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实践视角下学校管理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践视角下学校管理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几年笔者在和年轻人的交往中,词汇“纠结”使用频率特别高。纠结通常指难于解开或理清的缠结。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也会有纠结,如在教师的管理中,制度和人性化孰重孰轻;在课堂教学中,求稳和求变如何能形成共识;在国家利益―提高公民素质、家长利益―升学之间,能否寻找到学校教育的快乐等。其实没有哪种选择是绝对的正确或是绝对的错误,只有把矛盾的双方协调得好才是做的好。所以,从实践视角下谈学校管理,我想从如下三个角度去思考、探究。

一、基于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研究什么

对学校管理来说,解决问题的底线就是师生的校园生活学习是安全的,教学秩序是正常运行的,成绩是能说得过去的。这样,学校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何谈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守住底线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把守住底线作为追求的目标,那底线恐怕是守不住的。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定位,才能牢固保住底线;如果我们的目标就是底线,那我们就只能经常在底线下徘徊。纠结往往就在于我们想有所追求又怕付出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基于此,我们应该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学校管理中不存在问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针对问题有没有预警系统,有没有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改进的措施方法。

传说有一个伐木者应聘到一家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的木材厂工作,他很珍惜,下决心好好干。第一天,他砍了18棵树,得到了老板的表扬,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只砍了15棵。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只砍了10棵。他自觉惭愧向老板道歉,说自己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子?”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有功夫磨斧子!”其实,感觉砍树吃力的时候,就该想到去磨斧子。同样,当我们做教育管理工作觉得吃力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要去充电,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学生难管,教师难当,交情难办,校长难干。磨斧子,就是去学习,主动地找方法。有一本描述如何做杰出父母的书,书中强调只要做好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引导孩子学会学习三件事即可。同理,我们要办好一所学校是不是也要做好三件事呢?答案是肯定的,即和谐的干群关系、友善的师生关系;敬业、进取的工作作风;研究学习的群体状态。

既然我们找到了办好一所学校的目标和方法,那我们就应该研究怎样才能有好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怎样才能让教师有进取的动力,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靠经济,财力有限;靠制度,约束力有限。其实最重要的就是靠文化凝聚力量,靠文化引领发展。1998年1月18日至21日,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会议期间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回原处,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学到的东西就这些。”对我们的学校管理有什么启示呢?给学生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最重要问题。当学生离开这所学校时,或者几十年后,还能寻找到在课堂、在校园的故事,这就是教育的成功。

现在我们也常说名校、名师,怎样才能算得上名校、名师呢?一所名校必须是:有一定的知名度,或者在这个区域内大多数人知道;有一定的信誉度,升学率高,学生在这所学校有所收获;有一定的话语权,是指在教育的行业里,无论是管理、课改,还是学校文化、课题研究工作都能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这才算得上名校。也有人用学生和家长向往、社会和上级认可、同行和他人可学的三句话来说名校,也是非常贴切的。什么是名师?我看就是“三高”,即学生评价高,同伴认可度高,社会知名度高。学生的评价是原点、是基础,离开了学生,离开了课堂,就会失去价值。

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从心灵深处去思考,空喊以人为本是不行的。有这样两个案例:一是有几个学生上了公交车,各自主动地往投币机里放了一元钱。但车行了一段路后,司机说:“每人需要2元钱。补交余款,不补交的人需要下车。”无奈两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下车往前走,走了2个多小时,误了中午吃饭时间,让家长着急。二是一所学校的管理很严格,要求外单位车辆一律不准进入校园。一天,由于一位女同学腿骨折了,被其父蹬三轮车送上学。按学校制度规定校外车子不得进入校园,但被站在大门口的校长同意进入校园。这两个案例表现了不同的做事原则,前者司机没弄明白制度是人设的,最终是要为人服务的;而后者校长的行为却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二、基于素质的提高,我们需要学习什么

教育质量要提高,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现在很多教师把教学的“教”理解成“讲”,把“学”理解成“听讲”。何为教学?顾名思义,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什么呢?就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美国埃德加・戴尔研究发现:学习者在初次学习两周以后,会因为不同的教学方式而有很大的差异。他使用“学习金字塔”来说明,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听讲5%,阅读10%,视听20%,演示30%,讨论50%,实践75%,教授给他人90%。可以看出前四个是被动学习,后三个是主动学习。如果考虑教学效果,就必须采取主动学习方式,即讨论、实践和教授给他人的方式进行学习。因为被动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感知,就没有感动,就没有感悟。

