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实证研究:以内蒙古高原为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实证研究:以内蒙古高原为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在内蒙古独特文化背景下对其民族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项目分类、活动开展依托的方式进行整理,分析其在社会变迁背景下内蒙古高原传统体育的发展与走向,提出加大对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与整理工作,促进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全新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 G 852.9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358-04文献标志码: A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幅员辽阔,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8省市区,靠近京、津2市,接壤俄、蒙2国,总土地面积118.3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2.3%,为我国第3大省份。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 000 m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 556 m[1]。内蒙古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特色显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民族性格和长期的游牧生活造就了他们独特而又深具民族风格的传统体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形成了内蒙古少数民族长期的游牧生活与特有的草原文化到现在的草原与城市并举的生活格局,导致了传统体育活动在演变与流传过程中被逐渐淡化至消逝。为了调查研究内蒙古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演变与发展的现状,本文从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域环境、民族文化、社会经济、民族政策体制等多元的社会支撑体系入手,深入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引入社会学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生产方式的变迁对传统体育的影响,现代体育对传统体育的冲击,以及民族意识的变化等社会文化背景。

1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

本文主要在内蒙古高原的蒙古族居住地以及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民族自治旗的地区共发放问卷1 600份,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访谈,问卷回收1 492份,回收率达93.25%。对回收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验与整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中有效问卷1 456份(包括一般问卷1 296份、专家问卷23份、相关部门与体育局31份、学校106份),有效率为91.00%。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反复筛选与整理,对部分访谈笔录进行整理和提炼,对调查问卷的原始数据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与数理统计,对研究结论作出定量分析,为研究内蒙古高原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提供依据。

1.1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调查

内蒙古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特色显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民族性格和长期的游牧生活造就了他们独特而又深具民族风格的传统体育。表1和表2示出内蒙古高原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体内容以及经常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项目及数量。

对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32.40%选择“较好”,49.16%认为活动相对开展得“一般”,18.44%选择“不好”。可见,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整体情况为一般。

1.2传统体育活动开展依托的方式

1.3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类型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方式和类型是现存传统体育活动参与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通过资料的分析与考证,对收集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归类:竞技类、表演类和游戏娱乐类。从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发现,有50.28%的调查者认为本民族开展最具有普遍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属于竞技类,而开展相对一般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游戏娱乐类、表演类,分别占总体的33.52%与24.02%。显然,从分析这些数据可知:蒙古风情孕育了他们豪情、奔放的草原性格,游牧的生活习性使他们的传统体育更多一些展示力量和技巧的因素。内蒙古高原主要传统体育项目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就是需要以体力或爆发力来完成,与现代体育运动本质比较接近。说明那些竞技性较强的传统体育项目越来越受内蒙古高原居民的欢迎[2]。

1.4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在效益优先的现代社会,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以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为支撑。传统体育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一个明确的组织机构,给予经常性管理和支持。内蒙古少数民族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组织部门。经常组织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部门在不同地域各有差异,并常有不稳定性,还有经常组织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部门在不同的民族中也有各自的差异。总的来说,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给传统体育的发展负起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因此,我们对各民族各区域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类,认为组织传统体育活动的单位有民间组织、当地政府、宗教部门、企业和体育部门等,然后在问卷中设置多项选择,能够客观地反映各民族地区开展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44.00%的调查者认为经常组织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机构首要是当地政府;1.14%的调查者认为企业的重要程度最小,在他们心目中认为企业和宗教部门在传统体育活动中基本不起作用。这也说明了内蒙古高原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部门是当地政府,而企业总体来说是最差的,要开展好传统体育活动单靠政府是不够的,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特别是企业,提升企业在传统体育活动当中的作用,有效地利用他们的资金以及现代化的管理经营,促进传统体育的发展。

2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情况

2.1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频率

关于每年参加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次数的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70.39%的调查对象认为每年参加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次数在5次以下;参与次数为5~10次的人数只占19.55%;参与次数为10~15次的人数仅占8.38%;参与次数为15次以上的只占全体的1.68%。显然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参与传统体育的频度相对较低,说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普及程度较差。如按我国体育人口的标准加以衡量,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次数离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参加传统体育活动的情况不尽如人意。

2.2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人群

经常性参加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人群主要以青少年为主(如图4所示):在调查对象中,分别有61.45%和51.96%的人认为青少年和中年人能经常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质的原因,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比例较低,只占调查总数的18.44%。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经常参加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人群主要以青少年和中年人为主。我们认为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与参与人群的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在内蒙古高原地区的传统体育活动中多数以摔跤、赛马、射箭等需要以体力或爆发力来完成的活动,年龄和体力对老年人参与传统体育活动有一定的限制,而对中青年人群相对比较适合。

2.3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原因

我们对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参加传统体育活动的原因进行了调查,采用不定项选择,调查设置的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原因都具有代表意义。结果显示:有43.46%的调查对象认为娱乐为主,健身和遵从民族风俗习惯为目的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分别为25.70%与36.31%,说明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动机多种多样,不存在显著差异。

3制约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问题和困境

3.1内蒙古少数民族的部分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弱化和消亡的窘况

由于各种自然、社会和人为原因,一些历经时代变迁、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变异、失传、消亡的危险。内蒙古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古代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民族、宗教活动息息相关,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蒙古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逐步弱化甚至消失。在对传统民族体育活动内容与以往相比较的调查中:46.03%选择“更丰富了”,19.44%选择“没什么变化”,34.52%的被访问者选择了在他们地区目前举行的传统体育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活的内容与以往相比减少了。造成一些内蒙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弱化、失传的主要原因是现在人们生活富裕,可供娱乐的项目多了,传统体育项目受到了冷落;此外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过去依附于劳动和生产生活资料基础上的传统体育项目失去了发展的条件[3]。

