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主题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的主题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部成功的作品,一篇传世的奇文,都是各种写作要素的完美的结合体。其中主题美起决定作用。美的主题,首先表现出作者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创作目的,美好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尽管作品中情节发展有起有伏,典型性格有正有反,人物命运有喜有悲,但揭示生活中的真、善、美,始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追求的目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揭示作品主题美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浅谈陋见。

一.通过人物性格命运揭示主题美

《木兰诗》中女英雄木兰的形象始终是我们人民最喜爱的并引以自豪的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我国传统美德的化身。我通过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木兰这个形象美在哪里?”同学们比较容易看到木兰替父从军的美好心灵,可以看到十年军旅生活出生入死,为国建功立业的美好行为,但我提醒大家木兰形象最美的还在于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美好品德。虽然战功显赫,但仍不慕功名,以回到家中依然过着劳动妇女的生活为荣。劳动人民在口头创作中极力铺陈渲染木兰回家后“坐我东阁床,着我旧时装”的喜悦与兴奋。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与淳朴,一切都是那么纯真与热烈,这正是诗作美的集中体现。

二.通过人物关系对比表现主题美

《散步》是一篇优美散文,主题美、构思美、人物美、语言美,的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时文精品。分析这篇文章,该从什么地方作为切入口来统率全文呢?我以为可以从人物关系入手来看文章构思的奇妙,主题的深意和语言的温情脉脉。文章共有四个人:母亲、我、妻子、儿子,一家三代人组成两重母子关系,要解决的是一个矛盾——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实际上是新老两代人对生活的不同选择)。人物不多,关系不复杂,但很微妙;矛盾不大,但很尖锐,不好折中。这种人物关系,就使得文章还颇有波澜情趣。随着问题的解决,人际间的温暖体贴、关怀爱护都表达得有声有色,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跃然纸上。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任,都在文章最后的画面——两个中年人背负着一老一小的行进中得到诠释。美的主题在人物关系的描写中呈现出来了。

三.通过环境氛围渲染烘托主题美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人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以极其简明的手法描写了自己1928年在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到俄国去旅行,并拜谒了托尔斯泰坟墓时的情景。全文通篇就突出一个词语——朴素。读后使我们读者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在教学中可以用“朴素”这个词为中心线索来体会作者的匠心所在。通过墓地周围的环境描写:没有栅栏,没有墓碑,没有基石,只有在白桦树拱卫下的一方长满青草的土丘。这位世界文学巨匠的伟绩与他身后的简朴,更衬托出他的伟大。在阅读中紧紧抓住“朴素”两个字,就能把握文章主题美。这个如同巨匠生前的人生写照一样的词汇“朴素”是人世间最本质的美。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条规律告诉我们:越是简练朴素的表达,越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余地。

四.通过词语深层含义领会主题美

大文豪鲁迅先生的《故乡》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小说的主题——表达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是涵盖在深层的语意中的,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老师加以指导点拨。这就需要首先抓住那些富有特殊表现力的词语,辨析它的深层含义,然后再统观全文,找出前后照应的相关句段,加以体会理解,并归纳出作者的创作旨意来,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主题含义。如描写“我”第二天一早即走近老屋时,映入眼帘的是老屋“瓦楞上许多枯草断茎当风抖着”,一派衰败破落的景象,它象征着整个封建社会如同这“难免易主”的老屋一样正走向必然崩溃的命运。故乡的没有进步、守旧没落的气氛,使人感到悲凉与窒息。但一个关键句的出现“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似乎是一道霞光一扫眼前的阴霾,照亮了心头——这便是那“飞”出来的宏儿。这个“飞”字用得多么生动而又传神啊!

在教学中应抓住“飞”字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其妙处。一个字写活了一个人,一个字引出一个深刻主题。为了宏儿和水生不再产生隔膜,“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再指导学生精读小说末三节文字,就会对小说主题美理解得较为深刻了。

吴素芹,教师,现居江苏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