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供应商创新对提升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供应商创新对提升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0YJA63008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1YJC630094);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项目(11JK0164)

作者简介:黄聿舟(1984-),男,福建泉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采购与供应管理、企业创新管理;李随成(1962-),男,河南孟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采购与供应管理、企业创新管理;李刚(1980-),男,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创新管理。

摘要:分析供应商创新对于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同时构建包括供应商创新、关系互动、供应商开发、自主创新能力4个变量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理论假设。通过对装备制造企业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供应商创新并不直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关系互动和供应商开发在供应商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关键词:供应商创新;关系互动;供应商开发;自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31;F1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10-0068-06

Research on Impact of Supplier Innovation

on Equipment Manufactures’ Selfdetermined

Innovation Capability Improvement

HUANG Yuzhou, LI Suicheng, LI G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ier innovation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es’ selfdetermined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a conceptual model which includes supplier innovation, relationship interaction; supplier development, selfdetermined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then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are given. A largesample survey i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Chinese manufacturers. The result shows that supplier innovation has no directly influence on the selfdetermined innovation capability improvement, relationship interaction and supplier development plays a fully mediating role between supplier innovation and selfdetermined innovation capability.

Key words: supplier innovation; relationship interaction; supplier development; selfdetermined innovation capability

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产业体系,但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已成为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关键。装备产品技术构成和制造过程复杂、研发周期长,其创新所需技术的广度和深度均超过一般产品,是典型的复杂产品系统[1]。复杂产品系统的特征使得单个企业掌握产品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困难的,这一特征使得装备制造企业必须集成外部技术来源,识别与融合相关的技术,把外部的知识集成到产品开发中[2]。

作为外部合作的供应商能提供复杂产品系统开发所需的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制造企业在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方面越来越依赖其供应商。学术界开始关注制造企业如何利用供应商创新提升创新能力、改进经营绩效、增强竞争优势[3]。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直接来自于嵌入在供应商的零部件(子系统或服务)的创新,也可以间接来自于制造企业与供应商的交互学习。它是利用供应商的资源、知识、专门技术、创新成果来改进制造企业产品与工艺创新的过程,从而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竞争优势做出贡献。利用供应商创新是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将供应商的技术和自身技术结合在一起,提供更多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然而,供应商创新是如何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其作用机理是什么?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研究。本文通过构建概念模型,探明装备制造企业利用供应商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系机理,为装备制造企业实施战略采购和供应商网络建立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文献述评

供应商被意识到是创新的重要来源,获取供应商创新是制造企业让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动机[4]。供应商创新很大程度上决定新产品开发的效率,制造企业利用供应商的技术和能力,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计,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风险,从而提供更符合客户需求的创新性产品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从实践上看,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是组织间合作的最常用模式,也成为近20年来的研究热门话题,一项研究表明参与程度高的亚洲汽车制造企业比欧美同行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更短[5],积极结果也出现在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供应商整合程度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中[6]。国外学者相关研究证实选择合适的供应商[7]、适时参与[8]、相互匹配[9]等因素是合作创新成功的关键。国内学者在这一方面也做了一些基础性研究。叶飞等归纳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动机和模式[10]。李随成等通过对我国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提出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中供应商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11]。付启敏等研究在供应商创新条件下,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对比供应商单独投资和制造商-供应商联合投资情况下双方的投资决策制定策略[12]。

由此看出,现有研究将供应商创新与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概念整合到一起是基于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情况,已有研究证实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提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但更多研究集中在供应商创新的相关变量与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上,如参与时机、参与条件、参与程度等,而对供应商自身能力对于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却缺乏研究。因此,本文以关系互动和供应商开发为中介变量探讨供应商创新与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2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本文运用制造商与供应商关系互动、供应商开发作为中介变量来探讨供应商创新对于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同时构建包括供应商创新、关系互动、供应商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4个变量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理论假设。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2.1供应商创新与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具有典型的复杂产品系统的特征,表现在产品有大量、复杂的定制元件、子系统及其连结的控制单元、需要广泛的知识技能和大量新技术的运用[13]。从知识基础观的角度看,装备制造企业需要对内外知识进行知识浏览、选择、获取、吸收、创造,从而提高技术能力[14]。其创新关键在于需要企业间形成网络并通过合作网络获取其他企业新知识和技能,识别与融合相关技术,把外部知识集成到产品开发中,进而获得更多创新和更好绩效[15]。

