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宅”是怎样炼成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宅”是怎样炼成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过着三点一线式的生活,越来越喜欢待在家里;他们从网络上获得信息,从网店购买服装和日用品;他们使用社交网络,偏好与陌生人在网络上交流,而不喜欢认识新的朋友。他们称呼自己为“宅男”“宅女”。在“宅”文化正悄然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我们由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宅”的潮流究竟意味着什么。

“宅”≠心理障碍或社交恐惧

“两人路遇街头争吵,一人驻足围观,另一人劝阻:有什么好看的,回家上微博看呗。”这个段子出自《人民日报》一篇题为《“宅”,难有“大千世界”》的文章,它传神地刻画出“宅族”的状态。

“宅”文化起源于日本,是从“御宅”一词演化而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把那些成年了但仍然对动漫、电游、手办等格外迷恋的单身日本男子称为“御宅族”,他们不一定是足不出户的,只不过是沉迷并满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此外还有“汽车宅”、“军事宅”等等热衷于其他形式亚文化的人。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宅”文化传播到中国。而且,在中国,“宅”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宅”现象。现在,网络和媒体上所说的“宅”大多指的是“家里蹲”,是现代年轻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宅男宅女们把自己的生活范围主要放在家中或宿舍中,“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但是,“宅”并不意味着有心理障碍或者社交恐惧症。宅男宅女们并没有切断自己与外界的联系,只不过是依赖电脑和网络,通过网络来购物,通过网络去社交,通过网络来阅读和了解资讯,甚至通过网络去谈恋爱。

在他们的“宅”生活里,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足不出户也通通可以完成。

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宅男宅女呢?目前,还没有一家机构和媒体进行过完全统计,不过有一些调查,让我们可以对中国的“宅”现状有所了解。根据CMMS(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数据,2007年,中国宅人的数量占15~35岁人群的21%;2008年初的一项调查显示,56.9%的人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宅男宅女。

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和多样化发展,宅人的数量更是迅速增加。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七成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宅”,22.4%的人最长一周“宅”在家,除了吃饭就是对着电脑。如今,恐怕没有人敢轻率地断言自己从来都没有“宅”过。

“宅”说纷纭

宅男宅女:

——“从小就好静,不喜欢人多。独生子女一个,家人不放心我在外边跑,所以经常被关在家里。受家庭环境影响,对亲戚和朋友的感情不是特别强烈,交际圈子小,同学之间的联系毕业之后就断掉了。从中学开始,强迫自己积极与人沟通,但完全没成效,受打击以后继续宅。宅的原因就是不想和外人交流。兴趣不一样,聊天也聊不到一起去。然后发现在网上比较轻松,还可以找到有相同爱好的人,习惯性地逃避了现实生活,于是就宅了。”

其他:天气不好、麻烦、失恋、失业、出门要花钱、放不下电脑、喜欢安静地做事、讨厌人多的地方、小时候的习惯等等。或者更直接的:“我就是纯粹喜欢待在家里的感觉,十分舒适。”

心理学家:

心理分析认为,有四种人很容易成为“宅人”——处于迷茫期的青少年,性格内向者,社交技能不足的人和压力过大的人。

内心迷茫者、性格内向者和社交技能不足者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点,他们比较敏感,有时会感到自卑,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退缩,在现实中害怕与陌生人相处,而且很难与人建立起比较深层次的人际关系。所以,他们更喜欢待在家里,就像螃蟹躲进寄居的壳中,获得安静和安全感。

一些内心迷茫的青少年变成了“啃老族”,心里想着,与其在外面拼搏,不如就这样“宅”着吧。而对于内向者和不擅与人交往的人来说,虚拟的网络让他们变得自信,更加勇敢地与人交流。网络世界一方面让他们感到轻松愉快,满足了情感需求;另一方面也愈发强化了他们对网络的依赖。

