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安格尔与费丹旭绘画艺术之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安格尔与费丹旭绘画艺术之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十九世纪的欧洲画坛安格尔无疑是个中翘楚,他接文艺复兴余绪,创作了大量写实的古典主义人物肖像画。而在同时期的中国,费丹旭也是一位精写照擅长人物画的著名画家。他们两人都以表现女性著称,肌理细腻骨肉匀。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里生发出各自奇葩而闪耀艺坛。

[关键词]安格尔 费丹旭 细腻 写实 古典

一、安格尔的艺术背景和特点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法国画家。1780年8月29日生于蒙托邦,1867年1月14日卒于巴黎。作为19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他代表着保守的学院派,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形成尖锐的学派斗争。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他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炼而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他的绘画吸收了15世纪意大利绘画、古希腊陶器装饰绘画等遗风,画法工致,重视线条造型,尤其擅长肖像画。在具体技巧上,“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因而差不多每一幅画都力求做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这些特点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表现人体美的绘画作品中,如《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土耳其浴室》等。

二、安格尔作品

1、《土耳其浴女》

《土耳其浴女》是安格尔的优秀创作之一。画中的组成了一个中间性的基调,小小的蓝、红、黄各色斑块,如宝石一样嵌缀其间,只是稍显模糊,但非常和谐一致。在女性美的表现上,安格尔克服了他那种感官上的爱好,赋予了它以传奇的魅力。

2、《泉》

安格尔从1830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就开始创作《泉》,但一直没有完稿。二十六年以后,当他已是七十六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这幅画是安格尔的得意之作。“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是他毕生致力于美的追求的结晶。

三、费丹旭的艺术背景和特点

费丹旭(1801-1850)是清代著名人物画家,字子苕,号晓楼、环溪生、偶翁、环渚生、三碑乡人,浙江乌程(今湖州)人。他生长在一个书画世家中,他的父亲、叔父都擅长绘画,父费珏(芝原)为沈宗骞弟子,其幼承家学,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能诗词,精写照,如镜取影。善画人物,尤精补景仕女,笔法秀润,赋色素淡,香艳妍雅,神情逼肖。兼工山水、花卉,取法恽寿平,所作清灵神秀,颇有韵致。常卖画于江浙一带。客上海,流寓杭州最久。曾为丁敬、金农、厉鹗等人画肖像,名噪一时。与蒋宝龄、翁雒等都有交往。与改琦并称“改、费”。与汪远孙创立东轩吟社,从黄士珣学诗词。向高垲、张廷济学书法,交游甚广,艺术修养深邃。他的传世作品有《纨扇侍秋图》、《牛郎织女图》、《东轩吟社图》、《昭君出塞图》、《杏花疏影图》、《江亭话旧图》等。著有《依旧草堂遗稿》。

四、费丹旭作品

1、《十二金钗图》

此册共十二页,分画《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现选其中两页,之一为《黛玉葬花》,之二为《史湘云醉卧芍药圃》,画面人物纤细娇弱,娟秀清丽,刻画细致工整,具典型的费氏风格。环境则以逸笔写出,淡彩晕染,墨笔勾皴,空灵秀润,以衬托出中心人物。

2、《罗浮梦景图》

此图写梦境,万玉竞艳之中,美女睇盼有情。作者以纵放的笔意写梅,枝条纷披,曲折纵横,冷葩寒萼,暗香浮动。仕女面容娇俏,具典型的费氏风格,柳眉细眼,脸庞长圆。梅花纯以水墨写成,仕女却设色妍丽,二者相为映衬,产生玄虚梦幻的效果。

五、安格尔与费丹旭的绘画艺术之比较

中国画主要以线来描绘物象,尤其在传统中国画当中,最具审美价值的莫过于线的艺术了。然而,以线为主的造型绘画手法并非中国画所独有,西方古典绘画同样重视线的运用。安格尔与费丹旭都是善于用线的大家。那么,传统中国画的用线与西方古典绘画的用线有何差异,是否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呢?

1、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属于自然形态下的光感的面。达·芬奇曾说:“绘画科学首先从点开始,其次是线,再次是面,最后是由面规定着形体”。线在这里只是作画过程中呈现的一种形式,它必须受形体所规定,最终消融在物象与光感的体面之中。安格尔是一位强调用线的新古典主义大师,他认为刻画人物“如果基本线条未能揭示出个性特征”,所取得的只能是“似是而非的形象”。同时他又指出,“在塑造人物时,光的效果也应从人物的中心点产生,然后有层次地加深各部阴影”。显然,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属于自然形态下的光感的面,是以逼近客观物象的真实感为基本前提,是再现人的视象对三维空间反映的因素之一。

2、传统中国画的线条不仅是画家用以抽取、概括自然物象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而且还相对独立于客观物象,具有表现画家主观情感的审美价值。它既符合人的视象在二维空间的真实合理性,又摆脱了像西方写实主义去被动地放映物象在三维空间的真实幻觉的束缚。因此,墨所勾画出的线条就具备了似与不似的双重特性,而成为传统中国画写意的基本形态。

3、东西方文化哲学意识的相异,决定了古典时代的绘画艺术中的西方写实,东方写意的形态。西方哲学将客观自然世界作为人的对立因素去加以研究,反映在绘画上则强调在光和影的作用下对自然物象逼真的摹仿。柏拉图对希腊绘画艺术逼真摹仿的认同以及亚里士多德对摹仿论的称赞便是最好的例证。而中国的先圣们则将人的自身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一个“道”字,宗炳的《画山水序》中就屡次提到“道”,“圣人含道瑛物”,“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等等。“道”是古人哲学中的最基本概念,即今之“真理”、“原理”。指的是天地万物的总规律、总法则。人与客观的自然世界应是相互交融的“天人和一”的整体,自然物无需依赖外在任何条件(包括光)的支撑,无需对此进行任何思辩,这种“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的认识观,在绘画上则反映出飘忽不定对光的漠视,同时,对物的本质和人的心态关系活动的重视。因此,没有光影只有物象轮廓结构并与心灵感受相契合的线,便成为传统中国画写意形态最为重要的表现样式。

安格尔与费丹旭他们两人都以表现仕女著称,肌理细腻骨肉匀,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里生发出各自奇葩而闪耀艺坛。

参考文献:

1、石龙华《中国画与油画的差异形成》. [J]兰州大学学报.2008年3月第36卷第2期。

2、 邹敏《中西人物绘画比较——中国画与油画的差异性》.[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