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智能手机UI界面设计分析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智能手机UI界面设计分析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种类的不断增加,手机功能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同时现今智能手机的设计也愈发的以使用者的亲身感觉为主要的设计理念,本文就是通过论述在安卓系统,IOS系统等不同的手机系统下的智能手机ui界面设计理念,同时对具体的设计理念加以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智能手机UI界面设计;安卓系统;IOS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29.53

随着现今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再也不向传统时期那样,仅仅只是局限在通讯和短信互联这两方面上,现今的手机早已摆脱了传统时期的单一模式,逐步向着多功能使用方向发展,现今的手机对于人们在视频在线播放,邮件发送,网页浏览,社交讨论等多方面的需求都能保证需求的达到,同时现今的智能手机的触屏设计替代传统手机的按键模式,方便快捷的使用功能赢得了更多人的喜欢,同时现今的智能手机的UI界面变得愈发的丰富,各种各样的图标设计也愈发的吸引人们的眼球,人性化的设计为智能手机的发展迎来了更多的好口碑,为后续的不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方面的影响和需求,对于在智能手机UI界面的设计成为了目前为止较为热门的工作之一,但是合理的把握好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为制定有利于目前市场的热销产品就是此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在不断地发展中寻求更好的科学进步,为智能手机未来的发展开创属于自身的发展平台。

1 智能手机UI界面

手机中的UI界面就是指的是手机用户界面,是为了方便用户浏览全部软件,同时与系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媒介,对于UI界面来说,他实现了信息之间的相互转换,这种相互转换应保持在人类允许的范围内,同时还应该保证作为用户本人能够适应这种相互转换模式,并且对于UI界面来说,但凡与信息交流相关的领域,都会有用户界面的出现,作为用户界面来说,使用范围及其广泛。

2 智能手机中的UI界面设计

就现今的软件设计方面来说,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板块,一是编程设计,二就是UI设计。以下就来主要讲解一下UI设计。UI设计换句话来讲就可说是界面设计,在软件设计方面,界面设计往往会被称为是美工,即对软件的图标,软件的用户模式进行美化的工作,但是对于许多人而言,这方面的设计往往不会被人所重视,但是其实不然。作为一个软件产品,往往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会决定人们对他使用频率和接受能力,这里面的第一印象就是说UI界面在设计上要紧跟现今人的时尚眼光,界面设计要符合现今人们的审美观,同时还应该兼具方便快捷,赏心悦目的特性,对于这种要求的出现,就不仅仅指的是要有高超的界面设计技术,还要要求作为界面设计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审美能力,使得人机在相互联系的时候,能够通过界面之间的信息传递来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所以说,对于界面的设计者来说,就应该掌握心理学,设计学,语言学等各门学问,才能保证界面的设计符合现今时展的需求,针对于这一现象来看,对于UI界面设计是一项结合多种元素于一身的设计方式,应当被人们所重视。

3 智能手机UI界面的人性化设计

随着现今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智能手机的界面变得越发的人性化和多元化,作为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设计自己所想要的界面,这种界面的设计就离不来UI设计者的不断努力和辛劳,总而言之,在智能手机中的UI界面设计是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的,应当值得被推广和重视的。

3.1 形象化

这是因为UI界面是面向全体手机用户的,所以对于UI界面的合理化设计便显得至关重要。形象化设计是指的是针对全体手机用户的喜好进行研究,设计出一种符合大众审美的UI界面,这种UI界面不需要将求有多么的画面完美,只要求在功能使用上保证用户能够达到一目了然,让手机用户方便快捷的使用智能手机,一切以实用为主,但这种实用不仅仅只是来形容画面的单一性的,这种实用应该满足手机用户能够在感官上得到享受,在视觉中得到放松,同时还应该加入一定的美学理念,保证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的同时,能够认可这样的设计,从内心中认为这样的设计是科学化,合理化,形象化的好设计,同时舒适度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3.2 趣味化

一个好的设计,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决定了这个设计能够得到继续发展下去的空间大小的多少,所以说在对智能手机UI界面上的设计中趣味化也要作为应当考虑进来的因素之一。所以在对UI界面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先进行手机用户喜好的调查,通过一定量的数据统计,归纳总结大众的喜好更偏向于哪一方面,再根据具体的方向来进行UI界面的设计,同时还应该在设计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愉悦性,使得手机用户在使用手机的同时,不仅在功能上能够得到满足,还能以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态来使用手机,做到人机一体化的高度结合,保证手机用户能够在不借助使用说明书的前提下,灵活自如的使用手机,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发掘界面设计的趣味性,所以说良好的设计就是能够建立在科学和人性的双重角度来进行的设计。

