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检:讲好茧与丝之间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检:讲好茧与丝之间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检”概念出现在茧丝行业中是2007年的事。虽然业内人早已明白,但不少读者却未必了然,特别是对于干茧公检。

规范化的表述是:干茧公检是指桑蚕干茧经营者,在桑蚕干茧交易结算前,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桑蚕干茧的质量、数量进行检验并出具公证检验证书的活动。干茧公检不得收取费用,所需检验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支。

如果把干茧公检喻为一个故事,那么湖州纤维检验所就是故事中的第一主人公。

很高兴,国家茧丝办的领导来了

3月29日,天气微暖。刚在宁波开完几天会,所长邢秋明驱车赶回湖州,虽然有些疲劳,但脸上却写着兴奋。国家茧丝绸办公室魏波处长在中纤局阎思进处长、浙江省纤检局李初夏局长等人的陪同下,来湖州所检查指导工作。

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金伟副局长在致欢迎词后,交代邢秋明好好汇报,以便得到上级领导的更多指导和支持。

湖州纤检所还有一个牌子――国家茧丝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此牌子听起来很大,但实际上就是国家序列里最基层的一个检验机构。魏波处长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全部实验室,听取汇报后,谦逊地谈了感受和建议。

“国家茧丝办和湖州纤检所有很深的渊源,1996年国家茧丝办成立之初,湖州所的老所长就积极向国家茧丝办反映情况,就行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魏处长站在行业管理者的角度对湖州纤检所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使邢秋明颇感欣慰。

“第一,今天看到了湖州所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和条件这么好,设施也进一步完善,开展了大量检验工作,成绩很大;第二,所里还承担了行业上的许多研究课题,包括标准制定、推动行业进步等,也有很多贡献;第三,公检工作卓有成效,不仅自己做得好,还带动了整个纤检系统这方面的工作,的确是干茧公检的领头羊,同时在与行业的对接和融合上,也取得了一些好经验。”

湖州纤检所的茧丝公证检验是纤检机构这一块工作的缩影。其工作价值如何,作用多大,不是关起门来自说自话的事。几年下来,行业最高管理部门、企业及交易市场如何看,这是衡量公检工作有效性的基本尺码。

得到领导肯定虽然高兴,但邢所长心里最期盼的并不是表扬,他不是一个喜欢躺在成绩功劳簿上的人。他很清楚,湖州所有自己的软肋,如何找到解决办法,如何在新形势下大踏步前进,这才是他最关注的。

良方和妙计在何处?魏处长的三点建议对他很有启发:要开拓业务,要使设备达到一流;要跳出检验求发展,使检测服务拓展到消费领域;要仔细总结有价值的经验,并在行业内扩大影响力。

茧与丝之间是什么?是质量检验。如何做好茧丝的质量检验,可说是一篇做起来十分辛苦、但却永远诱惑你做下去的文章。

从“辑里湖丝”看纤检工作的重要性

夜晚,落座太湖南岸的一间茶社,记者倾听邢所长聊湖州的茧丝,聊湖州的纤检人是如何厕身于行业间,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求作为的。

湖州一直被冠以“丝绸之府”的美名,拥有宜桑宜蚕的地理优势。4700多年前的出土文物可以佐证,湖州是我国最古老的蚕丝业发源地之一,也是最古老的丝织业发源地之一。大约在唐朝,湖州的丝绸通过当时的“丝绸之路”,把“丝绸”为主的中国文化传送到了遥远的西方。到了近代,湖州与苏州、杭州、吴江盛泽并列为我国四大绸都,盛绸、苏缎、杭纺、湖绉扬名天下。

1851年的春天,商人徐荣村获悉英国要举办第一届世博会――万国工业博览会,便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又称“辑里湖丝”,装成12捆打包运往伦敦参展。由于包装简陋,一开始并未受到西洋人的青睐。所幸世博会举办时间长达半年之久,“荣记湖丝”历经时间考验,终于脱颖而出,夺得金、银大奖,并获得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的“小飞人”证书。这是中国首次在世博会上夺金,从此,“辑里湖丝”名扬天下。

改革开放以后,湖州丝绸业进一步焕发勃勃生机,进入了“黄金时代”。90年代初期湖州有90%左右乡镇从事蚕桑生产,蚕茧和白厂丝产量分别占全省1/3和全国1/10,丝绸在湖州工业经济中比重约为1/3以上。丝绸和湖州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市丝绸系统就有职工2.8万多人,湖城更是几乎家家都有吃丝绸饭的人。

“那么,湖州茧丝业的发展何以证明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呢?”记者思考着纤检工作对于茧丝产业发展的意义。

邢所长如是说:据专家研究,“辑里湖丝”的优质有三个原因:一是自明代中叶就改进制种,湖州地区不轻易购种饲养,辑里村人培育的优质蚕种莲心种,所缫之丝纤度细,拉力强,色泽鲜,解舒好;二是水好的缘故;三是工艺上的原因。

