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刘庆邦:细节之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刘庆邦:细节之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刘庆邦,著名作家,1951年12月出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等二十余种。短篇小说《鞋》获1997至2000年度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

编者按

很多时候,怎样利用细节,怎样选择细节,决定了一篇文章的优劣。细腻独到的细节刻画,可以使人物立体起来,可以使事件鲜活起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刘庆邦是如何定位以及使用细节的,从而启发我们的写作和生活。

・・・・・・・・・・・・・・・・・・・・・・・・・・・・・・・・・关键句・・・・・・・・・・・・・・・・・・・・・・・・・・・・・・・・

小说艺术就是上帝笑声的回响。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每一部小说都要回答这个问题:“人的存在究竟是什么?其真意何在?”

一、美与细节

我今天讲的题目“细节之美”。首先我个人认为小说是一种美学现象,或者说小说是一种以词表意的美术。这就是说,我们写小说是一种发现美、表现美的过程。我们读小说也是一种欣赏美、享受美的过程。不论是读,还是写,它整个的过程都是审美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作家保持一种审美的态度,哪儿美往哪儿走。

那么,小说的美有多少种呢?我自己来总结,有情感之美、自然之美、细节之美、语言之美、思想之美,还有劳动之美、悲痛之美、忧郁之美等等,有这么多美的范畴,需要我们来追寻。这么多美,今天我所要讲的是“细节之美”,是这么多美之中的一种美。其实每一种美都可以作为专题来讲,比如情感之美、自然之美,这些都可以展开来讲。今天我就选取“细节之美”展开来讲。在展开探讨“细节之美”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细节。

所谓细节,是相对情节而言的。通常我们说一个小说,一个戏剧、电影,它都有情节和细节,细节就是相对于情节而言的。什么叫细节?拿一个人来作比,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情节很少,或者说情节是很有限的,但人一生的细节就数不过来了,无数了。我们每一天的活动可以说都是细节,从吃、喝、拉、撒、睡,到油、盐、酱、醋、茶,这些都是细节。

无数数不清的细节组成了我们整个人的人生。对于人的个体生命来说,什么是情节,什么是细节?这都是比方。我们人的躯干、四肢、头颅等等,这可以叫为情节的话,那人的细胞就是细节。人的四肢就这么多,是说得清的,说到人的细胞,就数不清了。它是无数的,它数以万计都数不清,是无限的,就是说,细节是无限的。我在这儿讲话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很多的细胞在消耗,看不清楚,这些都是细节。

拿一棵树来作比,树干,它就是树的一个情节;满树的繁花,就是细节。你看树的枝干很少的,很有限的,满树繁花的花朵,你就说不清楚。我为什么不把树叶说成是细节,把繁花说成细节?我认为繁花更美,给人一种美感。

所以,所谓细节,就是事物的细微组成部分。可以说情节是因,是果,是此岸到彼岸。细节就是从因到果的过程,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我们看世界其实是在看细节,如果我们看不到细节,就等于什么都没有看到。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细节形式存在的,如果抹去了细节,这个世界是空洞无物的。所以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细节是标记,细节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拿标记来说,我们要判断一个人重视不重视细节,他的工作是不是很讲条理,我们到他办公室一看,就能看清楚。如果这个人办公桌上井井有条,我们很快就作出判断:这个人是重视细节的人,是一个讲条理的人。如果我们看到另一个人的办公桌上弄得杂乱无章,报纸跟稿子堆在一块,稿子上落着烟灰,稿面上落着头发,桌子上的灰尘都不擦,我们很快就会得出判断:这个人是一个不太讲细节的人。

细节是区别。看一点细节,我们就知道这两个人的身份是不一样的。我举个例子,过去农村开大会的时候,妇女拿着鞋底子在那儿纳,有些妇女纳鞋底子,线弄得很长,拉得哧啦哧啦的,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她应该是贫下中农的老婆或者子女。有的人轻轻地拉线,她不敢把线一下拉得很长,不愿把线拉出声音来。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判断:她可能是地主、富农家的老婆或是闺女。就从这个细节上,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她政治地位的不同,身份的不同。细节就是这么重要。