3.3 降低记忆负担

人的大脑存储内容的多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所以说,在进行手机UI界面的设计中,要保证不要增加过多的小细节来使得用户的记忆负担加重,从而造成用户在使用中存在的浮躁和厌烦。所以针对于这种情况,在对UI界面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减少多余细节的出现,要做到界面的简洁明了,在保证用户记忆负担不会加重的同时,满足用户在功能上的各种需求。

3.4 熟悉化

这里所指的熟悉化是指在进行手机UI界面的设计时,要尽量避免过于繁杂的界面样式,对于现今的主流使用群体来说,过于繁杂的界面样式反而不会吸引他们的注意,他们所追求的往往只是方便快捷的使用功能,同时对于一个好的界面设计来说,满足客户的要求才是设计成功的关键,要从客户的实际需要出发,增加用户所需要的,删除用户所不需要的,并且对用户的需求进行一个先后顺序的排序,再进行合理化设计。

4 在不同系统之下的UI界面

4.1 安卓系统下的UI界面

现今随着智能手机的平民化,目前对于我国来说,基本能够保持在人手一机的状态下,同时由于人们对便捷便宜同时又具备全面功能方面的追求,安卓系统的开发就显得尤为的至关重要。安卓系统是一个基于Linux环境下的开源系统,并且在安卓系统下的手机,在下载手机软件的时候,无需付费,同时对于系统而言,由于安卓系统可以开放免费的源代码,同时安卓系统在操作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繁琐的步骤,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国内用户的手机普遍采用安卓系统,所以对于安卓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还是相当乐观,基于上述几点的阐明,对于在安卓系统下的UI界面的设计,可以说是在未来的几年中,都会成为受欢迎的界面设计。

在安卓系统环境下的UI界面典例:对于在安卓系统下的UI界面来说,我们拿Android4.4这个版本来进行说明。对于Android4.4而言,更换了新的版本名称,改为“奇巧巧克力”,同时还对于Android4.2版本上的图片处理,全景拍照,解锁设计,键盘手势输入功能等一系列功能上进行了深层次的优化指导,同时还整合了自家服务,防止安卓系统出现碎片化和分散化。这一系列系统的改善在大体上都是针对于怎样方便保障用户在舒适的界面下进行娱乐与学习,充分发挥安卓系统自身的优势特点,为在安卓系统下的UI界面设计做出了相应的实践理论指导。

4.2 在ios系统下的UI界面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苹果公司的科技创新也紧跟时代的脚步,逐渐开发出来适合自己生产的手机的一种手机系统,这种手机系统就是ios系统,ios系统是由苹果公司自行研发出来的一种不公开源代码形式的系统,目前有苹果公司自主设计的ios7系统被普遍应用于苹果手机当中,在ios7系统下的UI界面往往以简洁明快,清楚明了的界面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同时由于苹果手机的功能十分丰富这一特点,使得苹果手机的销量也一直保持在领先地位,但是由于苹果手机在下载手机软件方面需要付费,就会导致一部分消费者对此望而却步,但这些因素的出现都不会影响苹果手机被大众所认可的这一现象,所以说,就目前而言,在ios系统下进行UI界面设计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在ios系统环境下的UI界面典例:在这里,我们着重说明一下ios7系统下的UI界面,对于这个系统下的UI界面设计,要满足用户对功能强大的整体需求外,还在动感,时尚,便捷这几个角度对以往的ios系统加以升级,同时还对界面的轮廓进行整体的更改,新的颜色背景,新的导航栏设计,都从一个个细小的细节处体现系统对原有的ios系统在UI界面设计上存在的不便之处加以修改,完善了整体的内容,让使用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舒适的使用智能手机。

5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人们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也在逐渐向一人一机的使用模式转变,这因为有此需求的出现,在对手机进行UI界面的设计上就显得十分符合当今的时展狂潮,简洁,便捷,舒适,美观早已成为了现今智能手机UI界面在设计上的趋势,对于未来而言,智能手机UI界面上的发展方面也会越来越朝着人性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的。

参考文献:

[1]智力,贾敏.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1(06):11-12.

[2]辛向阳.混沌中浮现的交互设计[J].设计,2011(02):13-16.

[3]吴琼.交互设计的域与界[J].装饰,2010(01):21-25.

[4]孔晓波.浅谈移动通信终端发展趋势[J].移动通信,2010(21):26-28.

[5]陈文森.图像压缩技术进展[J].影像技术,2010(02):33-34.

[6]梁华坤,张丽霞,何志杰,李海鸣,宋鸿陟.可用性测试平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03):06-08.

作者简介:岳琳(1979.06-),女,吉林长春人,讲师,视觉传达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专业教学。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长春 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