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波配合氯喹治疗扁平苔癣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波配合氯喹治疗扁平苔癣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足国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11):15-58.

2 Boulton AIM.Foot problem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In.pickupJ,Williams G,eds,Textbook of Diabetas.2nd eds.London:Blackwell,1997:1.

3 罗爱华,潘翠环,伍丽珊,等.综合康复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5,20(4):212-214.

4 乔英,紫翠红,等.糖尿病足临床分析及治疗.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2(2):153.

5 蔡玉凤,叶身林,纪小云,等.中药、神灯及人血白蛋白治疗压疮的临床观察.当代医学,2009,15(16):155.

[ZK)][HT][FL)]

[CSX]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23272197.62%

对照组382453684.21%

X.24.492

P0.034[BG)F][CSX%0,0,0,40][FK)][HJ]

蜂蛰伤11例患者的急救配合与护理

[FL(3!@(0,0,0,40)K2]

聂鹏

467000河南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关键词 毒蜂蛰伤 护理 患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89

毒蜂属节肢体动物门,其种类很多有黄蜂、大黄蜂、胡蜂、土蜂、狮蜂、竹蜂等。其毒素成分含有组织胺、激肽、5-羟色胺、透明质酸及磷酸A、B等[1]。蜂蛰伤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1例,女3例,男8例,年龄12~35岁。蛰伤后10~30分钟前来就诊,均为头面部蛰伤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局部表现为皮肤灼痛、瘙痒与红肿,全身表现为恶心、呕吐、畏寒、发热、抽搐、甚至休克。

方法:

⑴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蜜蜂蛰伤的患者往往由于对蜜蜂蛰伤引起的病情缺乏认知及病情加重而产生恐惧、焦虑的心情。我们首先应向患者讲解蜜蜂蛰伤后会引起的症状及后果,使患者对疾病产生认知并协助治疗。对于恐惧、焦虑的患者,在解释清楚病情的同时可举出同类患者的治愈情况给予安慰,多与患者沟通。及时解除病痛,缓解症状,使患者恐惧、焦虑得到缓解。本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都能与医护人员主动配合。

⑵急救护理:及时处理局部伤口,蜂蛰伤是蜂尾部毒刺刺入人体皮肤后注入毒素引起的。毒刺残留可继续释放出毒素加重中毒,因此及早处理局部伤口拔除残留毒刺,根据蛰伤蜂类的不同,局部使用中和剂外敷,可减少毒素的再吸收、减轻过敏反应,也是救治成功的第一步。蜂蛰伤中毒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全身综合治疗尤为重要,给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抗过敏治疗,减少过敏反应的症状,预防病情进一步加重,特别是有溶血者更应早期足量使用激素,溶血致严重贫血者可输新鲜血改善微循环,同时防止微血栓形成抗休克,尽早行器官保护和营养支持治疗。抗凝治疗早期使用小剂量肝素防止DIC发生。

⑶专科护理:首先是少尿期的护理,一般中毒后3~5天进入少尿期,尿量常少于400ml/日,易导致尿毒症而死亡。此期应观察生命体征及脉压的变化;注意有无颈静脉怒张、咳喘等充血性心衰表现;及时了解意识变化,防治脑水肿及神经体征出现;少尿时排钾减少,使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使K+从细胞内逸出而进入细胞外液中致高血钾症。此时禁食含钾高的食物,禁输库血;当血尿渗透压的比值>1:2时需及时透析,脱水解毒。第二是多尿期的护理,病程第2周开始有多尿,尿量>2500ml/日,此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差,丧失较多的钠、钾和水份,患者常嗜睡、乏力、食欲不振,此时了解血钾情况,应及时补钾。

⑷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应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防治口腔感染。同时要注意皮肤的护理,保持床整、清洁,每2小时翻1次身,防止发生褥疮。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留置针有否脱出,穿刺处有无肿胀、渗血,及时更换敷料。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病房通风2次/日,每次30分钟,室内温度保持18~22℃,湿度50%~60%。

结 果

所有患者经过3~5天留院观察治疗,症状消失,治愈出院。

讨 论

蜂的种类有很多,一般在蜂蜇伤后在被蛰部位周边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灼痛刺痈、四肢麻木等,但毒蜂蛰伤所致重症患者将因溶血、出血、肝、肾、心肌损害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呼吸困难、出现血压降低、脉搏微弱休克以致死亡[2]。研究发现,毒蜂蛰伤病情表现和预后与蜂蜇伤部位、数量、就诊及时程度有关,部位在头部者表现以溶血为主的多脏器功能障碍;部位在四肢和背部者以肌酶升高等肌损害为显著点;超过30处者均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最少2处者有明显溶血表现;受伤1小时内及时就诊者病情经过较轻,蛰伤后数小时至2周,可同时或序贯发生多脏器损害,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和横纹肌溶解、休克、DIC、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急性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水肿、ARDS、中毒性心肌炎及心律失常等[3]。作为急诊科医务工作者应保持冷静头脑,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准确执行医嘱,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袁丽.蜂蛰中毒致多器官损害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16(3):234.