组建供应商网络为制造企业获取外部知识提供平台,供应商网络成员间互补的资源集聚在平台中,增加制造企业的知识存量。其中,作为外部合作的供应商能提供复杂产品系统开发所需的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利用供应商创新直接提升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供应商创新作为制造企业的价值来源,利用供应商转移知识和技能,能为制造企业提品开发的创新方式和解决思路。因此,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可以直接来自于嵌入在供应商的零部件(子系统或服务)创新,即利用供应商的资源、知识、专门技术、创新成果来改进制造企业产品与工艺创新的过程,从而使供应商对企业的产品与技术创新和竞争优势做出贡献。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供应商创新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2.2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关系互动的中介作用

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集成创新,即集成供应商创新、识别与整合相关技术。复杂产品系统的产品开发过程是一个知识密集活动,在组织网络中始终存在不同层面的知识共享、知识获取、知识转移。这要求制造企业、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之间实现信息的流动。装备制造企业对供应商网络中不同企业的知识可以跨越时空进行整合,促进企业间异质性知识的流动,并且使得知识被有效地吸收和运用。

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关系互动会形成高度信任和承诺,相互之间开放式沟通的长期导向关系有利于宽度知识吸收[16]。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关系互动能有效减轻机会主义行为的恐惧,降低网络成员关系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能激励供应商遵守承诺,有利于制造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获取互补性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制造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制造企业和供应商的关系等方面互动,制造企业能提供如专业知识、资源分享等方面培训和信息。关系互动促进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导向关系,更高频率的沟通和范围更大的合作使得合作各方能分享有价值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地流通和吸收,使得供应商的产品更符合制造商的要求。

关系互动使得供应商对于制造企业的需求和期望更加了解。制造企业能与关键供应商进行频繁地合作性沟通和交流,有效促进组织间的知识流动,有利于供应商网络中知识共享、知识整合。伴随着供应商网络中大量的知识转移,给制造企业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如各种技术和技术学习的诀窍。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研究假设:

假设2:关系互动在供应商创新与制造商自主创新能力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2.3供应商开发的中介作用

装备制造企业直接利用供应商创新是有难度的,其涉及组织间的知识流动和知识获取,知识获取转化需要组织间形成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组织间能通过互相都理解的编码去沟通和交流。装备制造企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的做法就是对供应商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17],使得供应商的制造和工艺过程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其在产品质量、按时交货、新技术利用、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提升,进而改善供应商绩效水平。Li等 [17]和Krause等[18,19]近年来关注这一实践活动,并形成供应商开发学术概念。供应商开发是指制造企业通过提高供应商的绩效和能力来满足其短期或长期的供应需求[18],通过供应商开发中的人员派遣、培训等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组织间知识流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隐性知识难以编码、沟通交流不畅等问题,促进隐性知识的转移[20]。因此,供应商开发能有效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利用供应商创新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研究假设:

假设3:供应商开发在供应商创新与制造商自主创新能力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3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3.1问卷设计

本文的构念度量参考已有研究,问卷采用Likert五级量表来测量这些题项。问卷通过“1”表示完全不同意到“5”表示完全同意来代表题项与实际情况的吻合度。

供应商创新:在schiele等[3]、Azadegan和Dooley[9]研究基础上,本文采用5个题项来测量供应商创新,分别是:供应商所拥有并愿意分享的技术能力很强(SI1)、供应商能在开发过程中能快速提出对策解决所出现的问题(SI2)、供应商持续改进企业的制造流程(SI3)、在产品开发中,供应商能介绍许多创造性产品和服务(SI4)、供应商能高效运用所在行业的新技术(SI5)。

关系互动:在Roy等[4]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分为3个测量维度,分别是互动沟通(IC)、资源共享(RS)、冲突处理(CT),共9个题项进行测度。

供应商开发:在Krause 等[19]和Cristobal [21]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采用4个题项来测量供应商开发,分别是企业对供应商进行技术支持(SD1)、企业对供应商提供培训(SD2)、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直接投资(SD3)、企业与供应商进行人员交换(SD4)。

