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邹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邹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接触最为广泛,最有活力,最吸引师生关注的一种文化。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健身,健心,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体育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完善心理特质;能教给大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体育参与态度,动机,兴趣和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意识,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文化层

高等学校作为文化教育单位,它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文化活动都包含于高校校园文化中。加强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于抢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拓展体育教育的功能,推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1.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

1.1我国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体育工作普遍开展得较好,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及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高校注重了对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道德,体育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历史和传统文化及人们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却很少有高校把体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建设学校文化的角度对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进行整体构思和施行,尤其是没有能作到将体育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得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在高校教育中难以获得应有的地位。

1.2场馆器材是高校体育活动的载体。学生的兴趣往往来自于对场地器材的满足,简单的奔跑和机械的重复已难以满足大学生的体育欲望,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激增,加上土地资源的限制及经费投入的不足,我国许多高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已满足不了时代的发展和学校体育的需求。目前,虽然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但由于管得过多、过死,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较低,以致许多体育设施形同虚设。离开场地器材的体育运动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体育文化物质层面建设应高度重视。

1.3体育教师在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无疑是最积极,最稳定的因素,因此,体育师资力量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质量。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体育教师的队伍没能同步发展,师资数量的相对减少,给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还存在不少问题,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在一些院校体育教师“二次学习”的机会不多,故而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缺乏科研意识,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未能跟上现代教育思想发展的步伐,造成了他们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漠视;部分体育教师受商品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蚀,未能真正树立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造成了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轻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的周期要比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长得多,难度大得多,因此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

2.1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层居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主导地位,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核心所在,其中体育观是体育精神文化层的本质和核心,它决定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目标。体育观是个人或社会对体育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或看法,它决定着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体育观受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态度倾向,观念形态,思维方式及个体需要,志趣等的影响。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不应只局限于个人发展的某个阶段,而应贯穿于人的一生中,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高校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将过去只调学生在校期间短期效益的体育观跃升到追求长远效益的高度,必将有利于大学生进入社会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2高校体育工作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培养体育兴趣和习惯,提高锻炼的能力,塑造强健的体魄,为自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高校体育教育应从以下两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1)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强调体育意识教育。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较多地注重增强学生的体质,强调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忽视了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一是在教学中要增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受到良好的体育思想教育,成为身心俱健的人才;二是把当前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2)加强体育理论的传授,推进体育实践教育,全方位地培养体育意识。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发展,大学生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丰富使他们摆脱了对体育现象直观的思维方式,这一阶段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对转变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良好的体育道德,体育行为习惯是高校体育文化精神层面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场所,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体育活动,尤其是团体的竞赛活动,进行品德教育,更适合青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尤其是结合各种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更能较全面地实现对其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培养。因此,高校体育作为一种进行教育和善度余暇时间的手段,对于防止和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有其独到的作用。

2.4体育文化素养包括:①体育知识: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身体锻炼与评价知识、竞技运动知识等;②体育技能:基本运动技能、身体锻炼技能、娱乐体育技能等;③体育意识:对体育的认识、理解、参与意识。长期以来,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一直存在着以追求外在目的为最终目标的倾向,过于注重暂时的体育实际效果,忽视了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高校体育根本的职能应该是对学生科学锻炼身体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以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所以,体育文化素养这一教育环节是现代高等体育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

2.5课余体育运动队是广大学生自愿参与以健身和康乐为目标的体育组织,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织的。体育运动队还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参与者的自愿性,二是活动过程的主动性,三是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四是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五是活动目的的多样性。高校建立课余体育运动队是对高校群众体育活动形式的一种完善和补充,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己从过去单一的生理教育扩大到生理、心理、社会等综合教育范围,由单纯提高学生体质扩大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更大领域。课余体育运动队无论是在锻炼时间、活动内容,还是在锻炼的实效性上都远远超过了体育课的功能。因此,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课余体育运动队,是实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3.结论

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高校体育文化多维功能的发挥;有利于高校良好的体育风气的形成;有利于高校校风,校貌的建设;有利于优化高校的育人环境;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文化资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构建发展模式,从整体上把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找准现实中的热点,建设中的难点,发展中的最佳点,建构高品位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使其在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中发挥独特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卢元镇.世纪之交体育运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体育科学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