根据战略主题的需求,制定高校在组织和员工学习与发展规划,为高校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与支持。另外,任何成功的战略实施离不开细致的财务预测,因此,任何目标的设定都要进行财务与非财务资源的预测和模拟,这样才能保证战略的实施。

4总结

将战略地图应用高校战略制定中的尝试提供了新的思路来解决高校在战略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它将虚无缥缈的战略转化为可视化的一张图,注重战略目标与高校组织日常工作的衔接与协调,让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组织战略中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建立多种沟通渠道,提升教职员工在战略中的参与度,促进战略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向兵,李立国.高等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140-146.

[2]罗伯特・卡普兰,戴维・诺顿.战略地图[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5-10.

[3]柴旭东.战略地图与大学发展战略制订――以英国利兹大学战略地图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8,(3):101-104.

[4]方振邦,徐东华,孙一平.从新公共管理角度看平衡计分卡在政府的应用[J].社科纵横,2008,23(4):54-56.

[5]郑利.平衡计分卡在高等学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22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