自主创新能力:采用李随成等[22]的研究,把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为4个测量维度,分别是交互学习能力(ILC)、资源集成能力(RIC)、创新核心能力(ICC)、创新产出能力(IOC),共17题项进行测度。

3.2样本和数量收集

本文选取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从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陕西、北京、山东、吉林、河南、福建、辽宁、山西、浙江、甘肃、湖北11省市336家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企业,通过现场填写、邮寄和电子邮件方式发放了336份问卷,为了确保调查问卷的回收质量,课题研究组通过2轮问卷发放和多次沟通联系,收回287份问卷,剔除无效样本49份,有效问卷回收 238 份,有效率为708%。所调查问卷的基础情况如表1所示,基本代表了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

表1调查企业样本基本情况

企业性质频数比例(%)国有控股984118%民营企业492059%中外合资913824%企业规模频数比例(%)400人以下622605%400~2000人873655%2000人以上893739%所属行业分类频数比例(%)汽车制造492059%电器设备制造411723%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482017%冶金设备制造261092%仪器仪表制造281176%航空航天制造23966%其他制造23966%33量表信效度分析

本文运用SPSS 180和AMOS 180分别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各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在0801~0896,表明变量具有很高的信度。每个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值(AVE)均在05以上,组合信度(CR)均在08以上,这说明所有构念具有很好的收敛效度,结果显示模型具有很好的建构效度。

34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假设检验

根据Baron和Kenny[23]研究检验中介变量效应的步骤:首先,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次,带入中介变量以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性显著降低,则存在中介效应,如果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影响为零(标准回归系数不显著)时,中介变量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当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不为零(标准回归系数显著,但系数显著降低)时,中介变量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表2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构念Cronbach's α因子载荷AVECR供应商创新082805010833SI10681SI20700SI30807SI40729SI50607关系互动08010590809IC0695RS0904CT0686供应商开发089606850897SD10815SD20827SD30856SD40812自主创新能力08706280871ILC0711RIC 0795ICC0800IOC0858根据以上分析,本文通过AMOS180构建两个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模型。

(1)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第一个结构方程模型是供应商创新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用于检验假设1。拟合结果如图2所示。

第二个结构方程模型是全模型,检验关系互动和供应商开发的中介效应,用于检验假设2和假设3,模拟结果如图3所示。

(2)模型拟合度检验

本文两个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度如表3所示,常用的几项拟合指标都在理想数值范围内,显示结果的拟合效果良好,整体结构模型的拟合度较为理想,因此量表具有建构效度。

(3)结果与分析

供应商创新对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关系检验。本文采用标准化回归系数对变量间关系进行说明,结果分析如表4,供应商创新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显著(系数值为03,P=0001),支持假设1,供应商创新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正效应。

关系互动的中介效应。在结构方程模型加入中介变量,其结果分析如表5所示。供应商创新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没有直接影响(系数值为0099,P=0207),说明存在中介变量。关系互动在供应商创新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049(0381×0128),中介效应强度为0159(0049/0049+0099+016),且路径系数在01水平上显著,说明关系表3结构方程模型1和模型2整体拟合度情况统计

拟合指标CMIN/DFGFIAGFIIFICFIRMSEANNFI模型1拟合结果2343094809090962096200750947模型2拟合结果1514092709000972097200470966拟合数据建议标准1~3>08>08>09>0909表4结构方程模型1的分析结果统计表

标准化回归系数EstimateSECRPSDICSI0300037300963861***互动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有影响的,且中介效应强度为0159,在统计上属于中等效果,有中介效应,结果支持假设2。

供应商开发的中介效应。供应商开发在供应商创新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16(0343×0466),且中介效应强度为052(016÷0049+0099+016),路径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中介效应较为明显,结果证实假设3成立。

综合两个结构方程模型后发现,关系互动和供应商开发在供应商创新对提升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者之间起到中介效应的强度为68%,中介作用显著。

表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

标准化回归系数EstimateSECRPRISI0381054501174648***SDSI0343046901044514***SDICRI01280112006417550079SDICSD0466042600725939***SDICSI009901240098126202074结果讨论

