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返京知青奋斗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返京知青奋斗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知青剧一直是这两年荧屏大火题材。荧屏上涌动的丝丝怀旧剧情和观众心中刻骨的怀旧记忆正好达成契合。让知青剧从问世伊始便收视率居高不下。眼下正在北京卫视播出的《正阳门下》瞄准的是知青返城后创业的故事,剧中韩春明从“破烂王”成长为实业家的故事也勾起了很多老观众的共鸣。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该剧主创以及生活中最普通的读者。一起聊聊属于那个特殊年代的创业故事。真实知青创业故事

李国光:下海创业靠努力成就一番事业

李国光18岁时到山西盂县插队,上山下乡的8年时间里他种过地、修过路、在土产公司当过采购员……对于知青生活的艰苦,李国光在讲述时轻描淡写,而当地老乡、老干部的纯朴、厚道以及对知青的照顾、教育他一直念念不忘,这些对他以后的人生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6岁时,李国光通过对调返回北京,他先是在一家洗染厂工作,因为污染工厂被解散;随后进入出租行业,因为老坐着腰椎出了毛病,几年后退出。没了工作的李国光并没有怨天尤人,他下海经商自己创业,开过保洁公司和洗衣厂,为很多下岗工人和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后来又办起展览公司,承办展会和招商工作……从开始当工人到后来自己创业,李国光拿出当知青时勇于吃苦的精神,边干边学。源于儿时的爱好,前些年李国光又搞起了古玩,并把触角伸到海外。

李国光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社会对个人的人生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自己的路该怎么走、命运如何把握主要还是靠自己,在利用好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踏实、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就能活出精彩。”回顾自己3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李国光表示,虽然中间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自己努力了就不后悔,也“无愧我心”。

卢营生:干了20年清洁工分外自豪

和大多数返京知青一样,今年64岁的退休工人卢营生回城之后的事业是平凡的,但却是积极的,也是踏实的。

时间回溯到1967年。18岁的初中毕业生卢营生离开安外青年湖边胡同里的家,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其后,作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战士,北京爷们儿卢营生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度过了22年战天斗地的岁月。

1989年,卢营生赶着知青返城的末班车,带着妻儿回到北京。他被安排到东城区环卫局,做了一名普通的清洁工人,直到2009年退休。

整整20年里,“扫马路的”卢营生工作的地段先是在地坛、和平里一代,后来到了天安门广场、长安街沿线。他所到之处,背后留下的是清爽洁净的路面。“很多人看不起环卫工,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个美差。我特别珍惜这个岗位,心里特别满足。就觉得应该好好干!”在一般人眼里,清洁工的活儿很艰苦。但卢营生觉得“北大荒那段经历磨炼了我,回北京以后再累再艰苦就都不在话下了!”

工作期间,卢营生曾多次受到队里的嘉奖。“那些年实行事业单位3%的奖励工资,每年有三个人可以涨一级工资,面儿很小,但我在1997年就涨了一级工资!”虽不是轰轰烈烈,但这份工作却令卢营生很自豪:“环卫工作是个文明窗口,在北京人眼里我们是环卫工人,在中国人眼里我们是北京人,在外国游客眼里我们是中国人!能为国家争光,是很幸运的事!”多年里,他在工作之余为中外行人指路,做了大量工作。“给外国人指路,会连说带比画!老外会对我伸大拇哥,还会说‘OK’!”

工作中,卢营生“经历了很多大事,”比如1990年亚运会、后来的世界妇女大会、申奥工作等。一有重大活动,我们就会在天安门广场工作,从早晨到夜里,挺艰巨的!”

回京工作20年,卢营生觉得,自己在工作内外“都展示了知青的风采!不管是劳动、还是文艺宣传,都能体现老知青的先锋作用!”

这些年,卢营生一直没和当年的兵团战友断了联系,有机会还会聚一聚。那些战友有当上全国劳模的,有当处长的、当科长的。卢营生笑说自己和他们比起来是“知青平民”,但他“挺知足”,“我当个一般人,也能为国家做点儿贡献,挺好的!”

