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代风水与现代人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代风水与现代人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风水学说,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地植根于传统文化的肥田沃土。风水起源于古老的相地术,是一门历代先民在几于年的择居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是古人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选择宅地、墓地,村落、城市的最佳位置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知识领域。下面就古代风水现代人居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古代风水 现代人居

“东临淇水观鱼跃,西依太行闻鹿鸣”,这是描述古都自然景观的一句名言。自然环境是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和动物界有机结合而成的综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都在追求健康舒适、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而面对全球工业化高度甚至畸形的发展,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恶化,一些通古博今、卓有远识的哲人纷纷就此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高见。他们深刻认识到:自然与人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势不两立,只会两败俱伤;和睦协调,才能求大同存小异,才能双赢。

风水理论的基本取向于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与我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完全一致的。风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就是说人要顺应天道,以自然为本。人只有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才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风水不仅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把大地本身看成一个富有灵性的有机体,各部分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协调,这种大地有机自然观,既是风水思想的核心,也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精华。

说到底,风水就是人类居住、生存、繁衍、发展的生态环境。它包括阳光、空气、水质、气候、土壤、食物、声音、色彩等各种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多自然科学的环境因素和社会科学的感官心理因素,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体的身心健康。“风水”好的地方总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风水”坏的地方总是死气沉沉,荒凉阴暗。。

1.古代风水学的基本思想

众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其表现主要有:(1)靠近水源,便于生活取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2)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3)处于河流阶地上,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能避免受洪水侵袭。(4)在山坡时,一般处向阳坡。半坡遗址即为依山傍水、两水交汇环抱的典型的上吉风水格局。从上古文化遗址情况中还可判断,人们聚居的地区,已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

1.1面南朝阳

风水学强调城市与建筑的“面南朝阳”,这即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又有着非常合理的科学依据。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与《周易》[1]之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周易•说卦》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后世人谓帝王统治国家的方略为“南面之术”,即源于此。

1.2水抱有情为吉

风水学中以河曲之内为吉地,河曲外侧为凶地[2]。《堪舆泄秘》曰:“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水龙经》亦认为,凡“反飞水”、“反跳水”、“重反水”、“反弓水”一类的地形均为凶地,不利于生养居住。所谓“欲水之有情,喜其回环朝穴。水乃龙之接脉,忌乎冲射反弓。”显然,这是古代先民在对河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城乡建筑之关系作了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这一结论与现代河流地貌关于河曲的变化规律是相吻合的。

1.3现代风水学的十大原则

古代风水学说的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正是基于这一追求,在风水理论及其实践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也通过理论思维,汲收融汇了古今中外各门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民俗等等方面的众多智慧,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理论体系--现代风水学。

2.风水学对现代人居建设的启示

2.1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主张天和人既对立又统一,两者之间的关系要不断进行调整,使之和谐协调。天人皆物。天是自然之天,人事自然之人,天和人都是物,都在运动,都遵循阴阳之道。人顺应天,求得天人合一,人就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达到国泰民安。人天调谐。所谓“天地之道”和“天地之宜”,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并加以灵活的运用,承认客观存在的规律,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目的在于使天人关系协调而为人所用。

2.2园林与风水人居:园林作为一种理想的人居环境,其中包括环境、植物与建筑。建筑是园林的主要物质构成,有无建筑,是区别园林和自然风景区的标志。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文化的直接载体。

2.2.1风水和环境:《黄帝宅经》认为:“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屋舍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俨雅,乃为上吉”。实际上是对住宅周围环境的理想要求。背山面水,空气流通,挡住呼啸的北风,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冬暖夏凉,符合人们生活的生态需要。

2.2.3植物的风水:葡萄树栽在松树旁会不结果,栽在榆树旁会结酸果,植物之间亦有生克之说。民间流传一些的谚语,如:“东种桃柳,西种榆;南种梅枣,北杏梨。”“白兰屋前种,美花香气送。”“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台前。”等等。可见,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地理之间均有相生相克的关系。风水学认为,植物如人一样,具有灵性,亦存在阴阳五行。植物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道风景,亦是人类的一道“风水”,从居家环境风水来论,植物最好种植在住宅的北面、东北面和西北,忌种植在东南面和西南面;为保持空气流通,庭院的围墙亦不要太高,应保留一定的外延空间;庭院中,用花、山、水、石、鱼、鸟进行点缀,能增加生活的情趣。

风水术对小环境的树种选择甚为讲究,主张宅周植树,“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近”“门庭前喜种双枣,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之说。这些规定貌似迷信,却颇符合科学,它既符合树种的生植特性,有满足了改善宅旁小气候观赏的要求。风水术有“青松郁郁竹漪漪,色光容容好住基”之说,提倡种松竹。

2.3建设山水园林城市

中国古代建筑受风水影响最大的就是追求一个适宜的大地气场,即对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外环境。这个环境要山青水绣,风调雨顺。因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山水相匹,相得益彰。从这种意义上讲,“地灵人杰”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难怪乎人们会孜孜以求地追求合理组合的山水环境。

人类社会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发展”之后,开始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果作总结和反思,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据弃自然、毁坏自然,将人与自然本应和谐的关系推向了反面,并尝到了由此而带来的种种“恶果”,如气候异常、环境污染、缺乏自然情调等等。然而,人毕竟是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自我调控自己,世界各国围绕“人与环境”这一命题采取了种种对策。

3.古代风水学的现代运用与价值

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虑整个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系统。每一地域都有它特定的岩性、构造、气候、土质、植被及水文状况。只有当该区域各种综合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协调、彼此补益时,才会使整个环境内的“气”顺畅活泼,充满生机活力,从而造就理想的“风水宝地”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中国常见的背山面水的城市、村落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典型环境。

当代社会的发展,是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的。但众多的城市却没有山峦,或缺少河流,似乎与传统风水中强调的依山傍水距离甚远。但只要略加变通,依然可以找到符合传统风水宝地的范例。在考察城市中的风水状况时,可以将一座座的楼房看作是重重迭迭的山峰峦头,左右护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可以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看作是一条条的河流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