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劲健醇厚 情深意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劲健醇厚 情深意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拯(1815-1876年),初名锡振,字定甫,号少鹤,又号龙壁山人,广西马平(今柳州)人。清著名文学家,善书画、诗词,被誉为“清末广西四大词人”之一,在词方面影响较大。著有《龙壁山诗文集》、《茂陵秋雨词》等。

王拯自小父母双亡,家贫如洗,7岁就投靠守寡亦贫寒的姐姐,姐姐平日靠替人洗衣维持生计,但她却不遗余力地支持弟弟读书,希望以后会有出息。王拯聪颖好学,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考中进士,被任为户部主事。因钦慕包拯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而改名“拯”。并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任内阁侍读学士,同治三年(1864年)任太常寺卿,署左副都御史,后升任通政使。王拯以渊博的学识名震朝野,其片纸只字,亦显珍贵。

长沙市博物馆藏王拯行书八言联,纸本墨笔,纵173厘米,横37厘米。上联“亮怀圭璋俱映日月”,下联“策我名骥允迪前纵”。款识“麟伯贤友雅鉴,集陶公句,王拯”。钤“王拯之印”白文印、“定甫”朱文印。此联用笔劲健有力,沉着雄健,醇厚充实;既朴厚沉雄,又空灵遒劲。特别是其联语的文化内涵,深入浅出,寓意深刻,是甚少见的王拯书法佳作之一。

王拯的书法对联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雅俗共赏,可见一斑。上联“亮怀圭璋俱映日月”出自陶渊明《赠长沙公并序》中的“於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 映怀圭璋。”下联“策我名骥允迪前纵”出自《陶渊明集》卷一中的《荣木》诗一首:“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此联是王拯赠门人“麟伯”的,上联以宝贵的玉器比喻人品,希望“麟伯”始终要有高尚的品德,能够与美玉相映生辉。下联则寄予厚望,鞭挞其保持昂扬的进取之心,将来建功立业。可谓寓意深刻,用心良苦。

“麟伯”即谢维藩。据《湖南省志・人物志》记载,谢维藩(1834-1878年),字麟伯,清巴陵县(今湖南岳阳)人。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同治十二年(1873年)任山西学政。著有《雪青阁集》。朝廷有感于其为官清正廉明,敢于力劾时弊,特命令巴陵郡守将其一生事迹录入本郡志书。由此可见,谢维藩一生都牢记恩师王拯的谆谆教诲,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此联右有一段小的题跋:“雨珊慕马平师风节,曩在京师,欲一往见,不果。今见是书,爱叹不已,因贻雨珊以为别焉。同治九年冬,谢维藩。”钤“谢维藩印”白文印、“麟伯”朱文印。据此跋可知,同治九年(1870年),谢维藩将对联赠送给好友“雨珊”,雨珊因敬慕恩师王拯高风亮节,至京几次拜见,皆未果。而雨珊对此联更是喜爱有加,谢维藩便在分别时将此联送给雨珊,以作纪念。雨珊即张祖同,号词缘,长沙人,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家张百熙的哥哥。

对联左下角,湖南著名收藏家易元九先生对此联的来龙去脉作了更加详细的记叙:“此联为王定甫书,赠其门人谢维藩,谢氏又转赠张祖同者。搜王氏,清广西马平人,原名锡振,因慕包公为人,改名拯,字定甫,号少鹤。道光进士,官至通政使,工古文,无桐城末流之弊。谢维藩字麟伯,清长沙人。以进士授编修,工文章,有器识。官翰林时,师事倭仁,因为宋儒之学。张祖同,长沙人,字雨珊,同光间举人,擅倚声,有《湘雨楼词》四卷行世。此联余于岛夷侵境时得自湘雨楼旧居劫灰中,至今三十五年矣,而斯楼早毁,余亦垂老矣,记其简略为此。乙未秋易元九记。”钤“易元九印”白文印。

从题跋可知,张祖同将此联带回湖南老家,珍藏于湘雨楼。1939年10月,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长沙,湘雨楼在战火中毁于一旦。长沙著名收藏家易元九先生在湘雨楼劫灰中寻得此联。1981年3月28日,易元九先生又将此联与《宋人鸲鹆图》等十多件珍贵文物捐赠给了国家,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责编: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