二、细节从哪里来

前面我讲了什么是细节,工作中的细节,生活中的细节,细节的重要。现在我们就讲细节是从哪里来的。

我自己总结细节是从这四个方面来的,我要一个一个来讲:

第一,细节是从回忆中来的。我认为一个人有三种基本力量,第一是体力,第二是智力,第三是意志力。这三种基本力量相辅相成,哪一种力量都不可缺少,你哪一种力量不强大,就成就不了什么事业。在这三种基本力量中,智力里我又把它分成三种力量,第一是记忆力,第二是理解力,第三是想象力。

我说细节首先是从记忆中来的。因为我自己认为写小说是一种回忆的状态,要调动我们的记忆。我们有了一定的经历,一定的阅历,有了很多的记忆,然后我们才会有可回忆的。应该说,记忆力对一个作家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没有记忆力,没有什么可回忆的,小说就不能进行。我们作家很大的责任,或者说很大的一个功能,就是为我们的民族保留记忆,通过作品为我们的民族保留记忆。

所以我主张作家要多走多看,丰富自己的经历和阅历,这样我们的记忆力才能有库存,才有可挖掘的东西。我不主张还没有什么经历呢,甚至说还没有什么可回忆的东西呢,就开始写作。你没有可回忆的东西,写作至少是不丰富、不厚重的。

第二,细节是从观察中来的。其实我们在以前的观察,好多是无意识的观察,或者说是不自觉的观察,一旦我们想写作就变成了有意识的观察、自觉的观察。观察要求我们始终要保持一颗好奇心,或者说要保持一颗童心。你对什么事情都要有兴趣,别人不感兴趣的,你要感兴趣;别人不愿意看的,你要把你的好奇心、童心调动起来看一看。我有好多的素材、好多的故事都是看来的。有的时候并不用问,不用采访,是用心来观察。我常说我们看东西不是用眼睛来看,是用心来看,要有心目,要有内视的能力,不但看自己,还要用心目来看世界,来看周围的东西。

好多周围的东西都是通过我们的“看”来观察出来的。我举个例子,有一次我走到学校门口,看到吹糖人的,一块糖稀捏吧捏吧,一吹就成了孙猴子,吹成一只母鸡。后来我再写小说,写到吹糖人的时候,我就用得着了。再比如有一年,我到一个煤矿住了一个星期,回来写了四五个短篇,还写了一个中篇,就看了那么几天。看了以后,它主要是激发我的想象力,激活我的生活库存,然后把很多过去的生活都调动起来,然后来进行写作。

专业作家长期写作,对素材的消耗量很大,很多细节我们都会用得着,在这儿用不着,在别的地方就会用得着。这就要求我们保持“看”的意识和“看”的状态,要不然的话很多好的细节都会错过去。

第三,细节是听来的。有时候你偶尔听一耳朵,听到一个细节,这个细节激发了你,就可以变成一个小说。我听来的小说可以举出很多很多。这个听要求你首先要是一个有心的人,你的心是有准备的心,你的耳朵是有准备的耳朵。这样,你听了以后,脑袋才会记住,才会把它变成小说。如果你的心不是有准备的心,你听了,只能是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冒,听了跟不听是一样的。所以听之前一定要有小说意识、细节意识,听来的话才是有用的、有效的。如果不是这样,你听得再多,也是无效的。

我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听的东西更少,就听一耳朵。有一次去内蒙的平庄煤矿,也是到一个地方喝了酒,然后往宾馆赶。在车上我睡得迷迷糊糊,听他们在前面说话。有一个工会的副主席,他说:“前一段矿上死了一个人,我去处理的时候,在他的工作服里翻出一个离婚申请来。”我一听,本来睡得迷迷糊糊的,脑袋一下就清醒了。哟,死了,还从口袋里弄出一个离婚申请书?这肯定是小说的材料啊!就这么一耳朵,就这么一个细节,然后我展开我的想象,调动我的记忆,把它写成了一万多字的短篇,这个短篇的名字就叫《离婚申请》,发在《当代》上。