“优质的茧丝从来就不是自然的‘原生态’,而是缘于人为的追求,也就是人为地对种植、交易和生产加工整个产业链的管理和控制。而我们今天所做的检验工作,就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邢所长将话题深入下去,“改革开放给湖州的蚕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使湖州的蚕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但市场经济是一柄双刃剑,有的情况下会自然地促进产业发展,利于质量的提升,有的情况下也会损伤产业发展,不利于质量提升,甚至极大损害茧丝质量。”

“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加强对行业的管理更加重要?检验工作基于茧丝质量提升的意义更大了?”邢所长点头,对记者的发问表示肯定。

纤检所的工作着力点

综合邢所长所谈,湖州纤检所的工作主要有两个着力点:一是不断提升检验能力,其目标是使所有的检验都做得准确;二是以检验技术为平台,主动出击,其目标是在产业链中发挥更大作用。

就前者来说,可简述之如何做好检验这个技术活,无论是公证检验还是委托检验,都是以“准”为唯一目标的。

湖州纤检所于1991年正式建成和运行,当时的名称是“浙江省第三茧质检定所”,行政隶属于湖州市计划经济委员会,业务上受上级纤检部门领导。2007年,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国家茧丝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08年通过考核验收,2009年3月正式批准运行。目前,占地20亩,新建实验室面积5060平方米;有100平方米的恒温恒湿专业实验室,建有标准化的气楼式干茧检测实验室,环境一流。2004年,该所通过中纤局生丝公检实验室验收,开展生丝公证检验试点工作;2007年,通过中纤局干茧公检实验室验收,开展干茧公证检验试点。目前检验量均居全国首位。

硬件上去了,但如何检得准,还有人的素质和能力问题,因为检验在很大程度上还有人为的“方法”和“眼光”因素。从1991年开始,每年的4、5月份,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时,是检验的淡季,但却是他们最忙的集中练兵时,同时还要全面保养设备。通过多年的练兵,在干茧检验上,在整个纤检系统内,他们在方法上最为熟练,技术力量也是最好的,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2010年,全国纤检开展技术大比武,该所参加比赛人员取得了优异成绩,名列全国系统前茅,12名优胜名额,他们占到了4名,同时还被授予优胜单位。而其他局所获优胜奖的人员,也多是他们的徒弟。

“对于湖州纤检所的检验结果,我们一直很信服。”嘉兴茧丝绸交易市场的老总王锦松曾对记者赞扬过他们。

对于该所工作着力点的第二个方面,即以检验技术为平台,主动出击,努力在产业链中发挥更大作用,记者一时摸不着头脑:“纤检机构的职责不就是做好检验?为什么要去扩大自己工作内容的外延呢?”

“纤检是质检工作的一部分,它的本质价值是通过技术平台提升纤维质量。而在茧丝产业链上,我们只有主动出击,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才算尽职尽责。”邢所长介绍了他们已经开展十多年的“组合售茧、公检计价”的做法。

“组合售茧、公检计价”与其说是检验工作,不如说是一项组织工作。基本含义是:将桑蚕鲜茧仪评收购和桑蚕干茧公证检验相结合,对收购的蚕茧进行质量检测,并依据公证检验证书的结果完成最终定价结算的售茧模式。虽然这项工作是在地方政府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但推动这项工作,以及在新形势下不断研究和发展这一模式,湖州纤检所付出了心血和智慧。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非棉纤维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上,他们的这一做法作为经验作了大会交流。

悄悄地作茧,默默地奉献……

“吃的是绿叶,吐的是银丝。悄悄地作茧,默默地奉献”,这首流传于茧丝绸行业内的小诗透露了湖州茧丝人对蚕茧的深厚感情,虽然不是邢秋明所写,但却写到了他的心里。

邢秋明,1962年出生在绍兴嵊州。1978年高中毕业,18岁进了绍兴一家缫丝厂,从此与茧丝结缘,用他自己的话说“开始吃茧丝饭了”。由于勤奋好学,进厂的第二年,他就当上技术员,成为厂里的业务骨干。“那是一个很好的厂,生丝产品连续三次得全国金奖,是全国系统内最著名的金牌厂,厂领导很重视年轻人。”第三年,邢秋明就担任缫丝车间主任,统领1000多名女工。1984年厂里送他到湖州读书,专业是制丝。随后又被送到丝绸学校补习深造。就在这时,他牵手了一位秀气、同样热爱茧丝的女同学,并愿意与她一生形影不离,不久,这位女同学成为邢秋明的妻子,也是事业的伴侣。

毕业后回到厂子,当了生产科长。1990年,恰逢湖州筹建茧质检定所,他顺利入所。凭借埋头苦干和过硬的技术能力,1996年担任副所长。后来老所长离任,他接任所长。

“作为所长,您有什么困惑吗?”

