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黑马”蒋燕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黑马”蒋燕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羽毛球女队队员个个身材高挑,素有体坛模特队的美誉。同时,赛场上的她们更是力量充沛、杀球凶猛。在这样一道风姿绰约的美景之中,蒋燕皎毫不起眼165米的身高,左手持拍,上肢力量也不出众。

但在十运会上,默默无闻的蒋燕皎连续击败龚智超、龚睿那夺得女单冠军。当人们纷纷讨论羽坛女单爆冷的余热还未散去时,她又幸福地以第三单打的身份和队友一同捧回尤伯杯——这让很多人记住了蒋燕皎这个初出茅庐的羽坛新星。而蒋燕皎也在努力以特有的方式掌控着自己的命运。

网前天赋,左手控球

1994年江苏省常州市少年体校羽毛球馆里,一群新来的小学员正拿着球拍练习颠球。其中,一个孩子突然停下来,甩了甩酸痛的右臂,把球拍换到左手继续练习。这个改变没有逃过教练的眼睛:“你到底用左手还是右手?”稍作思考,小女孩不紧不慢地回答“左手”。

这就是接触羽毛球后,蒋燕皎做的第一个决定。蒋燕皎从小惯用左手,但妈妈觉得,正式场合用左手不礼貌,于是蒋燕皎刚进幼儿园时被妈妈强行扳成右手,从此她成了双手可以“左右开弓”的能人。

到少体校接受正规训练前,蒋燕皎常与父母在自家附近的场地打羽毛球。身高、力量均明显不足的她总想把球打得刁钻一些,却总因缺乏技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来到市少体校,她从零开始,一点一滴打基础。一年后,9岁的蒋燕皎再次和父母交手,已经可以准确地把球“递”到网对面的死角。

进少体校一年后,蒋燕皎首次参加了常州羽毛球比赛。队中两名1985年出生的学姐身高臂长、力量充沛,蒋燕皎在场上竭尽全力调动,却依然适应不了对手的细微变化,屈居第三。几个月后,第二次队内大循环开战。妈妈许诺“这次拿第一送把最好的拍子给你”。妈妈的许诺让蒋燕皎心动,她一直用的不过是七八十元一支的铝合金拍,带着对300元一支的好拍子的企盼,她参加了比赛。

又遇到学姐,对方的战术依旧:大力扣杀,不给她喘息机会,但这次的蒋燕皎沉稳了许多,为了不输给同一个人两次,几个月以来,她一直在观察学姐的进攻套路、习惯动作……

学姐进攻犀利,蒋燕皎尽力跟住对方节奏,伺机而动。一个快速的扑球过网,蒋燕皎接球轻推至网前,对方迅速上网回球。正当学姐站在网前习惯性等待拦截回球时,蒋燕皎反常规地回球至后场,只见对方脚下一阵忙乱,赶回后场救球。见机会出现,她转守为攻,一拍将对方打“死”,赢得漂亮的一分……

最终,蒋燕皎如愿得到妈妈的奖励,更大的奖励也随之而来。

引来伯乐,逆境求生

1996年秋天,10岁的蒋燕皎被市体校推荐进江苏省少体校,来到南京。进队时,蒋燕皎以出众的控球和不俗的技术在队中名列前茅。但不久,问题出现了。

“完了,我不长个了!”看着队友们持续地窜个儿,蒋燕皎有些垂头丧气。妈妈160米,爸爸176米,自己165米的身高也可谓正常。但在羽毛球场上,这个身高会明显吃亏。尽管如此,1998年全国少年羽毛球赛,她仍然获得第三名。

外在因素没有影响她的成绩,却无形中阻碍了她的前途:即将毕业的蒋燕皎没有被江苏省体工大队录取,原因之一便是个子矮。

那段日子蒋燕皎过得有些漫无目的,得知录取无望,她找不到今后的方向,训练劲头也不如以往。就在这时,八一羽毛球队教练陈伟华找到南京,向她发出了进八一队的邀请。

直到现在,蒋燕皎还认为是因为自己在1998年的全国少年赛上赢了一个八一队的选手而被陈教练注意。其实,早在1997年底在福州举办的羽毛球全国少年冬令营里,她便因独特的技术吸引了这位伯乐。

1997年的全国少年冬令营在八一队训练基地举行。一天,陈教练观看几名小队员训练,一个爱与对手“玩网前”的女孩吸引了他的目光:队友网前搓球过网,她没有采取常规的挑高球到后场过渡,而是重复搓球过网。这样的打法极易被正处于近网的对手一个扑球打死。再仔细观察,她回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滚网球,拿了一分。

持续观察一段时间之后,陈教练判定,这个女孩娴熟的网前技术、良好的控制力并非偶然。“能看出,这个外表不起眼的女孩,是把和对方拼网前当作乐趣。”独特的技术与打球思路让陈伟华记住了她。也许这里有运气的成分,但柳暗花明后的这条路绝对是蒋燕皎靠实力自己铺就的。

1999年农历正月初九,陈伟华迫不及待地为蒋燕皎办理了入队手续。此时的蒋燕皎也下定决心:“我一定要证明给别人看,个子矮也可以打好羽毛球!”