3.2旅游业对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利用自然资源和那达慕的品牌优势,开发了以草原、湖泊、冰雪、沙漠为载体的各种体育活动,如自行车草原游、冰雪那达慕、沙漠探险、漂流,以及汽车、摩托车草原、沙漠越野等特色体育旅游活动;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已使得蒙古族所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的传统体育项目,体育赛事,体育活动内容成为鲜明特色。调查数据表明,旅游业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并且影响多以积极性影响为主。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54.19%的比例认为旅游业对传统体育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有43.57%调查对象认为有一定影响,但不明确影响的性质;认为旅游业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消极影响的只占6.14%。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目前我国旅游业市场刚刚起步,还不十分稳定,尤其是对发展蒙古族地区旅游业的特殊地理区域和特殊政策,在某些方面的影响尚不十分显现。另外,也因为当前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旅游业的发展理论研究还不全面,致使人们对目前所表现的旅游业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繁荣现状持多种观点,既有对前景表示乐观的,也有对未来充满忧患的。

3.3少数民族运动会对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影响力的调查

就目前而言,我国现阶段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增强各族人民体质,因此,民族运动会开展得好坏及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及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程度。本次调查通过少数民族居民对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了解程度来反映其在民族地区的宣传、开展和普及情况。调查显示,仅“听说过”的比例占全部的43.58%,其中还有41.98%的调查对象只是“了解”,而有14.44%的调查对象根本不了解民族运动会。各民族对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了解程度反映了民族运动会没有完全深入到各民族。我国自1953年就正式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面对这样的调查数据,不免令人忧虑其民族性的特色和继承以及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发掘整理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全民性。

3.4对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改造与重组意识分析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构成社会的各种元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论是社会结构、机制,还是文化。为适应发展需求,这些组成部分逐渐趋向多元、多纬度和充满现代化的时尚气息,因而,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也应跟上时代步伐,改革自身内在机制存在的不足,吸纳外来积极因素,完善自身造血功能。改造与重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通过多种途径融资,充分利用行政力量和经济手段发掘传统体育内涵来推动传统体育的普及[4]。调查发现,在调查的对象中超过70.95%赞同改造与重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只有10.61%的调查对象不赞同改造与重组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由此可见,居民热切期望能给予民族体育以创新和重建。另外,根据现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机构调查结果来看,作为体育职能部门应发挥自身优势,在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中弘扬民族精神,在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过程中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持续发展。

4社会变迁背景下内蒙古高原传统体育的发展与走向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长期以来盛行于内蒙古高原,它在内蒙古高原民族文化中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内蒙古高原传统体育活动面临着现代体育的冲击、现代商品经济观念和文化娱乐观念冲突等负面影响,以及后继乏人等诸多困扰,但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又具有突出的竞技性、独特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优越的身心素质等社会学优势,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内蒙古高原传统体育活动是一种挑战,更是一次机遇[5]。

4.1依托草原传统文化节,走民俗旅游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双向发展之路

当前,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给西部各行各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给西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带来了机遇。就如“那达慕”大会、内蒙古草原旅游文化节,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在、民族婚恋、节日庆典和日常生产生活中得以传承与发展。一方面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着广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为社会所公认;另一方面,他们反映的是各族人民的一种体育需求,因而愈来愈受到人们喜爱和重视,必将促使人们去挖掘、整理、普及、推广。因此依托草原传统文化节,在发展民俗旅游的同时,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必然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兴。这一相互作用的关系将民俗旅游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4.2弘扬大漠英雄精神,着重发展草原特色体育项目

英雄精神作为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之一,由普遍流行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的英雄崇拜上升凝聚而来。从萨满教里的英雄化的保护神中,从民间文学里对英雄的歌颂中,最终从对成吉思汗虔诚热烈的崇拜中,我们都能看到并深深感觉到英雄崇拜之盛行不衰及英雄精神之深入人心。英雄崇拜引发的英雄精神激励着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作风,好勇猛果敢的尚武情结,导致了摔跤、射箭、赛马等带有英雄气质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内蒙古高原上盛行至今,因此,弘扬大漠英雄精神,着重发展草原特色体育项目。一方面,要继承和弘扬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自身的优秀体育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学习和借鉴外来先进的体育文明成果。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走出草原,走向世界。

4.3抢救和保护部分濒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据资料统计,一部分过去在少数民族同胞生活中影响深远的竞技、游戏活动如达斡尔族的赛骆驼、鄂温克族的跳虎等都已经失传了,而另外一大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如蒙古族的贵由赤、鄂伦春族的赛爬犁、达斡尔族的打布鲁等项目正处于濒危边缘;因此,不仅要加强地区政府职能,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起到指引和导向的作用,而且学习现代竞技体育的同时,绝不能把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丢置一旁,任其自生自灭,而应妥善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这一人类宝贵的财富。体育首先是个人的、民族的,才会成为社会的、世界的。一项体育活动有无价值的标准,不仅是看它能否产生轰动世界的效应,更要看它是否符合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需要,是否对改善和提高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身体素质有益。

参考文献:

[1]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EB/OL].[2010-09-25]..

[2]杨桦.全面健身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410-415.

[3]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与传承[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4):164-165. 

[4]屈杰,白晋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的社会转型透视与依据剖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6):731-739.

[5]霍红.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走向[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103-140.

[6]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民族体育论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24.

[7]芦平生,陈玉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演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158-163.

[8]段爱明,白晋湘,田祖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传承与发展[J].体育学刊,2005(2):54-56.

[9]戴红云,王俊奇.我国民族体育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164-166.

[10]李志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变异探析[J].体育科学,2004(1):68-72.

[11]汪海涛.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发展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15-17.

[12]常保臣.谈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与整理 [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91-94.

[13]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科学,2004(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