要让学生获得体验,而不是流于形式的自己看书,教师就必须先体验。体验就是学习。教师较学生有更多的体验优势,如研究更专业,不像学生那样要学许多功课;所接触的资料更齐全、更系统,不像学生拥有的资料支离破碎;经济更宽裕,不像学生没有收入来源。教师需要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反思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我举一个例子,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上,有同学提问教师:蛛丝马迹是什么意思?教师回答:就是马蹄子走过的脚印。其实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过去有一种小昆虫叫灶马,喜欢到做饭的灶台上爬,其走过的印迹像蜘蛛丝,所以叫蛛丝马迹,用来形容做过事情之后总会留有一些痕迹。还有一次,一位同学问教师,量词里为什么会有“一张”、“一头”……呢?这位教师的回答很简单,其实都一样。真正都一样吗?“张”表示的是平面展开的物体;“头”与古代人把羊、牛、猪等牲畜用于祭祀有关,这是我们汉字造字的原因。作为教师不读书、不思考,没有低下头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就会出现这种误人子弟的教学问题。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开展达标课、公开课、示范课,有的学校还按教师的年龄开展成长杯、敬业杯、升华杯教学大赛。说到底就是让每个教师有机会展示自我,有机会与别人交流。但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去年我校组织教师讲公开课,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参加,一位女教师找教研主任,说自己的身份证是45周岁以下,但户口本是45周岁,所以,就不用讲了。为什么不愿意让别人听自己的课呢?是缺乏底气、缺乏自信。你穿一件新衣服,是不是喜欢让别人欣赏一番、评论一番、赞美一番?一个教师的课堂好不好,不是封闭起来,不是自我感觉,而是要走向开放、走向学生,与同行平等交流,让实践去做出评判。不敢亮出自己,不愿意与别人共同研究的课,无论如何也不能称得上好课。

东汉哲学家王符在《潜夫论》中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强调优秀的人不羡慕浮华,不虚有其表;有修养的人注重实际,崇尚实干。对教师来说,务实既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西方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作业――从今天开始,每个人每天尽量地把胳膊前后甩300下,并问:“大家能做到吗?”当时学生们都笑了,认为这么简单的要求,都能做到。一年后,苏格拉底问这件事,全班只有柏拉图一人坚持做到了。陶行知曾说过一句精辟的话:“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爱学、善学的教师,才能影响和培养出勤学、懂学的学生。”

对教师来说,读书的积极作用怎么强调也不过分。200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总理视察国家图书馆并发表讲话,他说:“读书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2012年11月9日的《解放日报》刊登了于丹一篇论读书的文章,她认为读书要读心,“当一切的阅读和修养归于一颗心的时候,我们就同时拥有了整个世界”。阅读能使教师摆脱生命的漩涡,唤醒并开发内心生长的力量;阅读使教师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着他理解驾驭教材、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真诚、深刻和丰富的课堂,带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书籍的润泽下,教师才能真正地拓宽视野,厚实底气,提升素养,才会有灵动的课堂。

三、基于追求学校卓越,我们的管理应该做什么

学校管理说到底就是让与学校相关的资源和所有教职工为学校的发展释放正能量。校长必须敏锐地发现“发展的窗口”,通过发展课改、强化管理、打造特色等方式,或错位发展,或弯道超越,或项目突破而异军突起。校长应当在做优质量、做响品牌、做好校园文化上下功夫,在管理上形成自己超前的思维、独特的思路。要用好“四官”,即多用眼去看,拓宽视野;多用耳去听,在不同声音中选择出悦耳的东西;多用心去想,让每一项决策都符合规律;多用嘴去说,讲什么话,对谁讲话,怎么讲话,把握有度。

有一篇文章描述学校管理时,用了三句话:着力“走得对”,努力“走得快”,给力“走得稳”。我想,着力“走得对”,就是要把握好方向,在选择路径时要有顶层的设计,也要有底层的基础,做到少走弯路、不走错路才能使弱校、边缘校由边缘变前沿,由后卫变前锋,由跟跑变领跑。努力“走得快”,就是选择最好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办成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给力“走得稳”,就是要不断地寻求不一样的精彩,脚踏实地做好教育的每一件事情。

从实践的视角看学校管理更要注重实践性,因为“怎么做”比“怎么说”重要。问题的解决和素质的提高是追求卓越的基础。最近在一篇讲话中提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教育实践这块土地上,我们理应成为守土的优秀之人。什么是优秀的人?我认为,思考+感悟+行动=优秀的人。愿优秀的团队创造出优秀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