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平面几何中几个最值问题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平面几何中几个最值问题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67-02

在最近几年各省市数学中考试卷的最后一道综合题中,出现了一些最值问题,这些最值问题的提出通常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二次函数的知识综合在一起,但问题往往不能用函数最值的知识去解决,新课程的教材中又找不到相关练习,因此,这些最值问题给学生的中考答卷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实际上,解决这种最值问题用到的都是平面几何中的知识,并且它们的解决思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笔者在初三总复习阶段,对平面几何中常见的几个最值问题先抽取出它们的一般化几何模型,集中起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然后再加以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几个最值问题的一般化几何模型

1.已知直线l及其同一侧的点A、B,在直线 l上有一个动点P,当点P在什么位置时,能使PA+PB的值最小?

解析:作点A关于l的轴对称点A′,连接A′B,交直线l 于点P,则AP= A′P ,所以AP+PB=A′B。当点P在直线l上其它位置时,AP+PB= A′P+PB, 这是点A′、B′之间的折线长,根据“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可得,AP+PB= A′P+PB> A′B。

所以,当点P是直线A′B与直线l 的交点时,PA+PB的值最小。PA+PB的最小值就是A′B。

2.已知直线l及其同一侧的点A、B,在直线l上有一个动点P,当点P在什么位置时,能使 AP-BP的值最大?

解析:作直线AB交直线l于点P,则 AP-BP=AB ;当点P在直线l上其它位置时(如图),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得 AP-BP< AB。

所以,当点P是直线AB与直线l的交点时, AP-BP的值最大, AP-BP的最大值等于AB。

3.已知线段AB和AB外的一点C,在线段AB上有一个动点P,当点P在什么位置时,能使点A、B到直线CP的距离之和最大?

解析:设点A、B到直线PC的垂线段分别为AM、BN 。过点C 作线段AB的垂线,垂足为P,则AM+BN=AP+BP=AB;

当点P在直线AB上其它位置时(如图),根据“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可知AM<AP, BN<BP,则AM+BN<AP+BP=AB。

所以,当点P是过C点的垂线段的垂足时,AM+BN的值最大,AM+BN的最大值等于AB。

4.已知在平面内有两条直线m 和n互相垂直,线段AB与直线m 、n没有公共点。在直线m 、n上分别求点M、N,使AM+MN+BN最短。

解析:作点A关于直线m的对称点A′,作点B关于直线n的对称点B′,连接A′B′,分别交直线m 、n于点M、N,则AM+MN+BN= A′B′。

若点M、点N都在其它位置时,则AM+MN+BN=A′M+MN+B′N,这是点A′、B′之间的折线长,根据“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可得AM+MN+BN=A′M+MN+B′N >A′B′。

所以,当点M、N是直线A′B′与直线m 、n的交点时,AM+MN+BN最短,AM+MN+BN的最小值等于A′B′。

最值问题也是动点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思想来分析问题,并从这些问题的解法中总结它们的的共同特点,掌握规律,又要注意区分这几个问题在条件、解法上的不同之处,避免混淆。

二、几个最值问题的应用

解决以上四个最值问题用到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图形性质,如线段的性质、垂线的性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轴对称的性质等,但是由于解决这些最值问题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对思维的深刻性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它们往往与二次函数的知识综合在一起,成为中考数学的压轴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问题情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要把平面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与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区分开来。这样,学生在解决此类综合题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迅速而又正确地找到解题的思路。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

例1:已知直线y=■x+1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D,抛物线y=■x2+bx+c与直线交于A、E两点,与x轴交于B、C两点,且B点坐标为(1,0)。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动点P在x轴上移动,当PAE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

(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M,使|AM-MC|的值最大,求出点M的坐标。

解析:此题的第(3)问是把上文一般模式中的第2个最值问题放在了二次函数的问题情景中,由第(1)问确定的抛物线解析式y=■x2-■x+1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因为B、C两点关于直线x=■对称,所以,MC=MB。要使|AM-MC|最大,就是使|AM-MB|最大。所以,当A、B、M在同一直线上时,|AM-MC|的值最大,|AM-MC|的最大值等于AB。 由A(0,1)、B(1,0)容易得出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1,所以,直线AB与对称轴直线x=■的交点就是M(■,-■)。

例2:以矩形OABC的顶点O为原点,OA所在的直线为x轴,OC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3,OC=2,点E是AB的中点,在OA上取一点D,将BDA沿BD翻折,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

(1)直接写出点E、F的坐标;

(2)设顶点为F的抛物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P,且以点E、F、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x轴、y轴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如果存在,求出周长的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此题的第(3)要使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只要FN+NM+ME的值最小即可。由上文的一般模式中第4个最值问题的分析可知,作点E关于x轴的对称点E′,作点F关于y轴的对称点F′,连接E′F′,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M、N,则点M、N就是所求点。容易得出BF′=4, BE′=3,所以, FN+NM+ME=E′F′=■=5。

又EF=■=■,所以,FN+NM+ME+EF=5+■,此时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值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