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皖北地区禽源性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皖北地区禽源性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皖北地区所采集的134例禽病料进行禽源性沙门氏菌(Salmonella)分离鉴定耐药性分析。经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发现其中125株为沙门氏菌,其血清型主要为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利用药敏试验对125株分离株进行了1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25株沙门氏菌均对头孢克肟、丁胺卡那霉素最为敏感;而对利福平、庆大霉素、多粘菌素、链霉素、恩诺沙星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关键词:皖北地区;禽;沙门氏菌(Salmonella);分离鉴定;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S855.1+2;S85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7-4161-03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Fowl Salmonella in Northern Anhui

CHEN Pei-rong1,LIU Jin-ni1,HE Bin2

(1.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Xinyang 464000,Henan,China;2.Wuhan Institute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The fowl Salmonella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134 suspected samples in northern Anhui by biochemical tests, serological tests and then taken to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lmonella were total 125 strains, and the main serotype were Salmonella pullorum, Salmonella enteritidis and Salmonella typhimurium. The antibiotics sensitivity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isolated Salmonella had high sensitivity to Cefixime and amikacin, even had drug resistance to Streptomycin, Gentamicin, Polymyxin, Rifampicin and Enrofloxacin

Key words: Northern Anhui; fowl; Salmonella;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drug resistance

收稿日期:2013-03-29

作者简介:陈培荣(1977-),男,陕西西安人,讲师,主要从事兽药检测与分析工作,(电话)0376-6698010(电子信箱);

通讯作者,何 斌(1986-),男,四川广安人,硕士,主要从事兽药药理与毒理学研究,(电话)027-87282787(电子信箱)。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Paratyphoid),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中的不同血清型感染各种动物而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尤以禽类易感。该病不仅给畜牧业生产尤其是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健康。近年来,由于药物在农业、畜牧业和临床治疗中的广泛使用,在预防和控制人类及畜禽的沙门氏菌病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持续和不合理使用,沙门氏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普遍,其耐药性问题已经引起广泛重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本试验对2011年3~11月期间在安徽省北部地区采集的134例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的禽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其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禽沙门氏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料 病料为2011年3~11月期间从皖北地区界首、阜南、太和、亳州等10个县的42家肉种鸡场、肉仔鸡饲养场、蛋种鸡场、蛋鸡场采集的134例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的禽病料。

1.1.2 仪器 组织切片机[创博环球(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恒温培养箱(上海恒勤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光学显微镜(奥林巴斯CX21BIM-SET5)。

1.1.3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本试验中采用的培养基、生化鉴定管、药敏纸片均购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试剂购于上海国药集团;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购于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

1.2 试验方法

1.2.1 细菌的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待检病鸡的肝脏接种普通营养琼脂平板,37 ℃培养24 h,观察其生长情况。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挑取单个可疑菌落接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7 ℃培养24 h,观察结果,并对可疑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

1.2.2 生化试验 将分离纯化的细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细菌微量生化反应管中,放入恒温箱中,37 ℃培养24~48 h,观察结果。

1.2.3 血清学鉴定 在载玻片上加少量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将分离到的沙门氏菌加到少量灭菌生理盐水中制成浓菌液,然后取少量滴加到血清中,2 min内观察结果。同时设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

1.2.4 病理组织学观察 取病鸡的脾脏、肝脏、肺脏、小肠等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1.2.5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将纯化菌落均匀涂布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培养基的表面,37 ℃培养12~16 h,观察现象并记录。

1.2.6 致病性试验 将分离菌株活化后接种在肉汤培养基中,37 ℃培养18~24 h后,稀释至菌液浓度为1.5×108 CFU/mL。取5日龄健康雏鸡4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10只,其中3个试验组分别肌肉注射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肉汤培养物0.3 mL/只,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接种灭菌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发病、死亡情况及剖检变化,并进行细菌分离。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离物培养特征

所分离菌株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大量短小、两端钝圆、多数单个存在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荚膜,无芽孢。菌株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出无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透明、水滴样菌落;在麦康凯平板上呈细小、无色半透明、光滑、圆形菌落。以上特征均与沙门氏菌特征相符。