“困惑肯定是有的。比如,最近几年,湖州茧丝产业萎缩得很厉害,真不知道未来会是如何。日本的茧丝产业经历了从朝阳到落日的过程,难道湖州的茧丝产业也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而萎缩下去吗?那么,纤检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哪里呢?”邢所长不无忧虑,“公检经费也比较紧张,如何扩大公检范围也遇到了瓶颈。还有,纤检这支队伍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壮大,体制上又如何去创新呢?”

说到这支队伍,邢所长眼睛有些湿润。他热爱纤检工作,热爱与他一同奋斗多年的同事。

相处多年的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楼奇云,浙江丝绸工学院制丝专业毕业,在纤检所默默奋斗了二十几年,可谓已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为之热爱的茧丝事业。综合办主任冯建强,也是个老茧丝人。他学的是蚕桑专业,更知道蚕农种桑养蚕的艰辛,在推行“组合售茧、公检计价”工作中,深入乡镇,指导农户提高蚕茧质量。还有总师办周恩东主任,更是个工作狂,全所的业务技术了然于胸,除了安排全所的检验业务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技术,为开发一个新的出证软件,常常干到凌晨,第二天又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邢所长是乐观的:“有这支十分敬业的专业队伍,有中纤局领导一直对湖州所的大力支持,如阎思进处长多次指导我们工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分管副局长金伟也一直鼓励我们要勇于创新,还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具体困难,还有中纤局的毕海忠工程师,每年都来所里几次,具体指导和帮助工作,这些都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

次日清晨,纤检所的司机费师傅送记者离开湖州。望着大片泛绿的田野,费师傅不禁生出感慨:“我的家在离湖州不远的乡下,以前有很多桑树,那桑园真是好看啊。哥哥全家都参与养蚕,那番景象令人怀念。”

“现在呢?”

“只是嫂子一人养了一点点蚕,算是找点事做。村里的其他人家也是这样,现在还养点蚕的都是老面孔,看不到一个年轻人的身影了……”费师傅在纤检所工作也有20年了。

记者也感慨,真希望能多一些像邢所长和费师傅这样的茧丝人,因为这个行业需要他们,需要他们用那份特有的责任和动力去传承昔日的梦想、经典和辉煌!

记者手记:公检是树吗?是树你就高高的

其一,“检”的目的何在?“检”的目的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结价依据”,这是相对容易做到的;第二层次是“优质优价”,这不是由检验机构或质监机构所决定的;第三层次是反作用于产业链源头,促进养蚕户多产出高质量的蚕茧,这是价值规律所引导的客观作用,无需任何机构主观而为。如果“检”的三个层次目的可以成立,那么,不管是公检还是委托检验,只要“检”了,就比不“检”好,就有利于三个层次目的的实现。

其二,桑蚕干茧为什么要公检?“检”的本质要求是准确。从逻辑上说,公检要比委托检验更“准”,因为它的前提条件是检验费用由国家出,而不是由交易双方的任何一方;另一个条件是检验机构代表国家去检验,更容易做到“三公”(公平、公正、公开)。所以,国家出多少钱,能覆盖多大的检验面,以及公检机构的“公心”程度,决定了检验目的的实现程度。

其三,公检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公检的本质特征应是“公”与“检”的紧密结合。首先,没有“公”,“检”的准确性就打了折扣;更重要的是,要扩大“检”的覆盖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大公检覆盖面。其次,在现实操作层面上,没有量,何谈“检”的目的性?在国家经费还不能完全覆盖检验对象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扩大委托检验是积极之举。换句话说,追求两种检验量之和的最大化,是至关重要的。

其四,如何看待“优质优价”?“检”的三层次目的中,唯有第二个目的“优质优价”是难点,也是关键。实现不了“优质优价”,第三层次的目的――促进养蚕户多产出高质量的蚕茧,就无从实现。按照市场法则,优质就应是优价,在很多情况下,也的确是如此。但市场法则不止一个,在有些情况下,优质并不能优价。比如,在买方拥有垄断市场地位的情况下,在微观层面上的价值规律与宏观层面上的价值规律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在多个市场法则相互冲突的情况下,等等,都可能会导致优质不能优价。解决这一问题,不是纤检机构力所能为的,但却是行业管理者的分内之事。是否需要价格保护,保护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需要从行业发展的层面去统筹权衡。简单地推给市场,肯定不行。因为即便是资本主义的市场化,有时也需要政策强制或政策引导。澳大利亚的最优质的羊绒,其价格是一般质量羊绒的4~5倍,这当然不是依靠市场法则自发而来的。

其五,纤检机构的工作着力点在何处?纤检机构属于质检范畴,第一角色是创造一流的技术平台,做好国家名义下检验。争取资金,扩大公检范围,积极开展委托检验,扩大检验覆盖面。第二角色是监督执法,该订标准的订标准,该立法规的立法规,该监督执法的监督执法。过去,“七个大盖帽,管一个破草帽”,如今难道一个大盖帽都不需要了吗?第三,当好行业管理者的参谋,为行业的综合规划和管理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