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贾春祥的百姓情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贾春祥的百姓情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1月19日,北京。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杭州市下城区劳动保障局局长贾春祥等47人,接过了代表劳动保障岗位最高级别的“全国劳动保障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与奥运会一般,这个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的殊荣,四年才选一次。整个浙江省80多个地、县(市区)中仅三人饮誉,贾春祥是杭州地区唯一的一位。

贾春祥的一路可谓光环无数、鲜花不断。自2001年10月主政杭州市下城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任党组书记、局长5年来,该局就多次被授予“杭州市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贾春祥本人也被评为杭州市劳动保障系统先进工作者、社区教育先进工作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2002年,又被评为浙江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工作者,先后15次被拱墅区和下城区评为“优秀公务员”。至今,贾春祥已多次担任区人大代表,区委委员。此次荣获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最高荣誉,可谓是贾春祥从业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早春二月,记者走进了杭州市下城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开始探寻贾春祥殊荣背后那些非同寻常的故事。

“知民所需,急民所急,才能办好老百姓的事情”

2001年到劳动保障系统工作前,贾春祥曾在乡镇领导岗位工作多年,这为他谙熟基层百姓、了解民间疾苦奠定了坚实基础。1984年4月起,贾春祥在杭州市拱墅区半山镇担任整整9年的镇长。期间,曾为3万半山人民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四处奔波。1986年前,半山百姓喝的都是钢铁厂的自制水,水质差、致病率极高。贾春祥多次上书反映这件事,可有关部门认为杭钢是省级企业,这个问题难以解决。“我就找到杭州市的领导,跟他们说,不光杭钢职工要喝放心水,半山3万居民也要喝放心水。”经过整整3年的艰辛协调,贾春祥为民请命的拳拳之心终于感动上苍,杭州市答应由半山镇政府牵头,集资460万,铺管输水。不久,洁净的自来水终于在半山溅起了欢乐的笑声。

1992年,贾春祥调至杭州拱墅区康桥镇任书记、镇长。为民多办几件实事仍是他恪守不变的信条。初到康桥,“就感觉交通状况差,投资环境不佳。”好不容易请来企业落户,到了康桥,便都“望路兴叹”。康桥是历史上著名的“鸡乡”,要使传统农业镇向现代乡工业城转变,交通是保障。俗话说“若要富,先修路”,仅仅9米宽的小道又如何能满足镇里发展经济的要求呢?修路架桥就成了贾春祥到康桥后开烧的第一把火。然而,修路需要4800多万的资金,向谁去筹?如何去筹?成了当务之急。为此,贾春祥多次到市里化缘,都以“不是市区道路”为由被挡驾回府。面对困境,贾春祥又大胆将目光投向浙江省交通厅,从解决320国道杭钢进出口车流量大、交通事故隐患多、在康桥修路能有效为其分流为突破口,成功筹集到省交通厅620多万修路款。一个乡镇的修路资金由省交通厅落实,这是有史来的第一次。如今,你行走在康桥镇,可以看到两条30余米宽、凝聚着贾春祥执政智慧的大马路,在康桥镇上蜿蜒向前,激励着康桥人民不断进取。

1996年后,贾春祥又赴拱墅区东新街道石桥镇担任领导,期间,大力发展现代社区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政绩,深得百姓信任与好评。

谈到这16年的基层工作,贾春祥感慨:“为官一方,知民所需,急民所急,为民请命,办好老百姓的事情,才会有执著和激情,也会有取之不尽的智慧。”

“劳动保障工作要设身处地替群众着想”

2001年,贾春祥上任杭州市下城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局长后,不断探索劳动保障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经常深入街道、社区(村)和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带领工作人员宣传相关政策,使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等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一位来自基层的干部,贾春祥深知百姓疾苦。杭州下城区武林街道劳动保障站站长沈春鸿对记者说:“只要没有要事缠身,贾局长几乎每月都来参加站长例会,与大家一起研究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想办法。”朝晖街道劳动保障站站长詹伟勤也说:“贾局长在作决策前,经常跟群众座谈,到基层了解情况。”

在贾春祥与基层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武林街道劳动站为6000多失业人员设立了“就业直通车”橱窗宣传板块,每周更新招聘信息,挨家挨户对失业人员的情况进行上门摸底,与辖区企业建立共建机制,给失业人员指点了一条明路。朝晖街道则在杭城首次推出了专门针对失业人员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在全市得到推广。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关系中的主要关系之一”

