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糖人”新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糖人”新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0年前的中国人绝不会想到,糖尿病这种“富贵病”会在中国成为一大公共健康难题,困扰上亿国人。在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样本中,根据国际最新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约1.139亿人。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已分别达到14.3%与10.3%。男性和女性的糖尿病发病率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而且,糖尿病在超重及肥胖的人群中有着更高的发病率。可以推测,糖尿病将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若不加以重视,不迅速采取预防性措施,可能面临大规模的慢性病流行。

发病呈“井喷”之势

回顾过去30多年,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增速令人吃惊,尤其是2000年后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呈现出加速增长趋势。数据表明,198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不到1%。1994年及2000年至2001年间开展的全国性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5%和5.5%。但到了2007年,中国糖尿病人数大幅增加。当年开展的全国性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达9.7%。2010年,从成人患病率上看,中国(11.6%)与人们印象中肥胖问题非常严重的美国(11.3%)已不相上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内分泌科主任李玲说:我国糖尿病的流行可以用“井喷”这个词来形容,是突然一下子增高很多。80年代,几乎很少能找到糖尿病病人,而如今,每天都有约16000人成为糖尿病患者,有约3000人死于由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并且,这种趋势还将一直延续下去。有研究随访了糖尿病的“后备军”人群,观察了20年,有91%的人都变成糖尿病了。也就是说糖尿病前期的病人,如果不管他,差不多都得变成糖尿病。可以想象,再过十年,我国的糖尿病人群将会多么庞大,而如此庞大的糖尿病队伍恐怕就是医疗体系不能承受之重了!

中国人是易感体质

为什么糖尿病在我国呈现“井喷”之势呢?李玲主任说:原因很多,其实这首先是我们的民族特点决定的,本来我们的人种,遗传基因背景就是糖尿病好发,再加上现在出现很多新因素,所以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

食多动少:糖尿病与不良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饮食明显增加,简单来说就是吃的太好了。在饮食结构改变的同时,现在人们的运动量大幅度减少,以前我们是自行车王国,现在快成汽车王国了。很多上班族久坐少动,很多人买个菜都得开车去,只要有电梯,绝不爬楼梯,哪怕是一层楼。少动多食,这样导致肥胖增加,实际上现在肥胖也是咱们的一个普遍问题。摄入多、消耗少,进而发展为糖尿病。

老龄化加历史因素: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糖尿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虽然目前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但糖尿病患者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中老年人依然占多数。另外,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同一批遗传背景下的小老鼠,其中给一部分小老鼠喂不饱,另一部分正常喂,而过一段时间后给全部的小老鼠都大量喂食,结果显示,之前喂不饱的那部分小老鼠比正常喂食的小老鼠得病的概率要高。这正如我国的特点,不少人过穷日子时食物、营养等匮乏,生活水平提高,日子好了之后开始大吃大喝,恰好这批人现在又到了糖尿病的高发年龄,所以导致糖尿病集中爆发。

精神因素: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工作、学习、晋升等竞争激烈,人们普遍感到压力增大、精神紧张,这些也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空气污染:近年的研究发现,长期熬夜、空气污染、被动吸二手烟、不节制地饮酒等也是制造糖尿病的罪魁祸首,而我国空气污染问题严重,18岁及以上居民吸烟、过量饮酒等行为危险因素普遍存在。

李主任表示,由于有易感基因的存在,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因素复杂作用,必然导致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上升。

2型糖尿病遗传倾向高

对于糖尿病的遗传问题,很多人觉得1型糖尿病是遗传来的,2型糖尿病是后天得的,事实是这样吗?李玲主任说: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它的易感性。1型糖尿病主要与遗传和自身免疫有关,2型糖尿病则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人用双胞胎做过研究,单卵的双胞胎,因为单卵双胞胎遗传的基因非常相似,如果他们都得了糖尿病,那么都得2型糖尿病的机会,可达90%以上,都得1型糖尿病的机会可以达到5%。所以说2型糖尿病似乎遗传影响更明显。

在糖尿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但在很多的2型糖尿病里面,它不是单基因遗传,是一个复杂的遗传疾病,就是多基因遗传的疾病,比如父母都是糖尿病,孩子患糖尿病的可能至少50%甚至达到80%,所以遗传肯定有影响,但是到底是哪个基因起重要的作用,或者哪几个基因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还不清楚。