2 沈立荣,程家安.浅论城市害蜂的危害与治理[J].昆虫知识,2004,41(2):105.

3 张旭国,施艳红,肖敏,等.蜂蜇伤的研究[J].中国新医学论坛,2008,8(8):6.[ZK)][HT][FL)][HJ]

小儿猪巨吻棘头虫病致小肠多发穿孔

[FL(3!@(0,0,0,40)K2]

吕传江

116400辽宁庄河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

关键词 猪巨吻棘头虫 小肠 穿孔 天牛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90

小儿猪巨吻棘头虫病致小肠多发穿孔目前是一种很少见的疾病。作为外科急腹症的病人之一,目前尚未被多数的年轻外科医师所认识,为了减少误诊误治病例的发生,1996~2011年收治小儿猪巨吻棘头虫病致小肠多发穿孔患儿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现该病均因小肠多发穿孔引起的急腹症就诊,通过切除病变肠管、驱虫后获得治愈。由此得出结论:对于术中发现小儿多发小肠穿孔的病例,应警惕其是否系猪巨吻棘头虫病引起的并发症。若不针对病因手术取虫、驱虫,而仅做穿孔肠管修补,很可能造成小肠再次穿孔。

病历资料

5例患者资料,见表1。

讨 论

国内冯兰滨等于1964年首先报道辽宁省绥中地区人体感染的病例,此后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陆续报道增多,90年代以后已很少有报道。小儿猪巨吻棘头虫病常常因急腹症就诊。

病原体及发病原因:猪巨吻棘头虫主要寄生在猪小肠内,猪是其终宿主,虫卵随猪粪便排出;天牛等甲虫是其中间宿主。每年夏初,天牛产卵于土壤内并发育为幼虫。当猪巨吻棘头虫虫卵被天牛幼虫吞食后,在其体内先后发育成棘头蚴-棘头体-感染性棘头体。人吃了体内有感染性棘头体的天牛或天牛幼虫而发病,成为猪巨吻棘头虫的偶然宿主。猪巨吻棘头虫成虫虫体分为吻、颈、躯干三部分,吻上有倒生的小钩,用以吸附在组织上;其背腹略扁,呈乳白或淡红色,体表有明显的横皱纹。以吻上的钩固定于肠壁上,以体表吸收营养。雄虫体长5~10cm,雌虫体长20~65cm。在人体内大多数棘头体不能发育成熟[1],故寄生于人体内的虫体较猪体内为小,一般长2.5~30cm,且在人粪便中很少见到虫卵[2]。研究的5例资料中,4例有明确的烧食天牛病史;发现的虫体有3例叮吸在切除的病变肠管上,虫体长度8~18cm。

临床表现:发病年纪较小,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3]。由于虫体的机械损伤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发病初期患儿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乏力、腹泻、消瘦等表现。就诊时常出现右下腹痛、发热等症状。并发肠穿孔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刺激症。化验可显示白细胞增多。X线立位腹平片可显示膈下游离气体。研究的5例资料中,男女患病比例4:1,2例发现膈下游离气体。

术中所见:猪巨吻棘头虫多数寄生于回肠的末段1米以内,一般1~2条,以吻突叮吸在肠壁上。在其发育过程中,不断更换叮吸部位,致使肠壁多处受损,发炎、坏死以致穿孔,故1条虫子,可致多处小肠穿孔。肠壁受损区炎症刺激结缔组织大量增生会形成大豆粒大小白色棘头体结节。相对应之小肠系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剖开病变肠管常可见虫体叮吸在肠壁上。镜下可见送检肠管取材见间质大量嗜酸性类细胞及坏死组织。

诊断与治疗:找到虫体是确诊的证据。另外术中在肠壁上找到猪巨吻棘头虫结节,虽未找到虫体,仍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因为其他人体寄生虫所致肠道疾病尚未见到肠壁上有形成结节的记载和报道。此病患者往往因急腹症就诊,若出现腹膜炎,应积极手术治疗。在发病季节,术中探查时若发现末段回肠多处穿孔或(和)散在结节,尤其是儿童,应警惕本病。因虫于肠穿孔附近有明显炎症的肠管内,若仅行修补,不做肠切除,可能会造成术后再次穿孔。术后应适时口服驱虫剂阿苯达唑驱虫,因人体内成虫一般1~2条,所以术后驱虫有时未必有虫体排出。

预防:做好宣传教育,尤其应加强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儿童教育,不捕食天牛、金龟子等甲虫。加强生猪饲养管理,猪粪行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 冯兰滨,等.中华内科杂志,1964,12(8):781.

2 王家荣.中华外科杂志,1981,19(3):159.

3 王国权,朱慧芬.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0,1(2):109.

