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紧临地铁基坑工程环境保护的分析与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紧临地铁基坑工程环境保护的分析与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处于市中心的基坑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复杂,除基坑本身的安全以外,周边构筑物的保护成为基坑设计的控制条件。与地铁结合的某基坑工程周边存在地铁风道结构,条形基础砖混楼房以及民用管线,文章通过对该基坑工程设计的分析与总结,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照。

关键词:物业结合;基坑工程;环境保护;数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TU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7-0027-03

一、概述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地铁工程的大量兴建以及城市建设的加速,临近地铁的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并且周边环境复杂。因此,基坑工程设计中除关注基坑本身安全外,考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措施变得日益重要。本文通过对上海某建筑地下车库基坑工程的设计,探讨复杂环境条件下,基坑环境保护的分析设计

二、工程概况

曹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基坑工程位于上海市曹杨路与枫桥路交口,基坑西北侧紧临地铁的风道结构,基坑边缘距离2号风道结构3.3m,基坑西侧紧邻枫桥路,东南侧为曹杨新村幼儿园,最近处与围护结构外缘相距约11.0m。南侧为曹杨七村3幢6层砖混结构房屋,距离基坑围护结构外缘最近处约6.20m。基坑长50.8m,宽37.6m,坑深为8.5m。

表1 土体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 粘聚力c(kPa) 内摩擦角ψ(o) 压缩模量Es(MPa)

21粘质粉土 11 28.5 9.59

23砂质粉土 5 31 12.27

4淤泥质粘土 11 14.5 2.56

5灰褐色粉质粘土 16 16 3.78

6草绿色粉质粘土 47 15.5 7.72

三、基坑支护方案

(一)总体方案

尽管周边环境复杂,考虑到总体投资控制以及基坑开挖深度不深,采用SMW型钢水泥土搅拌桩作为围护结构,支撑竖向设置一道混凝土支撑,一道钢支撑,混凝土支撑结合施工栈桥设计。通过降水与加固设计提高被动区土体抗力,提高对施工过程的控制标准,来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可行的方案。

(二)环境影响分析

因为本基坑的空间效应明显,故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土体采用六面体(局部五面体)单元模拟,围护、栈桥、结构板、墙、既有建筑物基础采用板单元模拟,混凝土支撑、冠梁、腰梁采用梁单元模拟,钢支撑采用杆单元模拟,考虑坑底加固、钢支撑预加力及施工步序,其计算过程如图2、图3所示,计算结果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

通过三维数值分析,可以确定设计方案总体上是可行的,并能对基坑施工阶段周边建(构)筑受到的影响进行预估。

四、围护结构选型与设计

(一)围护结构选型

本基坑为规则的长方形基坑,开挖深度为8.5m,坑底位于②3层灰色砂质粉土,基坑围护结构采用Φ850mm@600SMW工法桩,内插H700×300×13×24型钢。

采用4L180×16型钢格构柱加Φ800钻孔灌注桩作立柱桩,立柱尺寸460mm×460mm,插入立柱桩3m,钻孔灌注桩长30m。

本工程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施工时,北侧2号风道及3号出入口围护桩与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基坑围护桩一起实施,与轨道交通11号线枫桥路站2号风道及3号出入口基坑共用一道围护桩,先施工2号风道及3号出入口,待其施工完毕,顶板覆土及恢复既有路面后,再进行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该基坑围护结构实施时,共用围护桩内插型钢不拔除,第一道支撑位于冠梁处,第二道支撑一端通过围檩撑在围护桩上面。该处位置在先期施工风道结构端墙和底板上预埋钢板,架设型钢斜支撑,并加厚风道端墙等措施保证安全,该堵墙厚度设计为800mm。待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主体地下结构部分完工后,可拔除围护桩内型钢。

(二)围护结构设计

1.围护桩入土深度及基坑稳定性检算。围护桩的入土深度主要通过整体稳定性、抗倾覆、抗隆起、抗渗等综合因素确定。车站围护桩的入土比为

11.2,型钢间距900mm,即型钢采用插二跳一法,桩长17.8m,插入比为1.2。桩底位于⑤层灰褐色粉质粘土。

2.支撑体系。基坑沿深度方向设二道支撑,第一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1000×800(高×宽),第二道支撑采用φ609壁厚16mm的钢管撑,支撑平均间距均为5m。第二道支撑两端设置钢围檩,围檩规格为双拼H500×200×10×16型钢。

受现场施工场地限制,在基坑中部设置施工栈桥,栈桥下设置φ800mm的钻孔灌注桩立柱支撑,栈桥端部下立柱支撑尽量靠近围护结构内边缘设置(如图8所示)。

3.地基加固与坑内降水。坑底以下土体为23砂质粉土,4淤泥质粘土,经计算,为提高被动区土体抗力,减小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需对基坑底进行地基加固,采用裙边加固,加固深度5m,宽6m。因需加固土体范围内存在23砂质粉土,4淤泥质粘土,而砂质粉土在降水疏干后,其土体抗力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在加固方案的选择上,采用23层土降水,其下4层土选喷桩加固的方法,既能满足基坑变形设计的要求,又节约了工程造价(如图9所示)。

五、结论

最终的施工成果证明,通过以上分析与设计,基坑围护结构达到了对周边环境有效保护的设计目的,并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希望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

参考:

1.SMW工法可以应用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基坑围护结构。

2.降水与水泥系加固方法的结合设计在复杂环境条件下是可行的。

3.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以预估出影响趋势,但其结果受土体本构模型影响较大,在分析时应注意对比,以达到最终的分析目的。

参考文献

[1] 石礼安,等.地铁1号线工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 夏明耀,曾进伦.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基坑工程设计规范[S].上海: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2010.

作者简介:吴文永(1983-),男,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轨道交通地下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