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研发东游记:IT大鳄争来中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研发东游记:IT大鳄争来中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东游的队伍壮大了,最初的民族自豪感褪去之后人们不免就有了忧患

9月16日至23日的这7天,三个IT大鳄赶集似的把研发的卵产在了中国

9月16日,Juniper宣布今年年底前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这是Juniper继去年印度班加罗尔研发中心建立以来的第二家海外研发机构,也是其“研发战略国际化的重要延伸”。

9月21日,VERITAS宣布在北京正式成立研发中心,同时强调,北京研发中心将参与最前沿、最核心产品的开发。

9月23日,思科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投资3200万美元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并在18个月内,雇佣约100名优秀人才。

实事求是地讲,如果不是基于新闻的某种连锁效应,现如今,人们对“在中国建研发中心”之类的消息似乎已经没有太多的兴趣。当然,9月的这个星期,注定还是掀起了另一轮“东游”的热潮。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几条消息的几乎全部出自公司最高管理层之口。思科来的是“如果不是美国人便最希望成为中国人”的公司总裁兼CEO钱伯斯;Juniper的两位核心人物董事长兼CEO Scott Kriens和公司创始人CTO Pradeep Sindhu一同到场揭幕;VERITAS则派了其产品运营执行副总裁兼CTO Mark Brigman。

无疑,这样的一种“高”姿态在把“中国研发中心”快速而有效地推向前台方面获得了预期。但业界的评论倾向于认为,他们实际上是在以某种积极的方式表达其融入中国市场的决心和信心。

风水宝地难自弃

――全球500强企业中,数一数没有在中国建立研发基地的企业,似乎更容易些。这是中国科学技术部尖端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综合业务处处长耿建东的话。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过去两年内在华研发中心的数量平均每年增加了200家,现已达到600余家。而清华大学的外籍管理学教师马克西米利安预测,未来5年,中国将会超过英国、德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研发基地。

钱伯斯坚持认为“目前筹建研发中心是最好时机”,他强调了三点:本地人才环境、与国外的沟通能力和管理研发中心的能力。实际上,在他的通篇宣讲中,当地政府战略和政策上的支持才是其商业信心的保证。钱肯定了10年前对中国进行大量投资的战略,并憧憬未来要做中国优秀的企业公民。与钱伯斯有同样心思的人自不在少数。

国外企业商业版图中再也无法忽略中国的存在。这种现象同时表明,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鼓励出口、发展高新科技、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等方面的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正使市场获益。2002年,中国新出台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大类。值得注意的是,研发中心正式被列为鼓励类项目,除享受一系列鼓励外商设立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外,还被免征其他有关研发方面的多项税种。

“我不会对美国的增长做任何预测,但我却对中国未来5年甚至是10年到20年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中国的市场环境太令人振奋了”,钱伯斯说思科的研发中心一定会选在全球最有研发能力的地方,中国上海无疑符合他们甚为苛刻的考评。

“满足中国市场需要”几乎是所有研发中心设立的初衷或核心宗旨。事实上,仅向中国出口和销售产品,抑或在中国建立生产制造中心已经不足以满足国际性企业的全球发展战略。换句话讲,中国市场的纵深发展之快,行业需求之丰富,使国外企业原有的商业流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被国内IT企业打了个措手不及。目前在一些重要的行业领域,比如电信和金融客户,越来越关注国际厂商是否在中国有研发中心,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日后满足其项目需求的最基本保障。

因此,设立中国研发中心之举,与其说是被中国市场吸引,倒不如说是顺应市场所做的应变努力。毕竟,研发代表未来,而把未来放在一个看得到的地区,不失为明智。

聚才为宝

获得全球智力资源正成为竞争的主要要素。以软件业为例,美国软件人才的使用成本是中国同等人才的9倍,印度是中国的两倍。因此,中国人才的高素质和低成本一直被看作是国外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最诱人因素。事实上,很多企业并不回避这样的猜测。贝尔实验室亚太区总裁许浚博士曾表示:如果我们不到中国建研究院,就等于别人把我的智力资源给抢走了。

早间外界对中国工程师的创新能力颇有微词。而诺基亚北京设计中心经理Marcher则驳斥了这样的成见。他说,人们倾向于认为中国只会抄袭和模仿,但实际上中国在创新方面已经显现出很强的能力。中国雇员的灵活性和效率以及希望制造出新型产品的热情是诺基亚和其他公司到中国来的重要理由。

VERITAS中国研发经理许明指出,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经过了仔细考察和论证,其中充沛的人才是先决条件。而他们也是这三家中唯一详细披露人才计划的一个:在未来5年内陆续招募包括产品经理、软件工程师、软件架构师、软件质量工程师、系统分析员在内的150名本地员工。

当然,这些企业并不需要担心是否能够发现并笼络住这些人才。因为品牌效应一直就是吸引优秀人才的杀手锏。仍以9月的这个星期为例,几百个空缺虚位以待,便可能有几千人暗自欣喜若狂。

双重身份浑天成

在Juniper、VERITAS、思科的消息中,一个相似的措词是:中国研发中心的设立是公司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并将承担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虽然大部分机构都用了“研发中心”的名字,但研究方向和职能范围略有不同。通常来看,一部分研发机构是作为公司全球研发机构的一部分,借用本地资源优势,与全球研发机构协同分工,研发成果全球共享;另一部分则主要针对本地化市场和需求,研发成果也主要面向本地市场,属于某一业务部门。应该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的繁荣,人才市场的充沛储备,目前国内大部分IT研发机构都兼具上述双重身份。

事实上,研发还有一个功能一直被讳言。它们实际上还是公司拓展中国市场的一个必要的营销手段,虽然并不需要承担直接的销售压力。其实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部分研发中心因为遇到了营销环节的盘根错节而流失了重要客户群,才最终下决心把基础研发搬到中国来,以缩短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解决周期,从而获得好感并最终赢单。

利害权衡终不悔

东游的队伍壮大了,最初的民族自豪感褪去之后人们不免就有了忧患。

最先承受压力的是那些本土IT企业。本来靠着“乡里乡亲”的熟络和随叫随到的服务,打下了部分江山,不曾想守业路上人家就把最基础的研发机构也搬了来。当然,最直接的冲击还是人才的争夺。虽然研发中心大多看上的是高校学子,也有部分企业以网络学院的方式培训人才,但大部分研发中心一开始都青睐那些有实际研发经验的工程师。而高薪、品牌方面的诱惑足以使外企在这场人才战中轻而易举地获胜。记得当年某大企业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某家著名集成商的工程师便流失了近一半。

除此之外,国外研发机构一般都是重金砸来,并把其成熟的管理经验和体系延伸至国内。资金和管理上的相形见绌是另外不可小觑的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外患重重,但也未见有国内企业便彻底悲观自悯。这里不能不提一提华为,虽然他们现在拒绝外界称他们为民族企业,但在中国,华为仍是与国外企业成功抗衡的一种符号。此次钱伯斯来华,几乎一半的问题都是关于二者竞争关系的。钱的回答看似滴水不漏并一直没有正面评价这个最具威胁的对手,但却无法回避双方在中国甚至国外市场的正面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