[ZK)][HT][FL)]

[CSX]

表1 5例患者资料

病例性别年龄(岁)食甲虫史病史查体X线膈下游离气体术中所见

1男8有下腹疼痛伴恶心、发热3天下腹部压痛,肌紧张,并反跳痛,右下腹重无病变小肠长20cm,距回盲部40cm,棘头体结节4个,小肠穿孔2处,及1处即将穿孔灶。小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2女11有右下腹疼痛伴发热3天下腹部压痛,并反跳痛,无肌紧张有病变小肠长30cm,距回盲部70cm,棘头体结节7个,小肠穿孔3处

3男9有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4天下腹部压痛,肌紧张,并反跳痛,右下腹重有病变小肠长25cm,距回盲部80cm,棘头体结节8个,小肠穿孔2处,及1处即将穿孔灶。小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4男9有下腹疼痛2天,加重1天下腹部压痛,右下腹重,并触及包块无病变小肠长30cm,距回盲部50cm,棘头体结节5个,小肠穿孔2处,小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5男7不详下腹疼痛伴发热3天下腹部压痛,肌紧张,并反跳痛无病变小肠长35cm,距回盲部60cm,棘头体结节3个,小肠穿孔2处,及两处即将穿孔灶

[BG)F][CSX%0,0,0,40][FK)][HJ]

微波配合氯喹治疗扁平苔癣临床研究

[FL(3!@(0,0,0,40)K2]

黄硕

232052安徽淮南市新华医院

摘 要 目的:观查微波配合氯喹治疗扁平苔癣(OLP)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扁平苔癣患者随机分成氯喹治疗组(A组)、微波治疗组(B组)和微波配合氯喹治疗组(C组)三组,每组24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并在2年后观察复发率。结果:微波配合氯喹治疗组与单纯微波治疗组的疗效一样(P>0.05),但前者复发率低。而且氯喹治疗组比微波治疗组的远期疗效好(P<0.05)。结论:微波配合氯喹治疗扁平苔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癣 微波 氯喹 联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91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Microwave combined with CQ to treat OLP.Methods:72 patients with OLP in oras were ranomized into three groups.Results:Microwave combined with CQ is shown to have similar curative effect to that of Microwave alone in treating OLP(P>0.05).The former However,Furthermore we show that the CQ alone has a better.Conclusion:Microwave combined with CQ is a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OLP.

Key Words OLP;Microwave;Chloroquine;Combinedtherapy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口腔黏膜疾病;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常被视为恶变的高危损害类型[1],为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2001年起采用微波配合氯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74例,经临床观察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确诊为OLP的患者74例,诊断标准按照口腔黏膜病诊断学描述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9例,女71例;年龄21~72岁,平均45.5岁;病程6个月以上,患者均为单纯性口腔损害,而不伴皮肤损害,无明显全身系统性疾病,其中糜烂型OLP 24例,非糜烂型OLP 50例。

治疗方法:采用南京亿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所产微波治疗仪,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0~60W,时间控制1~60秒。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8例。A组预制功率5~30W,时间1~3秒,选用平头柱状探头,紧贴病变部位通电至黏膜发白,糜烂区形成轻度焦痂,术后给予口服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及漱口液含漱,2周后复诊,再行治疗至病变消退,同时口服CQ 125mg,日1次,1个月。B组采用口服CQ 250mg,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C组微波治疗同A组但不给予口服CQ。三组均在治疗完成3个月复查,评定疗效,并追踪观察2年。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病损完全消退,黏膜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除;②显效:糜烂面愈合,口腔白纹及充血范围消散2/3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③好转:糜烂面缩小,充血减轻,减少不足2/3,自觉症状减轻;④无效: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均无变化或加剧。

结 果

三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情况比较:三种治疗方法近期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联合治疗组和药物组,微波组和药物组,及联合治疗组和微波组相比,其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三组治疗后远期疗效情况比较:结果见表2。

讨 论

口腔扁平苔癣(OLP)是一种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原因至今不清,大量研究表明OLP是一个T细胞介导的过程[1~2],病变组织内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包括CD4+和CD8+淋巴细胞,由T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特别是IFN-γ能诱导iNOS生成,导致大量NO合成,高浓度NO可直接介导细胞毒作用,造成组织损伤[3]。

OLP可能是一种局限性自身免疫性疾病[2],因此,其治疗可适当采用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临床上常将OLP分为糜烂型和非糜烂型,二者之间常相互转化,不可绝然分开,本组以初诊时存在糜烂面者将其定为糜烂型,列入本组研究的对象。糜烂型OLP患者由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患者就诊率高于非糜烂型OLP,这可能是临床多见的原因之一。

本组OLP 32例患者采用联合治疗,其依据为微波常用医用频率为24~50MHz,波长为12.5nm,利用其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通过辐射量的控制达到非炭化凝固、坏死、脱落,具有改善黏膜下深层组织血液循环、提高局部免疫能力的作用。单用微波治疗近期疗效明显,复发率较高。

磷酸氯喹是治疗OLP的常用药物之一,由于具有免疫抑制,膜稳定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和水解酶释放有关[5~7],亦有报道氯喹能调节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降低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阻止后者沉积,可能是治疗机理之一[6]。但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导致耳聋、视网膜病变、白细胞减少等严重并发症以及头晕、胃肠不适、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但若单纯采用小剂量又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即病损面积能明显缩小,糜烂面渐愈合,但要达到完全控制病情比较困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