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资治通鉴·魏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资治通鉴·魏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汉大赦,大司农河南孟光于众中责费祎曰①:“夫赦者,偏枯之物②,非明世所宜有也。衰敝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何有旦夕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乎!”祎但顾谢,踧踖而已③。

初,丞相亮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④。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⑤,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季玉父子⑥,岁岁赦宥,何益于治?’”由是蜀人称亮之贤,知祎不及焉。

陈寿评曰:诸葛亮为政,军旅数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

【注释】

① 大司农:掌管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的官员。 费祎:蜀汉名臣。诸葛亮死后,费祎为后军师。不久又代蒋琬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

② 偏枯之物:树木一半茂盛一半枯槁,此处喻举措失衡,使得某一方面受到严重的损害。

③ 踧踖(cù jí):恭敬不安的样子。

④ 匡衡:西汉经学家,曾力陈大赦之害。 吴汉:东汉大臣,临死前对光武帝说,不要轻易赦免罪犯。

⑤ 陈元方:即陈纪,东汉末年名士。 郑康成:即郑玄,东汉末年经学家。

⑥ 刘景升:即刘表,汉室宗亲,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 季玉:即刘璋,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

【大意】

蜀汉大赦,大司农河南人孟光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费祎道:“大赦天下,好比偏枯之物,不是圣明之世所应该运用的。衰败凋敝到极点,非到万不得已之时,才可以暂时变通而用一下。现在陛下仁爱贤明,百官都很称职,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危险困厄,非要多次施予特殊的恩惠给那些为非作歹的人呢?”费祎恭敬不安地表示歉意。

当初,诸葛亮做丞相的时候,有人认为他不肯实行大赦,诸葛亮答道:“治理国家要靠大的德政,而不靠小恩小惠,因此匡衡、吴汉不愿实行大赦。先帝也曾说过:‘我过去与陈元方、郑康成打交道时,常常听他们讲述治国之道,但是竟没有一次讲到过大赦政策。像刘表、刘璋父子那样,每年都实行大赦,对于治国又有什么好处?’”因此蜀人极力称赞诸葛亮的贤明,而知道费祎是比不上他的。

陈寿评价道:诸葛亮治政,多次兴兵征战而不轻易下发赦免的命令,不是很有远见卓识吗?

点评

何为大德?法度严明,安邦富民。何为小惠?施恩沽名,损害全局。《太平御览》引《管子》云:“凡赦者小利而大害,久而不胜其祸;无赦者小害而大利,久而不胜其福。”又说:“赦者,先易后难;法者,先难后易。故惠者,民之仇雠也;法者,民之父母也。”诸葛亮隐居隆中时,“每自比管仲”,他关于大赦问题的看法,不难看出管仲的影响。从时局来看,东汉末年,地方豪族常常依仗自己的强大势力,作奸犯科,无所不为。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坚持从严治蜀,拒绝随意大赦,正是审时度势之举。相反,刘表、刘璋之流,常施小惠,“岁岁赦宥”,着意拉拢人心,恰恰表现出他们政治眼光的短浅与治事手法的拙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