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注重“起承转合”,构建生物教学的生命化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注重“起承转合”,构建生物教学的生命化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命课堂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人文素养与艺术素养,在很多时候,对一节课的设计,除了整体上把握大框架,还需要讲究上课的精致艺术,优化教学细节,注重一堂课的衔接性语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之间的“起承转合”。恰当的过渡不但能使教学自然地由前一个环节顺滑到后一个环节,使课堂教学有一个较为严谨的结构,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畅流转,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接受。反之,如果需要过渡而没有使用过渡语,或过渡得生硬、随便、不恰当,就会使教学脱节,互不连贯,甚至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情绪与过程。

一、引人入胜的,激发兴趣的“起”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谓“起”就是自然地引出话题,导入新课,明确教学任务,从而做到教有目标、学有方向。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新授课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我做了这样分层次的提问:(1)复习提问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良好的储能物质以及最终的能源物质。(2)在这个基础上,我预设了一个情境探究活动:用小刀将数十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取三等份分别装入三支试管,各加入少量水使之混合,置于暗处,可见试管内有淡黄色荧光出现,约过15分钟荧光消失,然后……分别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脂肪溶液,和ATP,然后请学生预测结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前两只试管应该发光,可是当我呈现了实验结果后,他们却十分的疑惑和好奇,为什么直接导致发光的是ATP?这样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积极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样的“起”,老师只是轻轻抛出一个问题,却像一个火把,瞬间点燃学生的思维,为生命化的课堂生成提供空间,让课堂充满张力。

二、层层深入,手段多样的“承与转”

“承、转”就是从对旧知识的复习、回忆和联想中引申拓展出新知识,转入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新授课上,教学重难点是:(1)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ATP与ADP的相互转化。(2)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依次提出下列问题串:

1、ATP有怎样的结构才能满足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功能呢?(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2、ATP水解时,哪个磷酸键最容易断裂?(分析资料,完成探究活动)

3、ATP的水解与合成具体是如何发生的?(学生自主学习,并书写方程式)

4、ATP在生物体内需要量很大,那么生物体内含量有多少、转化速度快慢如何?(分析资料,完成探究活动)

5、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吗?(学生讨论完成)

6、为什么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有学生主动地提出“糖类脂肪中的能量为什么不是通货,不能直接使萤火虫发光?”这个问题,而为他解答问题的学生则更多,我让学生以各种货币为例说明——学生聪明的举出金块,人民币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化解了这个难点。

这样,学生经过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合作学习等多种手段,经过几轮的思考讨论,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重难点。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对教学内容引申巧妙自然的承转,通过设计一些有坡度的问题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巧妙自然地引导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始终充满学习、探索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螺旋式上升,最终实现师生默契的配合。

三、总结提升,回味无穷的“合”

俗话说,“编篓编筐,重在收口”,“合”正是对一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有些老师不太注重一节课的收尾, 结束手段随意、盲目,缺乏艺术构思。这样不仅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之感,还会使整堂课黯然失色,导致功亏一篑。一个好的结尾或者与开端首尾呼应,突出主题,或者使课堂延伸到下一节课主题或课堂以外的生活中。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新授课上,在结尾收束课堂时,提出两至三个这样的问题:1、最近可能是工作太累了,总觉得没力气,不想干活,可还是得做事,于是就买了三磷酸腺苷二钠片想要快速补充能量,可又不知道这种药吃多了有没有负作用。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2、去药店里实地调查一下ATP眼药水,阅读说明书,了解其作用与使用方法。

3、课外探究:1954年美国人阿龙用叶绿体加上 ADP和磷酸,照光后得到ATP。那么,ATP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到底是如何生成?

这样的结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回归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运用生物知识解决有关生活中的系列问题时,感受到所学内容的有用性,不断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力,最终实现“从生活走进生物,从生物走向社会”的目标,从而使课堂教学结尾真正起到“曲终收拨当心画,余音绕梁久不绝”的艺术效果。

讲究一堂课的“起承转合”,使课堂教学艺术化,在优化教学细节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逐渐构建起生命化的课堂,教无定法,巧者为妙,生物教学应该积极朝这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