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预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输液反应的95例患者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主要原因有热原超标;用药配伍不当,添加药物过多;空气污染;无菌观念差、违反无菌操作规程;输液时间过长或速度过快等。结论:输液反应预防应从各环节抓起,包括液体的生产、运输、存贮;应用前认真检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配伍禁忌;提倡单剂输液,液体现配现用;输液后严密观察,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杜绝和减少输液反应。
[关键词]输液反应;原因分析;预防
输液反应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输液反应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楚,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它不单纯是药品质量问题,而是许多因素的综合表现。静脉输液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措施之一。探讨、分析输液反应的原因有助于输液反应的预防、控制及处理,对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
收集并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由我院临床各科室报告或护理观察记录的输液反应共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95例均为住院或留观察室观察患者,年龄2~87岁,其中男37例,58例。发生反应时输液量最少75m1,最多200mL;发生时间最早输液后l5min,最迟lh20min。输液反应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1]:在输液后15min至lh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38.5℃以上,在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2.1热原超标。热原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多为内毒素,是一种蛋白质、类磷酯和酯聚糖的复合物,其中类酯聚糖热原的活性最强。由静脉输入血液后,刺激脑下垂体发热中枢,引起输液反应。生产过程不规范或由于贮存环境不当,可造成细菌污染或霉菌生长,药液混浊沉淀等。使用前如不仔细检查,往往不易发现,以致引发输液反应。
2.2不溶性微粒。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和异物可引起静脉炎,血管肉芽肿、肺水肿、血栓、过敏反应、类热原反应等。常见的有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空气中未经滤过进入液体的致病菌或灰尘等。《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每lml中液体含10um以上不得超过20粒,25um以上不超过2粒[2],超过标准就有发生输液反应的危险。操作不当造成复配后输液微粒增加是引起微粒数超标的重要原因,如添加药物时多次穿刺橡胶塞;切割安瓿时消毒不正确或未消毒掰开即吸,由于安瓿内负压,会将大量玻璃微粒吸人药液。
2.3联合用药。因药物配伍禁忌出现的输液反应,如大环内酯类药物与盐水可发生结晶;地西泮注射剂与任何液体均可混浊;苄青霉素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水解或脱水缩合反应。
2.4治疗室和输液过程中空气污染。多数治疗室和输液环境一般无净化装置,紫外线虽对空气中和表面的微生物有杀伤作用,一旦停止照射并通风3h后,细菌总数复原率可占70%以上[3]。当细菌总数为700-800个/m3时,空气细菌传播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2.5护理操作不当是造成输液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因工作忙、输液患者多,只顾完成工作,液体外观未予仔细查验;未按要求做到一人一带、一人一洗手这些最基本的规定。在静脉穿刺时就有可能将未杀灭的细菌带入血液。此外加药时不戴口罩,手握注射器塞抽吸和加药等不规范护理操作,安瓿未消毒或消毒不规范,换瓶时未消毒瓶口,都造成了细菌进入瓶内的机会,会引发输液反应。
2.6患者因素。患者的个体差异对热源及药物反应也不同。机体的机能状态对热源反应的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尤其是老人及儿童、体质衰弱、免疫力失调者是输液反应的多发对象。
2.7环境因素。夏季气温炎热,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引起输液反应已成为共识。天气寒冷时,对高龄特别是伴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输入的较冷液体刺激血管,可引起血管壁痉挛而出现寒颤、体温及血压升高[4],应引起临床重视。
3输液反应的预防
3.1严把药品质量关。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标签是否清晰;是否过期;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
3.2注意环境、人员的清洁卫生。输液配制过程应在净化区内进行。保持空气清洁主要应减少人流、物流和保持地面洁净。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不得干性清洁卫生,应湿式扫地,擦桌,定期紫外线消毒。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操作前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防止配药过程中注射器栓同手的污染。
3.3合理用药,注意配伍。使用新购药品前详细阅读说明书。药物尽量单用,注意配伍禁忌,严禁无原则混合配伍,严格控制加药种类与数量。多种药物配伍时要严格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多种药物配伍易造成微粒、热原迭加而超标引起输液反应,中草药制剂由于各厂家制剂工艺不同,提取有效成分和去除杂质的差异很大,更易出现输液反应。由于中草药注射剂既易带入微粒,又易与其它药务发生反应,因此使用中草药注射剂时尽量不要与其它药物配伍。
3.4静脉输入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无菌操作技术应注意每个细节。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药品要随用随配,不能把配好的药液放置过久,配好药品的大输液瓶口有扎针眼时放置酒精棉球或络合碘棉球封闭,以防污染。控制输液瓶和静脉穿刺次数,以减少微粒的产生。
3.5建立巡视观察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输液反应。输液患者往往病情严重或身体虚弱,不良反应出现较快。因此在输液后lO~15min时应加强观察,以后也应每30min巡视一次,建立输液患者巡视卡。一旦发生输液反应,需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具,维持输液通道,以便抢救处理。并报告医生,做好记录,保留剩余液体及输液器具备查。
参考文献:
[1]程昱.浅谈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防治[J].黑龙江医学,2010.34(4):276-277.
[2]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7.
[3]章建华等.173例临床输液热源反应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2:2(1):43-44.
[4]张巍云.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