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掘金可穿戴设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掘金可穿戴设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未来5到10年,可穿戴设备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到分析后的处置。

能浏览网页的眼镜,可收发信息的手表,有GPS定位功能的鞋,这些曾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设备,随着科技发展正来到我们身边。今年2月底,谷歌公司公布了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12年最佳发明的智能眼镜的最新研发进展。近期,苹果公司的智能手表产品传闻也被密集曝光,已经有华尔街分析师宣称这将是下一个iPhone,或将为苹果公司带来60亿美元的收入。此外,三星、盛大、Vuzix等巨头也在纷纷传出正涉足这一领域——可穿戴设备。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对可穿戴设备也是赞美之词溢于言表,称其为互联网发展“第三个周期”的“明星”。无论怎样,可穿戴设备的确让那些疲于应对传统智能手机吸引力下滑的科技业巨头有了新的期待。一些与之相关的细分领域,也正在跃跃欲试,从操作系统到可穿戴设备应用材料,甚至是电池,厂商们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

然而,如若冷眼旁观,可穿戴设备最吸引人的并非设备本身。众多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设备只是数据采集的入口,结合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才是王道。

市场庞大

无论智能眼镜Google Glass,亦或是苹果和三星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究其实质都属于由物联网引发的智能消费终端革命。国际上公认的可穿戴式计算机发明人之一,加拿大的Steve Mann教授认为可穿戴计算机是这样一类计算机系统:“属于用户的个人空间,由穿戴者控制,同时具有操作和互动的持续性”。百度百科将其描述为,探索和创造能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进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设备,并通过“内在连通性”实现快速的数据获取、通过超快的分享内容能力高效地保持社交联系,摆脱传统的手持设备获得无缝的网络访问体验。

2012年,调研公司Forrester在一份报告中称,可穿戴计算技术将引发“新的平台大战”。另一家调研公司Juniper Research预计,2013年,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亿美元,2014年将达到15亿美元。据IMS公司的研究报告称,2016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

在美国,已有众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云笔记应用公司Evernote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正着手研发无线手表、心率监测仪以及谷歌智能眼镜等应用。Evernote的CEO菲尔·利宾认为,可穿戴设备将会复制智能手机的成功。

在中国,可穿戴设备早已悄悄到来。2011年12月5日,浙江嘉兴统捷科技研发了一款手表式健康检测远程跟踪监护器。这款专门针对中老年人手表式监控器,名为“腕宝”,可称其为智能手表的雏形,是中国第一款传感物联网的应用产品。近来,该公司又相继推出jWotch腕宝系列产品,并通过网销及直销的模式开拓国内市场。但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目前腕宝系列产品因自身产品因素,销售状况并不乐观。“起步早却不够精细,监测数据存在误差;腕带设计偏欧美化,没有考虑中国人的身体特征;产品后期服务乏力”一位腕宝产品的使用者介绍到。

作为一位学软件、搞技术出身公司老总,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咕咚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司建铭冷静地判断道:“相较于美国市场对可穿戴设备的高市场预期,此类新兴产品在中国市场前景也很大,但怎样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创造更大的价值值得思考。”一位国内从事可穿戴设备产品销售人士也表示,如何与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结合,实现产品“互融”才是可穿戴设备蓬勃发展的捷径与出路。

健康“切入点”

2013年5月,美国可穿戴技术及音频设备开发商Jawbone耗资上亿美元,对另一家可穿戴保健电子产品厂商Body Media进行了收购。市场普遍认为,这笔天价收购或许暗示保健产品正成为可穿戴设备最早的切入点。而且,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手腕已经成为厂商们最先关注的位置。

咕咚网总裁申波说:“手腕是最合适的部位,用户使用时会更便捷。”咕咚网做可穿戴设备时,早期的产品类似一个MP3,用夹子夹在身上,内测时大家都觉得不方便,经常忘记带。经过团队研究认为,戴在手上的如手环,用户不仅不容易忘佩戴,而且丝毫不会打扰到生活,咕咚手环才最终成型。“加入科技元素的手环,本身还是时尚的运动装饰品,年轻人乐于接受。”司建铭说。

