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86例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86例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6-0211-02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of gallblader,PLG),是常见的胆道疾病之一。我院普外科2005年1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PLG86例,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86例患者均经B超确诊为胆囊息肉,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6岁,平均57.9岁。其中40~49岁23例,占26.74%;50~59岁26例,占30.23%;60~69岁26例,占30.23%;70岁以上11例,占12.79%。病程最长2年,最短2d。

1.2 临床表现:腹痛66例,占76.74%,压痛46例,占53.49%,Murphy征阳性4例,占4.65%,合并肝脏病变4例,占54.65%。

1.3 方法:根据临床表现、B超诊断有胆囊息肉。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择期施行胆囊切除术。术后送病理检查。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病理类型:胆固醇息肉73例,占84.88%;单纯腺瘤4例,占4.65%;炎肉3例,占3.49%;混合型息肉2例,占2.33%;其他4例,占4.65%。病理诊断与B超相符83例,符合率为96.51%。

3 讨论

3.1 PLG是指胆囊壁向内呈息肉状生长所有非结石性病变的总称,是常见的胆囊良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临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1]。病理上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的区别。前者包括腺瘤和腺癌,以及少见的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后者包括胆固醇息肉、炎肉、腺肌增生等,尚有很少见的如腺瘤样增生、黄色肉芽肿、异位胃黏膜或胰腺组织等。一般认为前者是胆囊黏膜的瘤性增生性肿块,后者是胆囊壁对胆固醇结晶物慢性炎症长期刺激的局部反应增生而形成的肿块。

3.2 PLG早期多无症状,或仅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等,因而早期诊断困难。随着病变的进展或合并有结石等疾病时可出现如胆绞痛、发热、寒战、黄疸等症状,因而临床容易漏诊或误诊,特别是对无症状的早期息肉癌变。胆囊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胆囊造影术等[2]。本组B超诊断的阳性率高达96.6%,其特异性亦达到96%,明显优于CT和胆囊造影术。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散在回声光点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据病变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病变处的黏膜改变,对区分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但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定性及鉴别诊断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阴性率。利用彩超观察息肉样病变是否有血供,对判断是否恶变具有一定价值;而超声内窥镜不受腹壁肥厚、肠管积气等影响,对提高胆囊癌的检出又有一定帮助。但目前使用不广泛,对于胆囊颈部的病变CT检查可作为与胆囊结石鉴别时的补充手段。

3.3 由于术前难以明确胆囊息肉的性质,结合国内外资料及笔者的临床经验,以下标准可作为手术指征: PLG直径大于1cm;单个PLG;合并胆囊结石者;50岁以上者;有明显症状者;胆囊颈部息肉影响胆汁排空者。对于无症状的胆囊息肉病变以及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小于1cm者应每隔3~6个月行B超检查,随访观察。如果发现病变有增大趋势或有不均一回声应积极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石景森,杨六成,王林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7(5):313.

[2] 孙中杰,潘承恩,王自法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2007,4(3):140.

[收稿 200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