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看透虚实巧答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看透虚实巧答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虚实结合是我国古诗词中惯用的表达技巧。诗歌中的“虚”,是指仅凭直觉看不见,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来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它包括幻境、梦境、已逝之景和想象之境。“实”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结合是指虚和实二者之间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相互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是高考长久不衰的考点。如何破解这一难点,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根据实景挖主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辅相成而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主旨;有时则互为相反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主旨;有时则只需把握实景就能把握全诗的主旨。例如: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景,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离愁别绪,通过溪桥、细柳、春草、暖风等实景反衬作者哀情;通过眼前实景“春水”联想到离愁如春水一样绵长,则是作者在直抒胸臆。这些实景充分表现了本词的主旨。

着眼虚景求真意

诗贵含蓄。诗人的情感有时不便直接抒发,诗人往往借助虚景来委婉表达,以虚写实,虚象显实情。这样既拓展了诗的意境,又显空灵雅致,看透虚景亦能发现诗的真意。例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诗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是虚景。“遥”字渲染诗人与长安相隔之远,可见思乡之切。“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应傍战场开”让人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垣间,一丛丛寂寞开放。此虚境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之情。

参透景语悟真情

有些古诗词全篇都是实景语言,不露一字情意,但其意深远含蓄,令人回味。如何慧眼看透这实景背后的内容呢?一是从写作背景入手分析诗作的创作意图;二是从诗人选用的意象入手突破,领悟其潜在的意思。例如: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遣使来南宋贺岁,作者奉命送金使北返,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这首绝句句句皆是实景,但分析写作背景不难看出,诗人是借眼前之景抒心中之情。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言在此而意在彼,实景与虚情巧妙结合,浑然天成。

弄清了虚写、实写与主旨的关系,对解答高考题目而言,无疑是一条捷径。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赏析诗中尾联运用的表现手法。

题大庚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燕,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2. 赏析下面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冬夜听雨戏作

陆 游

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忆在锦城歌如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注:诗人时年54岁,告别军旅回到故乡。

3. 阅读王昌龄诗,赏析其最突出的表达技巧。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4. 阅读杜甫诗,思考诗人运用虚笔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5. 阅读下面的宋词,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赏析其独特的表现手法。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 虚写。想像明晨登岭回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希望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人,抒发诗人对家人思念之情。(“应”字说明了这一点)

2. 虚实结合。一、二句实写眼前雨景,三、四句“忆”当年在锦官城军旅生活,是虚写。诗人以如今的悠闲反衬军旅生活的豪迈,表达对当年军旅生活的向往。(“忆”字说明了“虚”写)

3. 虚实结合,一、二句实写江楼送别,抒发凄凉之情,三、四句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猿声入梦,表达凄清惆怅之情。(“忆”字说明了三、四句是虚写愁情)

4. 后四句是虚写。既写出了马的骁勇,又虚写了作者的志向,抒发诗人驰骋万里、建功立业的抱负。(古诗写物,多以物喻人)

5.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出浓重的思念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6. 虚实结合。一、二句写实景,勾画诗人默然呆坐、孤灯只影的形象,表达了思家的孤寂心情。三、四句虚写家人思念远行之人,反衬思乡心切。(“想”“应”暗示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