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贫困生的就业问题事关国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在全国高校就业形势整体较为严峻的情况下,贫困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严重。而农林院校贫困生数量相对较多,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以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等为出发点,提出了促进贫困生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 农林院校 贫困生 就业

据教育部统计,高校贫困生一般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至25%,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至10%。在西部高校中,有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也有部分来自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多子女家庭或单亲家庭,经济负担较重。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愈显严峻,未就业的大学生群体规模相当惊人。由于贫困生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竞争力相对较弱,就业上存在一定的劣势,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农林院校而言,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比例较一般高等院校偏高,贫困生数目较为庞大,如何有效解决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林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当前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造成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社会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逐渐增高,机器化作业程度较之以前明显改善,机器代替人工作业的现象正逐渐普及,这就造成我国对纯工人式的劳动需求逐渐下降。同时,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各级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均有精简人员的现象,岗位需求量在逐年下滑。再加上近年来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在逐渐扩大,竞争愈发激烈,农林院校毕业生,乃至全国其他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1.2经济因素。农林院校的学生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数量众多,整体家庭收入水平不高。而近几年毕业生求职成本不断攀升,贫困家庭,特别是特困家庭在支付了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后,对于支付学生的求职费用已经相当吃力。求职投入上缺乏资金支持,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农林院校贫困生的成功就业。另外,相对于来自城镇或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贫困家庭社会关系较少,而关系网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系网的薄弱,缩小了贫困生的就业渠道,往往使得贫困生需要在就业上付出更大的努力。

1.3学校因素。对于政府等相关部门政策的落实,是保障贫困生享受优惠政策的基础。但目前有些农林院校,由于管理、自身条件限制等因素,无法将这些优惠政策贯彻落实,使得贫困生的权益受损,在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给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某些农林院校自身条件不完善,或者过于突出学习,削弱了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学生活动等的重视程度,这就无法保障贫困生在大学中的多方面发展,也无法制订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再加上对就业的模糊性,一定程度地给贫困生的就业增中了难度。

1.4自身因素。贫困生大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的限制,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对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虽在大学里可以后期发展,但由于他们的经济条件有限,没有充足的学习资料,再加上毕竟起步较晚,在毕业时相对弱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劣势,这就在就业时成为一道门槛,降低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1.5心理因素。对于来自农村的贫困生而言,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环境有着切身体会,他们的父母渴望自己的孩子考入大学后能够在城市里找一份好工作,融入城市生活中,改变家庭的困境。这就使得这部分贫困生逃离农村的信念更强烈,他们宁愿城市里继续寻找自己理想的工作,也不愿再回到农村中。然而,农林院校的专业大都与农业息息相关,招聘企业也大都脱离不了“农”字,这让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而转行择业,因此他们带着比普通大学生更强烈的求职欲望,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寻找社会地位高、待遇好、稳定的工作中,这样不仅缩小了他们的就业面,给他们的就业增加了难度,而且在屡次失败中强化了自卑心理。

2.促进高校贫困生就业的对策

2.1政府和学校应加强政策引导。各级政府部门包括教育、财政等部门,应高度重视贫困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在不断完善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和落实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如扩大资助范围,延长贷款年限等,从而在制度上保证贫困生入学与完成学业。同样,学校也应落实好国家和省里的相关政策,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努力争取社会奖学金,推广勤工助学岗位,给予贫困生更充足的资金保障。

2.2加强贫困生就业心理辅导。贫困生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在大学生群体中属于弱势群体,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普遍会有焦虑、忧郁等表现,有的甚至会出现厌学、盲目悲观、自暴自弃、仇恨社会等严重的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进行定期的心理排查,以及开展“一对一谈话”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和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心理辅导活动,积极地鼓励和引导他们参与进来,以期消除他们的不健康心理。

2.3加强就业指导,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农林院校应不断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通过教授、院领导、学生“三见面”和成功校友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让贫困生真正对所学专业的内容和就业前景有深度了解,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学的农林专业关系重大,从事农林事业有前途可言,不能一味追求不合实际的职业。同时,农林院校要将职业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就业知识技巧讲座、模拟面试等形式,让贫困生合理地制定职业规划,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4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贫困生由于先天教育资源的短缺而造成的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农林院校要积极推动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改革,高度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增强贫困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农林院校还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地争取与企业开展校企联合活动,实现订单式的培养模式,这样不仅可以让贫困生接触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方向,对专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还可以让他们提前接触社会,加快到社会人的过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除此之外,农林院校还要积极地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组织作用,并提倡贫困生充分利用好暑期和寒假两个假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教育融入到课堂之外的活动中,实现教育多元化,让贫困生在参与的同时,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精神、知识面和自身爱好等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3.结语

贫困生的就业问题事关国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细分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贫富差距造成的贫困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必然存在,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随着各级政府包括教育、财政、社会、学校等部门和组织一系列政策的调整和实施,贫困生资助和就业保障体系也不断趋于完善,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已有好转。贫困生更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增强主体意识,明确努力方向,逐步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褚惠萍.高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