进入八一队,压力随之而来。队中有五位实力相当的女队员,要想脱颖而出,蒋燕皎不但要努力,更要有自己的特点。根据她的技术特长,陈教练为其量身定做了训练计划。

在八一队有这样的传统,集训期间,陈教练要求每位队员写一封信给父母汇报集训收获。每名队员写好交上来后,他会与自己的一封信一起寄给家长。队员们陆陆续续交信,接到蒋燕皎的信时,信纸是展开的,几句评价教练的话毫不避讳地摆在那里:“这个教练很奇怪,脾气还不好,有时给我安排的训练量很大:有时又让我练一些很轻松的动作,都把我弄糊涂了……”陈伟华看后笑笑,收起了信。

可这样“奇怪”的训练方法正是陈教练专为蒋燕皎设计的。每天除了完成正常训练,陈教练会为她开小灶:练网前技术。这便是她信中提到的轻松训练,其中多数内容是以放小球为主,为了在不知不觉中训练她的手指力。

后来,陈教练每次带队比赛,蒋燕皎都要求他在场外指导,并让教练在比赛中帮他数滚网球。甚至有几次,这种挫败对手心理的机会球一出现,她还会顽皮地回头向教练示意:“两个啦!”

十运黑马,尤杯新贵

在八一队三年,蒋燕皎日趋成熟,2001年首次入选国家青年集训队。从2002年开始,国际公开赛、亚青赛、世青赛的冠军头衔她聚集一身。2005年,十运会在她的家乡开战了。

蒋燕皎在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决赛中遇到了170米的龚睿那。

开球,龚睿那率先发威,一番狂轰乱炸后,有些体力不支。蒋燕皎稳住防守,跟上对方节奏。这是她打大个的经验。身高、力量占优势的人通常崇尚进攻,而165米高的蒋燕皎的办法便是抑制。她一个个匪夷所思的回球准确地直插对方软肋,打乱其连贯的步伐,阻碍进攻,形成多拍后伺机反攻。这时龚睿那也稳了稳自己的节奏,开始和她打相持球。多拍过程中,蒋燕皎看准高个转身困难的弱势,回球使其被迫转身,由此限制对方发力。接着再拉一拍,弱化其进攻强度……八一队教练多年给她灌输的打高个的方法此时让她运用得淋漓尽致。很快,被扰乱了进攻的龚睿那输掉了第一局。

进入第二局,蒋燕皎有些急躁。冠军就在眼前,她放弃防守反击战术,开始急切地进攻,以求快速取胜,失误增多,无奈输了。

休息时间里,她懵头懵脑地想着第二局是怎么输的,可是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第三局一上来,她又连输五分。转机在此时出现,1比5,蒋燕皎终于得到第一分。她猛然“醒”过来,马上调整战术:龚睿那毕竟体力在下降,给她网前小球无异于帮助对手节省体力。于是蒋燕皎开始放高远球,此招很奏效,对手回球攻击力下降,还被自己的汗滑倒。最后,蒋燕皎这匹黑马一黑到底,拿到了金牌。

对于这次胜利,有人强调有运气成分,但1.65米高的蒋燕皎与1.70米的龚睿那如此这番高低“智斗”,已经很清晰地向众人说明:机会之门是靠蒋燕皎自己推开的。

2006年,备战汤尤杯的国家羽毛球队出现在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上。这场使用21分的新赛制的比赛中,蒋燕皎在17比12领先的情况下输了。

尤杯前国家队在福州的集训中,李永波特意点出了蒋燕皎的心态问题。她认真思考后,调整心情,坐下来踏实研究了21分制对自己的利与弊。有人说新赛制有利于进攻型选手,直率的她却不这么认为。每球得分制使崇尚进攻的人倍加小心。21分制就看谁失误少。她觉得这点对她很有利,只是对21分制,她在心理上还缺乏适应。对待新赛制,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她自然不能落后。

在出征前的队内模拟赛中,蒋燕皎与卢兰打到18比18。李永波在一旁观看,而她不急不慌,眼中只有对手和球,像开局一样按原有战术打,稳中取胜赢得了最后的比赛。后来,李永波才说:“你之前比成什么样我都不看,就是要看你18比18之后的表现。”

显然,蒋燕皎的表现很出色。她按照自己对新赛制的理解找到了破解21分的秘密。就像从小在羽毛球场上掌控自己的命运一样,现在的蒋燕皎依然相信,只要自己找对方向,付出努力,胜利就会离自己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