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体化生产和分割生产的经济学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体化生产和分割生产的经济学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一体化生产分割生产是两种重要的国际分工生产方式。本文借用经济学工具分析了这两种生产方式,得出结论:一体化生产的国际分工比自给自足生产节约成本,而分割生产又比一体化生产方式节约成本,分割生产是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入的表现。最后,提出了对我国东部地区企业采用分割生产,提高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一体化生产;分割生产;国际分工;成本

国际分工是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H-O理论从国家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论证了国家分工的基础,认为每个国家应专业化生产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这是产业间的国际分工,是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之一,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其生产方式是一种“integrated production”,即一体化生产,指的是某产品的生产完全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一国或地区内完成。然而,过去的二十年中,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发展更是迅速。然而,有研究表明,贸易壁垒的降低并不能完全解释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其中至少一半的国际贸易与分割生产有关(Yi,K-M,2003)。分割生产,fragmented production指的是,当产业技术的发展使得分割生产成为可能时,由主导企业在价值链的某一环节找到自己的定位并进而获得该环节的市场份额和分工利益,然后将价值链的其他环节通过区位选择分解到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完成。也就是说,企业不一定要像传统意义上的垂直一体化厂商那样去完成产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他们甚至可以不生产任何产品,他们可以仅选择在产业链的上游或下游位置(如耐克公司只负责设计或品牌零售,生产由越南、中国等国家的厂商完成)进行竞争,或者只提供关键的生产部件(如半导体行业中的英特尔公司)。也就是说一体化生产过程逐渐开始分割成不同片段,并在不同地区完成。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对当前国际分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在改变着产业分工格局。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这两种生产方式,从而得出启示。

一、基本假定与图形介绍

本文分析中仍遵循2*2*2模型,即假定两个国家(N1国和N2国),两种产品(X和Y产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1.图1中,直线AB和CD分别是两国家N1和N2等单位成本线,公式为:Lw+Kr=1,其中L为劳动投入系数,K为资本投入系数,w为工资率,r为利率。等成本线的斜率为-w/r。从图1中可以看出,两国的等成本线AB的斜率大于CD的斜率,即wN1/rN1>wN2/rN2。因此,相对国家N1,国家N2为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国家N1为资本丰裕的国家。

此外,过直线AB和CD交点的直线OS上的点是两国等成本线的交点集合,过OS线上任意点做N1国和N2国的等成本线,此时两国等成本线所代表的成本是相等的。如:过直线OS上的任意点m,做N1国和N2国的等成本线E2F2和G2H2,此时两等成本线所代表的成本相等,都为m点的成本,记为cm过直线AB和CD交点。

2.图2中,曲线X1和Y1分别是产品X和Y的等产量曲线。如果在任何形同的要素价格下,X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Y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则称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品Y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冯德连主编的《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较详细的介绍了对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判断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的等产量曲线形状的差异,在此我们不再赘述,其结论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等产量曲线更偏向于K坐标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等产量曲线更偏向于L坐标轴。因此,从图2中产品X和Y的等产量曲线形状可以看出:相对于产品Y,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品Y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二、“一体化”专业分工的经济学分析

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下,当国家N1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国家N2为劳动力丰裕的国家。产品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品Y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根据要素禀赋理论,N1国应专业化生产X产品,也即X产品应完全在A国生产。具体分析如下:

从图2中可以看出,产量为X1水平的X产品的生产在N1国生产,最低成本的生产点在其等产量曲线X1与成本线EF(直线EF与OS相交于n点)的切点a处,所要求的成本为Cn。而如果产量为X1水平的X产品的生产在N2国生产,最低成本的生产点其最低成本在其等产量曲线X1与成本线EF的切点b处,所要求的成本为b点所在成本线G1H1所代表的成本,由于成本线G1H1高于成本为Cn的成本线GH(直线GH与OS相交于n点),所以,成本线G1H1的所代表的成本也必然大于Cn。也就是说,产量为X1水平的X产品最低生产成本,N1国将低于N2国。

同样的道理,可证明,产量为Y1水平的Y产品生产成本,N2国将低于N1国。

所以,N1国应专业化生产X产品也即X产品应完全在A国生产,因为其同样的X产出N1国生产成本更低。N1国所需Y产品应从N2国进口。同样,N2国应专业化生产Y产品也即Y产品应完全在N2国生产,因为其同样的Y产出N2国生产成本更低,N2国所需X产品应从N1国进口。