谈到近几年的就业工作时,贾春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关键,是社会关系中的主要关系之一。”为做好就业工作,区劳动保障部门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全市率先形成了市、区统一领导、各街道劳动保障站和社区服务室为依托、辐射楼道家庭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五级服务”长效动态工作机制,建立“春风常驻”机制,成立“春风常驻领导小组”,创建“春风就业社区”;2005年,在全区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实施了“送政策,送资金,送岗位,送培训”的“四送”政策;同时,通过“企业下订单,培训机构出菜单,政府来埋单”的培训模式,为一批就业困难群众解决了困难,也及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为了帮助失业人员重拾起生活的信心,我们劳动保障工作,还经常伴随着做人的思想工作。”贾春祥语重心长地说。武林街道安吉社区有一位50岁的下岗职工,自从离开工作单位后就一直呆在家中,同爱人一起服侍老母,平时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生活困难。劳动站好不容易给他介绍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他却不肯接受。理由是,要呆在家里照顾母亲。我们就多次上门做他爱人的工作,让她一人照顾婆婆,男人做保安也可以补贴家用。上门说了多次,终于使他完成了再就业。

朝晖街道,有一个整日沉溺于酗酒的失业人员。有一次,他宁愿拿车费买酒喝,也不愿用来坐车回家。因为长期酗酒,父母将他遗弃,妻子也离他而去,家里几乎没有经济来源。“这样的人,他家人可以不管,但我们不能坐视。”朝晖街道劳动保障站站长詹伟勤说,“经多方联系,街道安排他去一家饭店洗碗,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他的坏习惯也渐渐改了,人也变得开朗了,前两天还给我们站里写来保证书,说以后再也不喝酒了,一定要把工作做好。”采访过程中,记者深深感到,对于下岗居民的再就业,街道劳动站有时经常是“皇帝不

急,太监急”地上门做工作,鼓励他们再就业,如此举动,未免叫人费解。“武林街道目前还有一万多人待岗家中,我们的工作如果有一两户的失误,应该算不了大事,因为只有万分之一,但对于那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贾局长掰着指头给我们算这笔账。

近四年来,下城区新增就业岗位6.42万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5.58万人,真正实现了“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的目标,形成了帮扶救助的强大合力,把“一季春风”变成了“四季春风”。2005年,区里又开展了全省SYB创业培训试点,通过引进和推广国际上先进的创业方法,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和后续技术支持服务,探索出了一条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新路子。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贾春祥始终强调,社会保障是化解职业风险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他向记者回忆道,1992年开征的农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不够科学,交费享受过低,不能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失地的农民又失了业,如果再失去社会保障,将会形成社会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早在石桥镇担任领导期间,贾春祥不停地在思考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调任至劳动保障系统工作后,贾春祥义不容辞地接过了这个烫手的山芋,把农村养老保险由民政局转到劳动局。这一举措,如春风送暖般荫及着当地农民。

2002年下城区率先在全市实施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养老保险的并轨,基本完成“农保转社保”工作,使区里所有失地农民实现城镇保险(障),成为全省落实完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最具体,最全面的地区。2005年末,下城区又落实了征地农专非人员2.1亿元的补贴政策,使全区13250名农转非人员全部参加了杭州市的“五险合征”,切实减轻了农民的参保压力,传统农民“养儿防老”的方式转变了,解除了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后顾之忧。2006年底,下城区1326个农民实现每月960元的同城待遇。

用创新的思路,解决民生新问题

贾春祥心中还念念不忘下城区6万名退休老人。让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每个儿女的心愿,也是贾春祥为下城区老人许下的承诺。

贾春祥创造性地推出“阶梯式管理,分层次服务”的工作机制:在2006年实施了修建一所“下城区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开办了一所浙江老年大学下城分校;开发了一批助老助残岗位;投入153万元购置了两辆金龙大巴车服务老人;创办了每月一期的《金晖下城》报的“五个一”工程。同时,还组建了空竹、舞蹈、登山等老年活动团队,丰富老年居民的业余生活。对此,全区老人满意率达97%以上。

面对劳动关系出现的新情况,下城区劳动局针对欠薪、投诉引发的社会矛盾,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在2004至2006三年中,建立完善了劳动保障预警机制、企业欠薪农民工生活应急周转金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三年来,启动最大一笔应急周转金达42万元,460多百姓受益;2006年,劳动局及时启动应急周转金3.7万元,平息了外企恶意拖欠民工工资的事端。这一制度的施行在全省范围内创立了解决民生新问题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