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为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中,我们的学校是无条件接收城区重点学校录取后剩下的学生,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在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心思不放在学习上,上课经常迟到或逃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课东张西望、交头接耳、看课外书、玩手机、过位打闹等,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置若罔闻;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正确率低,书写马虎、潦草;遇到难题不动脑筋,抄袭了事.在上课、作业和测试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上课基本上不会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遇到被老师抽到发言时,基本上回答“不知道”;作业中的对错无关痛痒,等候老师讲评时把答案抄来就行;测试时只是随便填写ABCD了事,可以说是自甘落后.这类学生的家庭状况也都是比较糟糕,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居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每天忙于生计,疏忽管教孩子,对小孩抱着让他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算了的心态.

面对自己将长期面临这样的生源时,我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有所收获.因为初中数学单纯来讲内容枯燥无味,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会使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毫无兴趣,所以数学学习中的学困生表现出对学数学感觉没有什么用,认为自己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为此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灵活地运用教材,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调整教学顺序,在数学教学中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课程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面积的测量时,我没有让学生做简单的数字计算,而是让学生用手中的卷尺,亲自去测量教室刮腻子的面积(我班的学生家长有几个就是干这活的,也准备让自己的小孩毕业后跟着干),通过学生分组实际测量和让学生家长示范讲解其中技巧,学生感觉到这些知识非常实用,同时对小数的乘法、加法、估算等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对伙伴间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也有更深的理解.

又例如,在学习统计和概率时,我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司空见惯的购买现象.首先让学生每人手上有10元钱,连续5天购买一张“”彩票,按照社会现实中的模式操作提成佣金,5天下来绝大多数学生发现自己手中的钱没了,只有几个同学“赢”钱了,这时才发现钱基本上到了“庄家”的手中.通过实实在在的数据呈现,通过学生自己讲述身边因为购买“”而发生的悲剧,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用性,数学规律的不可抗拒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远离赌博,健康成长.以上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把抽象的数学变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我校学生的需求是很实际的,他们毕业后大多数直接进入社会,他们需要的是简单有效而实际的计算知识.根据这个特点我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数学课外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从而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经过调整教学内容,在第二课堂上让学生体验未来就业的情形.例如,让学生体验卖菜(小数的计算和实际价钱的收取)、卖衣服打折促销(百分比的合理应用促进消费)、结合建房装门和窗户时钉“拉子”(农村木工俗语)分析“三角形的稳定的应用性”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很多数学知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必须知道原理才能更好地工作,才能更好地生活.

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学好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解决问题.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缩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实用.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