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上好高中信息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上好高中信息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教什么,如何教,如何在学生基础差异大的情况下找到一些教与学的平衡点,让高中信息课程在不同起点的学生中引起共鸣等等,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客观条件的局限,造成了该课程在地区教育教学水平发展产生不平衡,导致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平衡。分析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难题,就要充分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该课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自主学习;分组;任务驱动;教学评价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开学伊始,信息课老师一片怨声载道,原因是课程无法按课程进度计划进行,学生基础差异明显,零起点学生占班级比例不少,究其原因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地位不清晰,导致信息技术课程在多数学校未被重视,甚至漠视到取消。

(2)教材内容不系统,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均显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3)评价体系不健全甚至缺失。

二、针对以上问题,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该建立怎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每个在职的高中信息教师一直探究努力的方向。我就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出的方法如下

1.分组学习法

起点高,基础好的学生犹如热水,起点低甚至是零起点的学生犹如凉水,如何让一杯凉水和一杯热水很好的融合,变成温度刚好甚至更热的一杯水呢?根据对多年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和该年龄段的性格特征分析,分组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打破常规又值得尝试的学习模式。

我所描述的分组模式主要是小组形式,就是将学生在高一开学开始按班级分成若干个组:由基础扎实,操作能力强的优等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过信息课的中等生;零起点的差生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分组。

就我校而言,在班级中各个水平阶段所占的学生比例大致为:优:1/5;中等:3/5;差:1/5。根据这个比例,将班级学生按总人数分为若干个5~6人小组,由1个优等生担任组长,3~4个中等生及1个差生为组员。组长的职责就是带领组员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担当一定的职责。在平时的评价机制上采用的还是小组之间评比。这样一来,由优等生担任“小小老师”的模式下,学生之间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刺激了学习的主动性。这种分组式的互动学习模式使得差生敢问,敢学,敢动手,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很好的抑制了因差异带来的厌学情绪。

2.任务驱动法

结合分组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可以发挥最大作用。所谓任务驱动法是指:根据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较强的特点, 将教学内容巧妙任务化,在营造的情境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通过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知识或形成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还是主要倡导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多层次任务,任务设定由简到难,逐层递进,通过分层的任务设置与同学间的分组合作学习机制相结合,教师扮演的是学生的启蒙者的角色。如在某个操作前或操作后提出问题进行指引,对出现的问题,应如何解决,步步深入,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情况将学习任务设置为3个层次任务: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和扩展任务。每节课只要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给部分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完成所要达到的提高任务和扩展任务,并且进行互相激励。

3.自主学习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调对实践操作做思辩性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引入新型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彻底颠覆传统教育形式下教师为主题的教育模式,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谓自主学习法,就是在某些没有作为教师教学内容的知识,而某些学生又想获得。老师既没有时间和条件仔细讲解,又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充分使用现达的信息网络,获取最有效的学习资源,自己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就是自主学习。

4.有效的教学评价模式

评价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作品展示是教师进行评价的最佳平台。在学生展示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作品的优缺点,再让其他学生根据该生所发表的评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的看法。遵循多元化、公平性、激励性原则,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成果客观、公正地评价出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的教师关心学习操作的结果,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与引导;有的教师拼命追求学科技术与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该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造成学生机械学习与无趣学习,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这些问题仍需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但不论如何改变现有信息技术课程地位是解决一切存在问题的根源,是社会、家庭、学校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Carol.Marrra Pellectier.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李志厚等.学习论与新课程学习理念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