张泓:有过插队经历什么苦都不算苦

年逾六旬的张泓女士曾在山西插队11年,她是家里4个孩子中的唯—女孩,尽管16岁之前一直被父母娇惯着,但来到农村后她却很能吃苦,十八九岁就担任了妇女队长,上过《山西日报》,后来又凭借刻苦用功考上了山西省中医学校,学成后她主动要求回到插队的地方为乡亲们治病。

1979年,由于父亲生病,张泓申请回到了北京。由于从医时间不长,经验太少,张泓听从教授父亲的话来到北京一家红旗厂工作,身份也由干部变成了工人。她被分派到办公室工作,后主动向厂长提出下车间劳动。一次为了赶制一批外国国旗,连续加班十几天的她终于支撑不住在机器旁犯起了瞌睡,结果右腿轧到了机器里,车间主任当时吓坏了,赶紧关上机器,随即把张泓送到医院,“现在我腿上还有十几厘米的伤疤呢。”

后来,张泓调到对外贸易经贸大学校医院工作。为了对中医有更深入的认识了解,她上午开药方、下午抓中药,工作之余,她还不断钻研,曾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进修,“当初考学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后来再上学是要赶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张泓说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容易,好好干也是对得起病人、对得起所拿的工资。

朋友说,张泓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她的公公脑中风需要照顾,孩子上高中时她的丈夫因病去世了,“我觉得人生可能就是这样,无论是困难还是不幸,来了我就想办法应对……”张泓说,有了插队的经历,其他的苦都算不上苦了。如今,张泓凭借精湛的医术拥有很多“信徒”,被病人和朋友们称作“神医”。

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张泓坦承一切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虽然并没有因此挣到很多钱,生活中还有很多无奈,但张泓自认很满足,她说这个社会对我挺好的,与一些没能回京的同学相比已经幸运多了。和很多知青一样,她还尽自己所能为当年插队的地方做贡献,用自己的医术回馈社会。

文艺:黑在法国十多年只为一张小小绿卡

文艺(化名)家兄弟姐妹四个,她排行老三,模样俊俏。大哥支边去了甘肃,大姐也下乡当了知青。一直爱好戏曲的她本可以进一家剧团的,但上山下乡的浪潮席卷而来,她竟然背着父母,主动报名要去黑龙江。父母不肯,却拦不住,她最终如愿当了一名兵团战士,边“修地球”,边给大家演节目。然而,冰天雪地的黑龙江让她吃够了苦头,平时在家被娇宠惯了的她吃不了那份苦,在黑龙江待了大半年就悄悄跑回了家。后来,知青们陆续返城,文艺的父母托了好多人,才把她的关系弄回北京,最后还是把她安排到了一家剧团。

可是文艺天生不安分,排练、演出、休息,这样的日子她觉得平淡寡味,不刺激。后来,看朋友下海经商挣了钱,她眼红了,再次不顾父母反对,辞职,南下广州倒腾服装。一开始,什么新潮她就倒什么,后来专门卖裤子,最后专卖一家厂子的品牌裤子。生意还不错,也挣了不少钱,可文艺挺“二”,有了钱就得瑟,今天请吃饭,明天又借钱给人,没两年,挣下的钱花了个精光。有一次,听说几个原来在一起当知青的朋友去了法国巴黎,有人留在那里工作,收入不少,文艺又动了心。在朋友的帮助下,文艺去了法国。签证日期过了,她也不想回来,就“黑’在那里,一待就十余年。这十多年里,她一直在华人开的工厂里打“黑”工,虽然挣钱比国内多,但总是心惊胆战的,生怕被抓被遣返回来。这些年,她的老公跟她离婚了,儿子一直托付给大姐照看。本来她也想早点回来,但看着有人拿绿卡了,她也不甘心,非要等那张卡,要个合法身份。可是,年复一年,直到现在,儿子都工作了,她依然没等来合法身份,依然“黑”在那边。最遗憾的是,80岁的父母双亲在2009年前后相继去世,她都没能在跟前尽孝。

文艺的二姨跟记者说起文艺的经历时,时不时地就唏嘘感慨,她说:“文艺这一辈子很可怜,既没有给父母尽孝,也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自己现在也50多岁了,要是在北京上班都退休了,可她现在还在那儿没日没夜地打工,身体都熬坏了。只希望她心想事成,早点拿到绿卡,早点回来,不然连我都看不到她了……”

马小力:组建合唱团只为知青圆梦

马小力,是1968年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盟乌珠穆泌插队的知青,在那里度过了5年的放牧生活,知青返城回京后,当过教师、当过干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时任中央统战部机关党委副书记、某局副局长的马小力,决定为第二故乡内蒙古大草原做点事,回报内蒙古大草原对他们的栽培,她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大草原做了无数的事儿。终于在1999年,为了让更多的知青伙伴圆自己回报大草原的梦想,在她的倡导和组织下一个叫“草原恋”的业余合唱团诞生了,马小力出任团长并免费为合唱团提供训练场地和相关费用。目前合唱团在册的人有一百多位,成员多是曾经在内蒙古插队的北京知青。合唱团采取的是无伴奏的合唱形式,几十人上百人的无伴奏合唱显示了他们高超的合唱水平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到合唱团来练歌喝的是他们自制的奶茶,他们演唱的歌曲全部是歌颂大草原的,而且全部用蒙文演唱。草原恋合唱团自1999年成立初始他们定下了:以热爱草原、歌唱草原、关注草原、保护草原、和谐草原为神圣使命!14年来,每位合唱团团员就是以此为目标,他们不但在歌唱领域得到了认可,还在公益事业方面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赵长义:重提知青往事感慨良多