一体化生产方式下的国际分工表现为产业间的国际分工,即不同的产业分布在要素禀赋不同的国家(地区)。如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玩具等产业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以中国为代表的劳动力丰裕的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密集型产业飞机和宇宙航天等产业主要集中在以欧美为代表的技能丰裕的发达国家。这种专业化分工使得世界总产出一定的情况下,为获得这些产出所付出的成本比未分工条件下更低,或同样投入,世界总产出却因国家间的专业化分工而增加了。

三、分割生产的经济学分析

直线OS为是国际分工临界线,它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方式。这是因为,两国单位等成本线下的最高产量是与其相切的等产量曲线上。可以证明,如果切点在OS的左方,该产品就是资本密集型(以纵坐标为资本K为例),应由资本丰裕的国家来生产。而另一国要想达到该产量水平,将需要更大的成本。反之,如果切点在OS的右方,该该产品就是劳动密集型(以横坐标为劳动L为例),应由劳动力丰裕的国家来生产。这部分可以结合图2来理解。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资本密集型产品X应完全在资本丰裕的N1国生产。现假定产品X的生产工序可分割为X1和X2,其中,X1的生产是资本密集型环节,X2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环节。产量为X1的X产品生产是由X11和X21矢量组合而成,见图3。产品X产量为X1的最优要素组合比例(即成本最低)在点X1处,在直线OS的左方,说明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它的矢量X11在OS线左方,是资本密集型环节,和X21是劳动密集型环节。在技术已允许分割生产的条件下,分割生产比一体化生产的成本更低。具体分析如下:

产品X若不进行跨国分割生产,则X11在N1国生产的成本为过X11点的成本线A1B1代表的水平CA1B1,同理,X21在N1国生产的成本为CA2B2。即一体化生产的总成本为CI=CA1B1+CA2B2。

产品X若进行跨国分割生产,X1应在N1国生产,X2应在N2国生产。X11在N1国生产的成本为过X11点的成本线A1B1代表的水平CA1B1,X21在N2国生产的成本为过X21点的成本线C1D1代表的水平CC1D1。即分割生产的总成本为CF=CA1B1+CC1D1。过N1国的等成本线A2B2与线OS的交点t做N2国的等成本线C2D2,则两等成本线所代表的成本水平相同,即:CA2B2=CC2D2。从图中可以看出:N2国的等成本线C2D2高于等成本线C1D1,即CC2D2>CC1D1。因此,CI=CA1B1+CA2B2>CF=CA1B1+CC1D1,即产量为X1产品X的生产,采用分割生产的方式的总成本要低于一体化生产。

四、启示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为了获得全球竞争力,纷纷开始战略调整,将附加值低的产品生产工序、环节外包给他国,或到他国投资设厂进行生产,自己只保留产品的研发、设计或营销等附加值高的环节。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产品内贸易比重的大幅增加和外包业务的快速发展。这些行为就是分割生产方式的重要体现。分割生产在汽车、家电、计算机、服装、玩具等诸多产业部门获得了相当普遍的发展,近年来,产品生产工序中设计、研发等以往被认为是不可“分离”的环节也开始加入到国际生产分割的行列。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分割生产是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入的表现,比先前出现的一体化生产的成本更低,对我国企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企业相对成熟,并面临着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因此,我国东部地区企业选择在不同地区进行分割生产,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有利于其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同时,这些一体化企业通过将某些生产环节纵向分离,实施业务归核,将低附加值的业务环节剥离而成为核心企业。分割生产不仅没有使原来的一体化企业因失去“肢体”而使经济规模有所萎缩,反而将会大大增强了对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同时,通过分割生产,也有利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实现产业上位。因为如果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原则和传统的产业间分工模式,只有当产业完全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时,中西部地区才可能有优势,才可能发生产业的区际转移,中西部地区才可能承接该产业。价值链分割生产分工方式是将不同的生产环节放在要素禀赋不同的地区来生产,这就增加了中西部地区参与东部产业生产的机会。总之,分割生产方式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企业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张少军.总部经济、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9(6).

[2]胡邵玲.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研究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6(5).

作者简介:任金玲(1979-),女,经济学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贸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