第四,我认为细节是从想象中来的。好的小说包含的想象多,包含想象越是多的东西,越是好的小说。它不是照搬生活,特别是写短篇的时候,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结束的地方正是小说开始的地方。

情节可以想象,我自己认为细节也是可以想象的。好多作家的创作谈里,认为情节可以想象,细节很难想象。如果你没有见过、经历过,细节是想象不出来的。但我的体会是,细节也可以想象。我遇到好多这样的情况,后来我看自己的小说,凡是觉得闪光的地方、美好的地方都是坚持想象的结果。比如我的短篇小说《鞋》,因为这个得了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读者面稍稍宽一些。这个小说里面有一个细节就包含了我的想象在里面,得到那个细节以后,自己非常得意。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一个秋天的傍晚,我写的时候阳光从窗子照进来,写着写着觉得需要有一个细节,才能使这个小说完整、饱满和充实,但一时又想不起是一个怎样的细节。我暂时不写,想啊想啊,突然觉得有一个细节爆发出来。我写有一个未婚妻给她的未婚夫做鞋这么一个过程,在她想象中这个鞋已经做好了,她送给未婚夫,让他穿一下试试。穿上以后,未婚妻问他:怎么样?他说挺好,就是有点紧,有点夹脚。走了一圈以后,她又问:怎么样?他说脚有点痛。这个女孩子说:你疼,我还疼呢!未婚夫问:你哪儿疼啊?她说:我心疼啊!有了这么一个细节以后,小说的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女孩子说:新鞋子都紧,都夹脚,你穿上一段时间后就合适了。

大致的意思已经基本讲完了,还有一点就是要把细节诗意化。这一点跟仪式感是一个意思。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写小说最高的境界是达到一种诗意的境界,诗意的境界我认为是最美的境界。把小说诗意化了,我觉得非常非常好。其实我的小说有两个路子,一种是诗意化的写作,一种是现实的、酷烈的小说,对现实介入比较深,像《神木》。《神木》拍成《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这种小说也要写,但我自己最爱写的还是那种审美的、诗意化的小说,我觉得这种小说最符合我自己审美的要求,也是我最愿意写的东西,也更符合我自己的本性。

(本文根据刘庆邦2009年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讲座整理而成)

作品节选

文/刘庆邦

做鞋的功夫在纳鞋底上,那真称得上千针万线,千花万朵。在选择鞋底针脚的花型时,她费了一番心思:是梅花型好,枣花型好,还是对针子好呢?她听说了,在此之前,那个人穿的鞋都是他姐姐给做。他姐姐的心灵手巧全大队有名,对别人的针线活儿一般看不上眼。待嫁的闺女不怕笨,就怕婆家有个巧手姐。这个巧手姐给她摊上了。不用说,等鞋做成,必定是巧手姐先来个百般验看。她说什么也不能让婆家姐姐挑出毛病来。守明最后选中了枣花型。她家院子里就有一棵枣树,四月春深,满树的枣花开得正喷,她抬眼就看见了,现成又对景。枣花单看有些细碎,不起眼,满树看去,才觉繁花如雪。枣花开时也不争不抢,不独领枝头。枝头冒出新叶时,花在悄悄孕育。等树上的新叶浓密如盖,花儿才细纷纷地开了。人们通常不大注意枣花,是因远远看去显叶不显花,显绿不显白。白也是绿中白。可识花莫若蜂,看看花串中间那嗡嗡不绝的蜜蜂就知道了,枣花的美,何其单纯、朴素。枣花的香,才是真正的醇厚绵长啊!守明把第一朵枣花“搬”到鞋底上了。她来到枣树下,把鞋底的花儿和树上的花儿对照了一下,接着鞋底上就开了第二朵、第三朵……

评价链接

刘庆邦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地洞察分析了少女守明纯真却复杂的内在情感世界,让我们得以体验她的美好心灵与真挚情感。读者从她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每一个眼神和、每一次心灵的细微颤动之中再一次重新体味青春懵懂期爱恋的纯真与美好,并且洞察体味到少女之爱的纯朴、炙热和悠长。节选的这一段对守明的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可见作者对细节的把握和运用功力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