赵长义,1952年生人,1969年8月去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被分配到四师43团运输连当汽车司机。赵长义在兵团待了10年的时间,1978年才回到北京,在某印刷厂干他的老本行一直到退休。

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谈起四十多年前的往事,赵长义感慨颇多,他告诉记者:去年是他们去兵团四十周年,他和十几位当年的战友结伴回了一趟阔别三十多年的黑龙江省密山县,在兴凯湖畔、在当年劳动的农田、在写有“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的是思想,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标语的兵团旧址前留下了他的身影。

如今已经退休了的赵长义,最大的爱好就是游泳,特别是冬泳他已坚持了14年,当记者问赵长义是何种力量支撑他能坚持这么多年的冬泳时,赵长义感慨地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多,能吃苦,这点算不了什么,其实冬泳就是练意志,然后才是练身体,没有毅力的人是做不了的!

剧中主创努力还原

男主角朱亚文

真实故事展现北京纯爷们儿

以一部《闯关东》让观众熟悉的演员朱亚文此次在剧中出演男主角韩春明。《正阳门下》讲述了以改革开放前后30年间,韩春明、苏萌、程建军等为代表的一群生活在北京的普通老百姓,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努力改变生活现状的励志大戏。朱亚文在剧中出演男一号韩春明。朱亚文介绍:“韩春明出生在正阳门下的胡同里,说话办事无不流露着北京爷们儿的风范。他的传奇从捡破烂起家,在破烂中慧眼识宝,涉足古玩收藏行当,同时学厨艺开酒楼,并将自己的生意疆土扩展到汽车、房地产、环保、建材等领域,成就了一番波澜壮阔的北京人创业史诗。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却有着千真万确的人物原型,他就是《正阳门下》的总制片人、编剧郝金明。”

朱亚文表示;这是因为被郝金明的故事打动,才最终决定接下这部《正阳门下》。“有真实的生活做基础,作品就是接地气的好作品”。朱亚文直言:“这种小人物在大时代变迁下的命运,该如何坚守内心,在渴望成功的道路上的努力,都是我一直喜欢演绎的。而个性鲜明的老北京特色、丰富的个性,以及和以往角色的巨大差距,都是我最感兴趣的。”

导演刘家成

最大努力还原知青年代

曾经执导过《高粱红了》、《高地》、《傻春》以及观众百看不厌的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电视剧作品的著名导演刘家成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此次执导《正阳门下》,刘家成坦言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因为我本身也是在正阳门城墙根下长大,对于那段历史、那个时候北京人的生活状态知之甚深,故事中的许多细节也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拍这部戏就像在回味我自己的整个成长过程。”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新世纪前十年,《正阳门下》的故事跨越将近三十年的长度。三十年间物是人非,几乎每个时间节点的地标建筑都会有所变化,想要展现记忆中的老北京,难度非同小可。为了还原不同时间段的场景、道具、服装,刘家成带领摄制组花费了大量的工夫。为了找到当年的房舍,几乎翻遍了整个北京城,终于在东城区的草厂胡同找到一户老四合院,“我们走进去,那种幽深的感觉恍如回到了30年前,一些住在那里的居民还保留着当年的家具陈设,非常有质感。”老北京街景的拍摄则选在了门头沟和房山,因为那里还完整地保留着当年北京街道的格局和设施。

为了还原当年正阳门城楼下的民居生活,刘家成破天荒在这部现实题材剧中动用了特技。当年正阳门下是一个老北京聚居地,如今城楼还在,居民却早已搬迁,“我叫摄影师从各个角度拍下正阳门城楼的上半部分,然后把剧组拉到天下第一城,把当年的老公共汽车都开了出来,还动用了200名群众演员一块‘过家家’,然后把两部分剪到一块,等到观众在荧幕中看到时,正阳门下还是五方杂聚之所。”除了景物变迁,30年北京人言谈举止的改变也成了电视剧细究的部分,包括哪年开始有私家车,最早一批私家车是什么样,从老皇冠、小面的,到夏利、捷达,这些时代的印记在剧中都有具体的表现,微乎其微的小细节也能反映出时代对人的影响,这也是刘家成所追求的极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