虽然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明显,但是李玲主任要特别强调的是,糖尿病的遗传只是一种倾向,只是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得糖尿病,但并不是说一定会得,这就得看自身后天是否注意了,同时也提示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更应该比别人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多运动,只要加以重视,是可以避免糖尿病的发生的。

“小糖人”越来越多

5岁的乐乐一直能吃能睡,白白胖胖的非常可爱,可是前阵子她开始不爱吃饭了,人也瘦了一圈,有人说乐乐可能缺钙或者其他元素了,乐乐的父母就给她买了钙片等很多补品,可一直未见好转。看着乐乐一直瘦下去,乐乐妈只好带她去医院检查,走了两个科室后,经医生建议到了内分泌科检查。最后的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乐乐居然患上了糖尿病!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糖尿病应该属于成人病,但是近年来“小糖人”却越来越多,且同成人糖尿病一样,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李玲主任说:国内一家医疗机构调查显示,1995年至2010年间,我国儿童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升高,其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2.5倍。以前儿童糖尿病1型的多,而现在2型糖尿病已经超过了1型。儿童1型糖尿病大部分都是由于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了胰岛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而儿童2型糖尿病与孩子生活环境改变、长期摄取过多能量和缺少运动有关。现在很多孩子爱吃洋快餐等高热量、高油脂而又难消耗的食物,而且独生子女多娇生惯养,吃得多,活动少,体重上升得特别快,另外,超负荷的学习和缺少体育运动等都是儿童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的原因。

三分之二患者无症状

54岁的徐先生自认为身体非常健康,可前阵子他突然发现自己吃饭前添了心慌、手抖、头晕、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每次他感觉到“低血糖症状”时吃点东西,症状就缓解了。可最近这种症状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徐先生琢磨着该不会是心脏出了什么问题吧?于是他去医院做了一个心电图,可是一切正常,医生建议到内分泌科看一下。经过检查,徐先生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这个诊断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糖尿病不是会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吗,我根本没有,而且糖尿病不是血糖高吗?可我是低血糖,怎么会得糖尿病呢?”

调查显示,根据国际最新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群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50.1%。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知晓率仅30.1%,控制率仅39.7%。这个调查最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是,我国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对自己的病症毫不知情;而另外一方面,就算是接受了治疗,大多数人的血糖还是难以控制。

中国人民第306医院副院长、全军糖尿病中心主任许樟荣说:知晓率低是因为现在因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来看病的非常少,大概三分之二的糖尿病病人是没有症状的。如果没有“三多一少”的情况,而又不体检的话,患者可能一直都不去注意。有人说糖尿病就是一个“隐形的杀手”,大部分糖尿病人是因为身体其他部位出现不适,比如有了心血管问题、脑血管问题等去看病才发现有高血糖的,其中很多人都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且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是“百病之源”

李玲主任说:很多人都觉得糖尿病没什么大事儿,不需要特地为了控制血糖上医院治疗,可其实如果血糖控制的不好,随之而来的可能会是可怕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波及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危害极大,因而糖尿病被称为百病之源!糖尿病并发症分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1.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尿中出现酮体,血气有酸中毒,严重者昏迷,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2.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2型糖尿病):血糖异常升高,但尿中可不出现酮体,血渗透压升高,容易昏迷、死亡;3.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种并发症。轻度低血糖时可有心慌、手抖、饥饿、出冷汗等表现。严重时可昏迷、甚至死亡。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心脑血管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皮肤病变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年龄、病程、遗传因素和血糖控制有关,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妊娠、吸烟、长期大量饮酒等因素可加重其发展。所以,通过优化血糖控制,有利于延缓或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但不能完全杜绝并发症。首先,在严格控制血糖时低血糖的风险增加,低血糖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其次,为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治疗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尤其是血压和血脂等。因此,在控制目标中,除了血糖之外,还包括血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尿酸、血粘度、血压、腰围及体重等。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