2.2 生化特征

分离菌株生化鉴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所分离的134株细菌中的125株能分解葡萄糖、甘露醇、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利用乳糖和蔗糖;能利用柠檬酸盐;不分解尿素;M-R试验呈现阳性;V-P试验为阴性;吲哚试验为阴性;硫化氢试验可产生H2S,其生化特性符合沙门氏菌特性。另有7株生化试验结果不确定,2株M-R试验呈现阴性。

2.3 血清学反应

对125株分离的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其血清型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皖北地区禽感染沙门氏菌的血清型主要为鸡白痢沙门氏菌,占57.6%;其次为肠炎沙门氏菌,占36.0%;鼠伤寒沙门氏菌最少,占6.4%。

2.4 病理组织学观察

肺脏:可见许多肉芽肿性坏死灶,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异嗜性白细胞浸润。脾脏:淋巴细胞坏死,单核巨噬细胞灶状或弥漫性浸润、增生,异嗜性白细胞浸润。肝脏:肝组织充血、出血及大面积灶状坏死,坏死灶内见大量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增生,淋巴细胞、异嗜性白细胞浸润(图1)。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有肉芽肿(图2),固有层充血、水肿,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2.5 致病性试验结果

试验组雏鸡感染后第二天鸡群全部发病,开始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怕冷、拉白色石灰样粪便。第五天出现死亡高峰,剖检可见鸡肝脏色黄、肿大,严重的出现肝包炎、心包炎,脾脏肿大,气囊炎。取病死鸡肝脏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其生化特性与接种菌一致。对照组鸡正常。

2.6 耐药性分析

本试验中所分离125株禽沙门氏菌对10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见表3。由表3可见,125株沙门氏菌均对头孢克肟、丁胺卡那霉素最为敏感;对利福平、庆大霉素、多粘菌素、链霉素、恩诺沙星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最高的为利福平(94.4%),其次为庆大霉素(83.2%);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呈现轻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4.8%和8.8%。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中所采集的134例疑似样品中有125例分离到沙门氏菌,表明在皖北地区养殖场内广泛存在沙门氏菌,这为我们的疾病预防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从所分离的沙门氏菌血清型说明危害皖北地区养殖业的沙门氏菌主要是鸡白痢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占57.6%,肠炎沙门氏菌占36.0%。这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地区沙门氏菌的血清型有一定差异[2-4],笔者认为可能与沙门氏菌区域流行性有一定关系。

本试验中所分离125株沙门氏菌均对头孢克肟、丁胺卡那霉素最为敏感。而对利福平、庆大霉素、多粘菌素、链霉素、恩诺沙星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此外药敏试验结果还显示所分离的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其中以五耐、六耐、七耐、八耐为主,分别有17、22、31和13株,耐药率分别为13.6%、17.6%、24.8%和10.4%,这与文献报道的沙门氏菌存在多重耐药性相似[5-7]。本试验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普遍出现,这与抗生素的滥用以及沙门氏菌自身的基因突变可能都有关系[8],这为今后我们在临床上指导正确及时用药以降低养禽业的损失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焦新安,刘秀梵.禽沙门氏菌病流行现状与控制对策[J].中国禽业导刊,1998,15(1):23-24.

[2] 安 辉,张大华,陈小玲,等.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88-19890.

[3] 武志强.粤北地区鸡沙门氏茵分离株的生化反应特性[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31(5):406-408.

[4] 黄世娟,陈进喜,彭定兵.鸡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广西畜牧兽医,2011,27(4):213-215.

[5] 张秀丽,杨保伟,廖兴广.河南省鹤壁市食源性和禽源性沙门氏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人畜共患病杂志,2010,26(12):1131-1136.

[6] 王晓泉,焦新安,刘晓文.江苏部分地区食源性和人源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性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7,42(2):221-227.

[7] 陈 琼,孔繁德,彭海滨,等.51株沙门氏茵的耐药性分析[J].畜牧与兽医,2008,40(8):77-79.

[8] 潘志明,焦新安,刘文博.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性的监测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2,33(4):37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