41研究结果与启示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明供应商创新对提升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机理。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引入关系互动和供应商开发两个变量的情况下,供应商创新对提升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显著。在引入关系互动和供应商开发两个变量的情况下,供应商创新对提升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不显著,检验结果表明,关系互动和供应商开发在二者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装备制造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至少具有两点启示:第一,在全球化、复杂化的竞争环境中,装备制造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应加强利用供应商创新,与少数供应商建立长期导向关系,强化与战略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第二,装备制造企业要重视与供应商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交互学习,为供应商提供定制的开发活动,对战略供应商提供稳定的需求和紧密的协作,从而建立一个供应商数量较少、稳定的供应商网络。

42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虽然有助于为装备制造企业有效利用供应商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但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还需探讨,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本文的研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供应商管理策略。同时,本文从制造企业角度来进行研究,忽略供应商网络中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交互作用对于组织间创新的影响,未来研究应该从供应商的角度挖掘其关系机理,使得结论更为全面。

参考文献:

[1]张米尔, 田丹, 杨阿猛. 技术合作中的装备制造企业技术能力成长[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18(1):13-18.

[2]Johnsen T, Phillips W, Caldwell N, et al. Centrality of Customer and Supplier Interaction in Innov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6, 59(6):671-678.

[3]Schiele H, Veldman J, Hüttinger L. Supplier Innovativeness and Supplier Pricing: The Role of Preferred Customer Statu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1, 15(1):1-27.

[4]Roy S, Sivakumar K, Wilkinson I F. Innovation Generation in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 A Conceptual Model and Research Propositions[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4, 32(1):61-79.

[5]Clark K B, Fujimoto T. Lead Time in Automobile Product Development Explaining the Japanese Advantage[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89, 6(1):25-58.

[6]Petersen K J, Handfield R B, Ragatz G L. Supplier Integration into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Coordinating Product, Process and Supply Chain Design[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5, 23(3/4):371-388.

[7]Schiele H. How to Distinguish Innovative Suppliers? Identifying Innovative Suppliers as New Task for Purchasing[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6, 35(8):925-935.

[8]Koufteros X A, Edwin Cheng T C, Lai K H. “Black-box” and “Gray-box” Supplier Integration in Product Development: Antecedents, Consequence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Firm Size[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7, 25(4):847-870.

[9]Azadegan A, Dooley K J. Supplier Innovativenes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tyles and Manufacturer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Assessment[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0, 28(6):488-505.

[10] 叶飞, 李怡娜, 徐学军. 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动机与模式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7, 18(6):51-57.

[11]李随成, 李静, 杨婷. 基于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供应商选择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 2012, 24(1):146-154.

[12]付启敏, 刘伟. 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创新的联合投资决策——基于技术不确定性的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 2011, 25(3):172-177.

[13]陈劲, 桂彬旺. 复杂产品系统模块化创新流程与管理策略[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18(3):74-79.

[14]Thomas R W, Fugate B S, Koukova N T. Coping with Time Pressure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11, 47(3):22-42.

[15]Iacono M P, Martinez M, Mangia G, et al. Knowledge Creation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in the Railway Industry[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12, 16(4):604-616.

[16]Parker D B, Zsidisin G A, Ragatz G L. Timing and Extent of Supplier Integration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 Contingency Approach[J].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08, 44(1):71-83.

[17]Li W, Humphreys P K, Yeung A C L, Cheng T C E. The Impact of Supplier Development on Buy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Path Analytic Mod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2, 135(1): 353-366.

[18]Krause D R, Ellram L M. Critical Elements of Supplier Development-The Buying Firm Perspective[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1997, 3(1):21-31.

[19]Krause D R, Handfield R B, Tyler B B.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upplier Development, Commitment, Social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7, 25(2):528-545.

[20]Athaide G A, Klink R R. Managing Seller–Buyer Relationships Dur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9, 26(5):566-577.

[21]Sánchez-Rodríguez C. Effect of Strategic Purchasing on Supplier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A Structural Model[J]. 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 2009, 24(3/4):161-172.

[22]李随成, 姜银浩. 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探索性因素分析及其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09, 27(8):1255-1262.

[23]Baron R 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1(6):1173-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