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眷恋与忧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让我选一首我最喜爱的唐诗,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李白的《将进酒》。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就已经让人醍醐灌顶了。
但最近一批搞接受美学的专家,根据古往今来被刊印、被评点、被收入诗选或文学史、成为论文的主题与出现在网上的频率,进行精确的数学与统计学的计算的结果,被选择为“唐诗排行榜”第一名的是崔颢的《黄鹤楼》(见《唐诗排行榜》,中华书局2011年9月版)。
这很有个思考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开头这四句,写得平顺,像口语,不吃力,不像作者闹了什么炼字炼句的功夫。但它有点纵深感,沧桑感。不是中国这样的古老文明国家的诗人,是不会有这样的四句诗的。黄鹤不返的故事里包含着许多不可考的往事,许多怀念与记忆。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记忆的民族,是一个往事千姿百态、魅力无穷的民族。失去了记忆的浅薄的信口开河的中国人,很难像是个真正的中国人。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是最最关节的两句诗。晴川历历,历历在目,晴空下的大江即长江,这说的是中华长江流域的亲切地貌,大地与诗人的距离如同零。芳草萋萋,是草木繁盛,说的是此地的植被葱茏,好田好土。短短两句诗充分表达了对中华大地的眷恋、亲近、温暖的感受,是诗人对于中华怀抱的投入。这样的描写催人泪下。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两句又有些不同了。晴川历历,本来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可能是近看很清晰吧,远望呢?波浪如烟,看不到故乡了,崔颢有游子之叹了。除了对于中华大地的眷恋之外,诗人表现了某种忧思。眷之深,恋之诚,也就会忧之弥漫而思之牵心动情了。能不为之感动吗?
我年轻时常读俄苏文学作品,常常看到苏联文学评论家讲述的俄苏作家对于俄罗斯大地的忧思,例如契诃夫的《草原》,例如高尔基的某些作品,例如列昂诺夫的《俄罗斯森林》。我很感动。
我们的长篇小说中对于大地的描写可能不是特别多,但我们更是一个诗歌的民族。我们的诗里充满了对于中华大地的眷恋与忧思:“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是这样的。杜甫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还有他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与“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多着呢。其中,气魄大,用语自然,特别动人的,不能不想到崔颢的《黄鹤楼》。
诗之外,我们的一些辞赋名篇,也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
从这个角度检视中国的古典文学,也许我们能有新的发现与感悟。
(原载《人民日报》)
焦裕庆 荐
推荐者说
王蒙论诗,就是一种“心灵的妙用”。眷恋中的美感、忧思中的韵味,那种与古典对歌的心境,实在能让人既感到温情脉脉,又不得不深长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