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你是怎样看待“红包”现象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是怎样看待“红包”现象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改革开放的10余年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令人欣喜的新事物,令人感叹的怪现象,林,林总总,使人眼花缭乱。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里,“红包”一词如同“卡拉ok”、“的士”等现代词汇一样,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谈吐之中,成了送礼、酬谢以及馈赠钱财的代名词。在现实医疗生活中,收授“红包”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虽说医患之间的“红包”现象并非今日才有,但是没有哪个时期比得上如今这样普遍。由于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变迁,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和争执也就在所难免了。这里不妨列举一些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待这一现象的态度。

实例一:唐朝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其医德文献《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其神志,无欲无求”,“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终略财物。”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传统医德原则,都有一个不约而同的特点,即强调行医不可谋财。

实例二:东汉名医董奉精通医理,技艺出众,蜚声江南,求医者接应不暇。后来,他到江西庐山隐居,为人诊病从不收酬金,仅要求被治愈者在他的屋前宅旁种植杏树一株。就这样,几年过后,住宅周围栽杏树10多万棵,形成了一大片杏林。由此,“杏林春满”成了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者的赞美之词。

实例三:1958年,天津市某妇产医院的医务人员治愈了一个婚后9年不孕的患者。该患者生了一个足月的男孩后,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买了一条烟、一瓶酒送来。医务人员虽百般谢绝,患者仍很不安,并且说:“有恩不报,孩子不好养。”面对患者真挚的感情,科室负责人说:“你实在要送,就送张孩子的照片吧!”从那时至今的30多年间,他们已积累了厚厚的4本相册。

实例四:80年代中期,卫生部曾通报批评了一些医务人员索要病人钱物的行为。其中有一例是病人需急诊手术,某医生却提出要几百元酬金。于是,待病人家属将其所要的钱筹齐后,该医生才上手术台。

实例五:80年代后期,某省级医院有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因工作认真负责而颇受病人和家属的好评。但其家中常有病人及其家属登门拜访,或则手提咖啡、烟酒、水果等礼品,或则主动为其装修房室,甚至直接给予金钱财物。该医生一概照收不误。据调查,一些名老医生在家中收礼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实例六:1992年,据某报报道,一家大医院为加强管理。宣布了如下规定:一般情况下医务人员应尽可能谢绝病人的“红包”。若实在无法拒绝,收下的钱物应上交医院。医院再根据实际情况从病人所送的“红包”总额中,扣出30%作为对医务人员的奖励。

以上6个实例,反映了不同时期医务界对“红包”现象的态度和做法。当然,现实生活中的“红包”现象还要复杂得多。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的机会,我们“医患之间”专栏从本期起就此问题开展讨论。欢迎患者及其家属、医务人员、社会各界人士畅所欲言,来稿应观点明确、文字精练,并请在信封上署明“问题讨论”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