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和卒中的危险比普通人群高出2-4倍。在所有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中,有80%左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有75%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和首要致死原因。专家表示这数字不是偶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比如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另外还有高凝状态、内皮功能损害、血管炎症……这些共同的易患因素。目前医学界已基本达成了“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等同危险”这一共识,其中美国心脏学会甚至发出了“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的呼声。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7城市、52家医院筛选3513例冠心病患者,发现高血糖比例高达约80%,其中糖尿病近53%,糖尿病前期超过26%。专家解释,很多糖尿病病人表现的都是无痛性的心肌梗死,所以比较难察觉,一般来说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心肌梗死,那么他的预后是很差的。据悉,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相关专家提醒,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应该及早发现并处理高血糖,全面控制危险因素,这样可以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血糖不高,也可能得并发症

血糖控制不理想可能会走向糖尿病并发症,但有的糖尿病患者尽管血糖控制得较好,依然有糖尿病并发症,这是为什么呢?

许樟荣说:首先要明确的是,控制高血糖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这类危急的糖尿病并发症随着血糖的良好控制能得以避免。但糖尿病慢性的血管并发症,如心血管、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病变,这些并发症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同样存在,只不过临床表现和预后有所不同;其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一定的遗传背景有关;第三,我们现在检查的血糖,只反映我们被抽血时的血液里的葡萄糖含量。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高血糖的影响同样是长期的。假如初发病时高血糖没有控制好,若干年后才注重控制高血糖了,那么,治疗效果便会大打折扣;第四,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中,很可能存在血糖波动,忽高忽低;第五,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中,高血糖起着重要作用。但还有一些因素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第六,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除了可以致残甚至致死以外,还可以加重并发症的发展。例如,一次较为严重的低血糖可以引起严重的眼底出血,诱发高血压而导致心衰,我本人就处理过这样的病例。

所以,血糖正常,并不意味着就不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况且,我们许多患者是自以为血糖“正常”,实际上,这个正常或是仅仅建立在空腹血糖的基础上,或是建立在偶尔测1-2次血糖的基础上。有的血糖“正常”则是在已经发生了并发症之后,而患者本人还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有了并发症。

胃转流手术可以治好糖尿病

关注糖尿病的人一定知道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那就是手术。现在比较有名的两种治疗糖尿病的手术一个是胃转流手术,另一个是干细胞移植手术,那么像这样的手术,它能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一些特别有效的作用吗?

李玲主任说:“胃转流”手术是目前唯一被国际医学界认可能够临床治愈糖尿病的医疗手段。

胃转流手术最早是用在减肥手术上,在几年的临床实践中,医生们意外发现这种手术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有一项对22094例患者进行的综合分析显示,84%的2型糖尿病在手术后完全逆转,大多数患者在出院前停止了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而干细胞移植手术到目前来看还是不靠谱的,可以说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今后的希望,但只能说这是一个未来,现在还是差得很远,但是这肯定是今后的方向。

手术严格把关是成功关键

知道糖尿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治疗了,20年的“老糖人”李大爷坐不住了,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医院要求做手术,可是经过检查,李大爷并不符合“手术标准”,在医生的劝说下离开了医院。

李玲主任说:胃转流手术是一种成熟的糖尿病治疗手段。而中华医学会四个学组联合制定的《中国糖尿病外科治疗专家指导意见(草案)》,也已将胃转流手术正式纳入临床常规治疗。它的治疗原理简要地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改变肠-脑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消除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二.改变胃肠内分泌的调节。术后血糖会逐步恢复正常,患者摆脱口服药和胰岛素,糖尿病症状消失,同时还能使一部分糖尿病并发症获得改善,新的并发症不再出现。

那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2型糖尿病病人都可以通过这种手术来治疗呢?李玲主任表示,虽然胃转流手术效果很好,手术简便快捷,创伤小,恢复快,但它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所以并非适用于任何人。一般来说它比较适合BMI(体重指数)大于27,病史一般不超过10年的2型糖尿病病人。而对于糖尿病晚期、胰岛功能衰竭者;严重器质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胃肠道功能紊乱、中重度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病史大于15年或年龄大于70岁,患有严重并发症等都是胃转流手术拒绝的糖尿病患者。

【特别提醒】

在这里李主任也要特别提醒一下患者,胃转流手术需要挑选患者,手术有很严格的适应症,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做。很多非正规的医院借着胃转流手术的光环,不加筛选就为患者进行手术,对患者极为不负责任,这也是很多患者在进行手术后没有效果的原因,因此,患者在选择医院的时候要非常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