康诺云联合创始人郭辉也认同说,部分用户有手表、饰品等的佩戴习惯,在这里增加一个设备,容易被用户接受。此外,手腕上有丰富的动静脉血管,血压、血糖、血氧、心率、体温等人体重要的值都能被监测到。

在盛大果壳CEO顾晓斌看来,“这是一个公众的兴趣点,从此下手风险相对小。”他说,手腕上的可穿戴设备,能实时监测个人的健康状况,包括果壳刚开始预售的Geark手表,也加入了利用手表进行睡眠、心跳、体温、血压监测等的功能。

而在美国,有一款名为Fitbit One的计步器,它不仅刮起了一股运动健康热潮,而且还获得了一笔3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2012年,Pebble智能手表也通过众酬平台获得了高达千万美元的融资。2013年5月,名为Jawbone UP的手环在中国开售后,也受到空前的追捧,一直处于售罄中。以上种种,足可见可穿戴产品切入健康领域的可行性。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层面不断扩大,对柔性电路板的需求将会更加精细。在追求微小、轻便、耐折性的产品优势同时,低辐射、更健康将成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腕宝”产品为例,此类可穿戴产品实际是靠“小物件”施展“高科技”的一个过程,将价值上百万的专业健康设备检测功能,微缩于手表状的方寸之间。其背后起到支撑作用的科技则是心血管柔性传感器技术、蓝牙技术、GPS技术,即所谓的现代物联网技术。

大数据背景

“咕咚网把自己定位成互联网企业,而不是一个硬件公司。硬件只是可穿戴设备整个流程的一小部分。”司建铭说。天使投资人王利杰也说,可穿戴设备的主要业务逻辑和价值都在云端,即对大数据的挖掘,然后服务。反映在盈利模式上,虽然咕咚手环、果壳Geark手表、Jawbone UP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已经价格不菲,但服务才是未来真正具备潜力的市场。

事实也告诉厂商,如果只关注可穿戴设备本身,会带来诸多问题,持续使用度低就是其中之一。“如何解决可穿戴设备的持续使用度低的问题,Jawbone收购Body Media就是最好的答案。”郭辉说,Jawbone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很多人佩戴手环不超过三个月就会放弃,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手环收集的数据没有被整理,分析和处置。“可穿戴设备不仅仅要随时采集体征数据,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身体的问题,并给予建设性建议。”

当大家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后,为了形成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众多企业已经在行动,咕咚就是其中之一。据介绍,自2010年咕咚成立以来,一直努力完善数据采集的模型算法,现已经申请适用于各种运动类型的4项专利。司建铭说:“在运动检测来说需要建立大量的运动模型来匹配,有三年的积累,算法模型已经比较完善。”

可穿戴装备厂商也深知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据司建铭介绍,当数据达到一定规模后,咕咚网会与健康管理等第三方专业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当用户有减肥塑身等需求时,专业公司结合该用户数据,配合后台健身教练的指导,提供一对一的增值服务。以糖尿病为例,设备可以监测到用户的血糖变化数据,咕咚网可以联合医疗机构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控制、治疗建议等。

另一方面,为了增加用户黏性,在咕咚运动软件中还有一个类似SNS的社交平台。据司建铭透露:“将来咕咚网向社区化的方面靠拢,但不会是非常生硬的方式,而是寻找一种能够跟运动更紧密结合方式,过渡到社交方面。”“工具类的软件很难向社交靠拢,咕咚运动好在它虽然有着工具的属性,却不是一个单纯的工具,因为咕咚运动会产生数据,这些数据是一个载体,提供了一个分享和交流的开端。咕咚社区将会按照城市的区域性,发展线下组织活动,然后慢慢的过渡到社交上来。也就是说将来咕咚网的社区会更偏向于线下线上的活动方式,而不是纯粹为了线上交流而交流,咕咚网更看重线下的活动,提高整个社区的黏性。”他详细解释道。

关于未来,咕咚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数据整合分析的平台,能够在统一的标准下接收来自不同厂家的可穿戴产品的数据,并为用户提供娱乐等服务。利用很多厂家的硬件数据,打造闭环的生态,加上更深层次的大数据的分析。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咕咚网已经开始开源硬件资源,提供硬件解决方案。司建铭自信地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咕咚网拥有了海量用户后,将吸引更多的企业生产不同的硬件,从而促进整个行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