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重点、难点,如果不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整体阅读,感悟古人的情怀,就很容易走进诗歌教学的误区而事倍功半。笔者认为,教学中找准诗歌阅读的着手点、切入口是个不错的方法。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诗歌的题目着手,找“诗眼”。所谓“诗眼”就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而诗歌的题目往往是全诗内容的体现,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这首诗紧紧围绕题目中的“思”展开,可以以此诗眼设计出“诗人因何而思?如何写思?思的结果?”的问题。这样诗人的情感主线就很容易把握了。

2.从诗歌的内容着手。每首诗歌都有一个中心的内容,抓住这个中心就很容易使学生对诗作有个整体性把握。比如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就可以设计“吟咏诗韵,置身诗境,你体悟到哪些山居之美”的问题,使学生在涵咏词作时,体悟到王维笔下的“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的主题内容。

3.从诗歌“炼字”角度着手。中国古代的诗歌最能以凝练传神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蕴,诗人往往讲究“推敲”,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悟到炼字的妙处。比如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的 “呼、窥、举”等字,都充满了出神入化的艺术魅力,可以让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诗歌。

4.从诗歌的情感着手。“诗言志”,诗歌主要是表情达意,抒发感情的,所谓“境由心生”“一切景语皆情语”。因而从诗歌所抒发的感情着手来分析诗歌,往往使诗歌教学事倍功半。如教授姜夔《扬州慢》时可以设计以“黍离之悲”为感情基调的问题,让学生将意象、意境、词人见闻、时代背景等因素融入词作赏析中,形成课堂阅读教学主活动。

5.从诗歌的“意象”着手。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也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之一。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诗即通过意象与意象的组合,完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任务。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句,其意境的创造,就是通过意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叠加实现的。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有“杨柳”、“明月”、“春草”、“秋风”等。通过学生诵读品味诗中意象和情境,进而分析形象,探究主题。

6.从比较诗歌着手。诗歌中同一题材的较多,通过比较阅读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加深认识,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视野。比如同样是写“思乡”的古诗,《静夜思》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有很大的不同;同样写田园风光的诗歌,陶渊明与王维又各有其妙处。因此诗歌教学中通过“比较”为主线,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抓住某一诗歌鉴赏因素(或情感、或手法、或主题、或评价)设计主问题,形成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总之,诗歌教学虽然是教学的难点,但教师如果能够根据不同诗歌的特点找到不同的着手点,就一定能够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促进诗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