压力过大的人可能会出现短期的“宅”,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大学生或白领。白天,他们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中,尽力让自己表现出精明强干的一面,时间一长,会让人产生一种疲于奔命的感觉。到了夜晚或节假日,这种压力要怎样释放呢?很多人选择了足不出户,独享一方“宅人”天地。这是现代人应对压力的一种表现,也是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

社会学家:

网络技术的普及确实是导致“宅”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出现的一个契机。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合作的一项调查(4610人参与)显示,58.5%的人认为宅男宅女的成因是过度依赖网络,而在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上,有26.4%的人认同“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无人能阻挡”。

当然,网络时代与“宅”现象本身的关系还只是表层的关联,更深的关联在于现代性本身的逻辑。一方面,自我空间的确立,自我意识的加强,这些本身就是现代性的成就之一,相对于对自我的侵占,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进步。但是另一方面,个人收缩到一个狭小的空间,也正是现代性的一种病症,它反映了多种社会关系的松弛甚至解体,这也就是为什么诸如“集体”“团结”这样的词汇逐渐淡出而“宅”这样的词汇出现的深层原因。当个人被鲜明地确立起来的时候,某种程度上讲,也正是个人变成“单向度”的人的开始。

此外,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产品的引进为宅文化提供了内容上的条件,电游、动漫、网购、博客、快递等为宅一族提供了生活空间。

久宅不利心

实际上,短时间的“宅”生活并不是一件坏事。外面的世界那么喧嚣嘈杂,想要一个人清静一下是很正常的心理需求。通过独处静观内心,调整情绪,自我反省,具有很大的心理平复作用,能够让人以更好的身心状态再次出发。

然而,人毕竟是社会性的动物,其生存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以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为前提的。因此,久“宅”在满足了一些人的心理需求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令人忧虑的后果,如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与思考力钝化,过于自闭而导致抑郁,身心俱损。

你的心情抑郁吗?宅男宅女中,逆反心理、回避心理、孤独心理和焦虑心理是比较常见的消极的思维模式和不良人格特征。多项心理学研究发现,“宅族”难以从虚拟空间回归社会现实,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思想偏离真实社会,甚至引发抑郁情绪或抑郁症。

你的社交出问题了吗?长时间通过虚拟的世界与外界交流,会导致基本社交技能的退化,严重的可能会出现社交恐惧症。如果只是通过QQ、MSN与人交谈,你就不会知道真实的相处是什么感觉,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亲近,也就无法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一项调查显示,“宅”生活让35%的人失去社交机会,并影响工作;使近两成人性格自闭,害怕与人接触。《韩国日报》2009年报道称,该国约10万名“宅族”青年无法适应社会交往,存在自闭倾向。

你的记忆力还好吗?宅男宅女作息混乱,常常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并且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决不储存在大脑中,时间长了,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未老先衰。

你的颈椎、腰椎还好吗?如果坐姿不良,会大大增加罹患颈椎、腰椎疾病的几率,长时间面对电脑,也会损伤视力、听力。实际上,久坐不动的姿势使血液循环减缓,身体主要器官都有可能受到影响,如心脏、大脑、肠胃。

脱宅小忠告:

对于长期的“宅”生活,早已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键对键代替不了面对面,只有当面的交谈,才能真切感受到对方一颦一笑背后的喜怒哀乐;宅在家里代替不了‘户外活动’,只有‘接地气’,才能体会到这个瞬息万变的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每一次呼吸与心跳。这些,是无法通过语音聊天和共享文件做到的。”

想要走出“宅”生活,你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地作息,以免生物钟紊乱;你可以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接触外界,会一会知心朋友,做一做户外运动;如果你担心自己的社交能力,那么可以学习一些沟通和交流技巧,这样可以培养你走出家门进行社交的勇气;最后,你是否感到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方向?那么,你有必要确立一个生活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这样,你才不会安于“宅”在家里,而且很快,你将感受到内心成长的快乐。

栏目主持人: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