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球化中的西洋古董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球化中的西洋古董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6月22日,“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148件(套)精美瓷器承载着东西方交流历史进程的记忆,也让参观者再一次从中国与英国的“碰瓷”中远眺广阔的海外瓷器市场。在今天内地的收藏市场中,全球化的瓷器收藏趋势已不可阻挡。

西洋瓷器再认识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档商场里,皇家道尔顿、柏图、韦奇伍德等欧洲知名瓷器品牌已成为人们品质生活的新选择,其昂贵的价格不能不让人思考西洋瓷器的价值所在。

当中国古董瓷器屡屡在世界拍卖市场创下天价时,内地藏家也许并没有注意,在欧洲各种古董博览会和顶级拍卖会上,西洋古董瓷器一直都是重头戏。2005年佳士得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对白鹤麦森瓷器拍出了560万欧元。

与国内传统瓷器鱼龙混杂、赝品繁多的市场状况有着鲜明对比的是:西洋瓷器的收藏鉴定因为国外瓷器生产和验证流程严格,造假成本高昂,因此变得十分简单。此外,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进入18世纪后,西方制瓷工艺逐渐开始超越中国,并形成了新的瓷器系统。

瓷器在国外长期作为奢侈品存在,仅供皇家、贵族使用,因此西洋古董瓷器的收藏与观赏价值更为集中,并且普遍档次很高。英国的韦奇伍德、法国的塞弗尔、德国的麦森,这些皇家御用品牌都因为可以彰显使用者的身份和格调而被认为是荣耀的象征。对于收藏者来讲,这些品牌的藏品几乎就是保值、增值的代名词。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国内长时间价格居高不下的珐琅彩瓷器,其工艺源头来自西方。西方瓷器工艺从中国瓷器中学习,在消化吸收之后又反哺中国瓷器工艺。现在在市场上,与西洋古董瓷器同时期的中国珐琅彩瓷已是百万元价格起步,但英国作为珐琅瓷工艺的开创者,其所制瓷器远低于这样的价格。也许这个例子可以算是中西瓷器市场存在价格机遇的启示。

上海收藏协会副会长、上海拍卖行副总经理陈克涛认为,世界上顶级奢瓷品牌大多出自英国,其次为法国和德国,西洋现代瓷器在骨瓷、珐琅彩等方面远超我国,但对于西洋瓷器历史与收藏价值,内地认知不高。

先人一步

2012年9月,参加西安“西洋古董・艺术品博览会”的贺励邓高级欧洲古董店负责人peter helis认为,在亚洲购买欧洲瓷器的人大致可分两类。

第一类是长期以来对欧洲历史、文化有兴趣的人。他们有些曾经去欧洲旅行过,有些则在欧洲居住、工作或学习过,从而对欧洲产生了感情。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海外生活经历的人来到古董博览会、拍卖行甚至像玫瑰碗这样的古董集市,去淘一些西洋瓷器。他们把买到的古董瓷器,当作情感印记和收藏装饰用品。

另一类是纯粹的瓷器收藏家。他们大部分原先收藏中国瓷器(当时中国瓷器的价格比较合理)。这些收藏家很懂得鉴赏瓷器,并且在瓷器交易上获得了可观的利润。这些行家里手也会对市场更加敏锐,对于西洋瓷器在国内的未来走势也会有先人一步的见解。另外,欧洲瓷器赝品极少。这也是吸引中国收藏家的一个因素。

peter helis在给我们谈到购买西洋古董瓷器的介入时间和收藏注意事项时认为:如果以麦森瓷器为例,购买的时候,首先应了解这一品牌的生产历史。他们出品的瓷器,有的是限量的艺术珍藏品,有些是不限量的日用品。古董瓷器的价格反映了参与生产的雕塑家和画家的艺术水平以及该物品的历史性及罕见性。

目前,不限量生产的麦森红玫瑰瓷器,150欧元左右就可以买到一件,但一件有历史性及罕见性的瓷器就不同了。2010年在伦敦邦翰斯拍卖行以5.7万欧元拍卖了一件茶具,那是1743年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送给当时教宗本笃十四世的茶壶。

此外,工艺的复杂程度也是决定一件瓷器价格的重要因素。peter helis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罕见的在新艺术时代由Hans Rudolf Hentschel设计的麦森“pate-sur-pate”花瓶。

这件花瓶制造过程非常复杂,其中央的一幅画是用瓷泥组成,由很多层瓷泥堆叠形成立体的感觉。“Pate sur Pate”就是“泥上加泥”的意思,这种具有复杂工艺的瓷器的市场价格非常之高。

此外,每个瓷器公司都有自己的招牌瓷器系列,例如麦森的“蓝色洋葱”“黑色御龙”,皇家哥本哈根的“唐草”,这些招牌瓷器系列中的纯手工制作瓷器都是值得收藏的艺术珍品。就“蓝色洋葱”系列,从描线、涂彩、上釉、钻孔到组装需要数天时间。其中描线这道工序,即使是最简单的对象,熟练的画师也得耗费半小时时间。如果是复杂的图案,则要画上数天。

2008年前后,由于金融危机,欧洲瓷器价格跌到了最低,但现在已逐渐回升,很多亚洲人也开始在欧洲的拍卖公司购买顶级瓷器带回亚洲,特别是台湾买家,他们对西洋古董瓷器非常有兴趣。

外销瓷回流潮

除西洋古董瓷可以作为投资收藏的目标,近两年来,中国外销瓷回流也掀起了热潮,包括国家博物馆“瓷之韵”瓷器展,其实也是热潮的一个缩影。

在学术展示和梳理之外,外销瓷的国外拍卖市场早已成熟。在2011年伦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一件清嘉庆外销葡萄牙青花瓷以约合358.7万元人民币成交,另一件明早期外销到伊比利亚的青花长颈瓶,最终以311.3万元人民币成交。

与之相比,国内外销瓷在价格表现方面并不理想。收藏家聂来阳认为,现在很多人不喜欢收藏外销瓷,与不了解外销瓷的历史有关,他们不喜欢瓷器解外销瓷的历史有关,他们不喜欢瓷器上的西洋画,也觉得外销瓷的价格目前很低,好像不值钱。

拍卖师陈少湘认为,我国市场上外销瓷的价格未来会涨幅比较大。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外销瓷已逐步被国人留意;二是如今人们到国外淘东西更加方便;三是国外收藏外销瓷的多是庄园主、农场主,大家族、基金会的继承人,隔了几代人之后,他们开始陆续抛出外销瓷。随着市场上外销瓷数量的增加,市场的流动也会带动外销瓷价格的上涨。

古董收藏家聂来阳也认为,虽然现在内地外销瓷收藏仅仅是起步阶段,但由于内地瓷器在历史上毁坏严重,藏家入手好的瓷器后也不再愿意出手,这样,瓷器的收藏难度增加,同时,国外瓷器保存得比内地好,也有一定数量,所以外销瓷的价格一定也会跟着走俏。

对于如何挑选外销瓷,陈少湘也介绍了一些小窍门:首先要看瓷器本身有没有变形,可以将瓷器倒扣在一块平板玻璃上移动,如果会叽里嘎啦响就说明不够好;第二,不要挑选有窑缝的瓷器,窑缝是瓷器烧制时就已经产生的裂缝,是先天不足而不是后天造成的;第三,要买“全美”的,很多外国人会在中国花瓶上凿个洞改成灯座,这样的瓷器就不要买了;第四,如果买的是外销青花瓷,那要选花色好的,如果是彩的,就不能有脱釉,有成双的最好买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