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邢亮的现代舞剧《尼金斯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邢亮的现代舞剧《尼金斯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月10日晚上7点,现代舞剧《尼金斯基》开演前半个小时,北京海淀剧院的门厅已经挤满了人――一个人大声地讲电话:“你得来,下了飞机就立马赶过来,太难得了,在北京只演一场!”他们都是为了这两个人而来:一个是这出舞剧的主角、被称为“舞蹈之神”的俄罗斯传奇舞者尼金斯基,另一个则是这出舞剧的创作者、中国当代优秀的现代舞者邢亮。

尼金斯基生于1890年,作为芭蕾舞演员他的身体条件并不理想,但他的刻苦练习使得他掌握了能像皮球般弹起、雪花般降落,甚至能在飞跃中改变方向,一个大跳就能从舞台前方飞越到后方等高超技巧。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些技巧,认为任何动作,即使是非常狂烈、不协调的姿态,只要符合作品内容所需,就可以跳,而不是局限于完美的形式中,从而牺牲了个性。在他的第一个创作作品《牧神的午后》中,他让牧神做出惊世骇俗的动作;在代表作《春之祭》中,他让舞者双脚内扣、动作顿挫,完全不遵守古典芭蕾的要求――因为“上帝要我怎样跳,我就怎样跳”。

《春之祭》于1913年在巴黎首演。此前在排演时所有的舞者都不能接受这样的舞步,排练一百多次之后终于上演,但首演现场乱成一团:台下的绅士淑女们拒绝承认这是舞蹈,于是有砸东西的,破口大骂的,还有人摔门而去,嘈杂声之大,以至于台上的舞者完全听不到乐队的奏乐声。但对于现代舞者来说,这是值得纪念的时刻,因为这代表着现代芭蕾的开端。跳民族舞出身、后来转跳现代舞的邢亮对此应该深有感受,所以在创作《尼金斯基》时特意重现了《春之祭》首演的场景。

8个男舞者通过不同的方式释放了藏在他们自己、也是他们所诠释的尼金斯基身上的不安、惶惑、爆发乃至幻灭,尼金斯基是他们中的每一个,也可以是他们所有人的叠加。尤其是这一幕:舞台上,一边是一个循规蹈矩身姿挺拔的舞者,另一边则是一个执拗地把手垂下,佝偻着身子的舞者。

《尼金斯基手记》是尼金斯基唯一一部文字作品,写于1918~1919年间,当时的他正处在正常与异常的临界点。在那之后,他虽然还活着,但精神分裂,光彩永远陨落了。邢亮就是以这本手记为蓝本,创作了这出舞剧。伴随着心灵独自般的诵读声,一个人体艰难地翻滚而出,一点都不美,但表现出内心强烈的挣扎。

邢亮回忆创作《尼金斯基》的缘由:那是2005年,他跟时装设计师陈仲辉合作拍摄一部关于服装和舞蹈的短片,其中几组镜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张单人折叠床上被紧身衣束缚的肢体在拼命挣脱过程中显现的那种原始人性的状态:被白色衬衫固定在只有三条腿的椅子上的肢体不断寻求平稳的状态;肢体在悬吊于半空肉色紧身衣中不断尝试脱离原来空间,可又一次次回到同一点的状态”。对邢亮来说,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状况与这几种状态实在是太相似了。被紧身衣束缚的肢体最终在舞台上得到了体现――陈仲辉正是这出舞剧的服装设计,这也是剧中高潮的部分。那是尼金斯基作茧自缚,现实自我和内心自我冲突得太厉害:“如果他们能深深感受到我――我就得救了;如果不能,如果他们没有感觉到我和不了解我,我就是一个可怜和不幸福的人,我会感到很痛苦。”而此前对尼金斯基一无所知的观众,到了此时会发现,自己其实不需要了解那么多的背景资料,因为无论是通过邢亮的舞蹈语言体现出来的尼金斯基的人性,还是邢亮自己在剧烈的独舞中体现出来的人性,都是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