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展乡土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展乡土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乡土历史教学;主体参与;探索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是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的统称,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核心的主体教育,旨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而主体参与则是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主,提高主体对象整体素质的一种方式。教学中有一个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作用是双重的,他们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的主体。

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教学实效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如何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是当前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自身的价值,使师生共同成长。下面谈谈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开展乡土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教学研究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2011年,我校组织组织了以“开展乡土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为主题的教学研究,让学生在乡土历史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开展合作、探究。为此,在乡土历史教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组建了合作学习探究团队,推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乡土历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有许多外来工子女在社区里成长。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珠三角的腹地——佛山,是一所城郊公办初中,非户籍学生,即外来工子女人数占50%以上。我了解到部分非户籍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缺失,主体参与意识不高,这是造成他们学习主动性低下的原因之一。外来工大多从农村进入城市,或多或少保留着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态,同时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接纳度不高。外来工及其子女融入本地社区一直是个难题,因此,开展乡土历史教学研究,助力非户籍学生融入本地社区,也是开展乡土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原因。

乡土历史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家乡教育,包括风土人情、人文风俗、乡土历史等内容。乡土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能够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乡土历史资源丰厚和实践方便的优势,决定了它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中学历史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佛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历史遗迹、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合理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对学生学习历史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能起到促进作用。

开展乡土历史教学研究的做法有以下四点:

一、为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探究乡土历史提供宽松的环境

乡土历史存在于学生身边,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历史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区,探访本地、本社区的历史,在学与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感悟历史。在学校,我充分利用学习兴趣小组,给学生举办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乡土文化知识;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和板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乡土文化的观点和见解,为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探究乡土历史提供展示的舞台。

二、开放性问题教学与活动教学方式相结合,给学生主体参与提供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质疑的思维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联系乡土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设计问题的形式和解决过程要合理,并且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进行学习探究,使学生能够操作。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予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学,我校开展了“传统文化体验:广绣的魅力”乡土历史活动教学,邀请广绣的师傅亲自给学生上课,讲解广绣针法的变化发展,演示广绣的精湛技艺;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一针一线地动手,亲自体验广绣的魅力,使乡土历史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上。通过长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发展。

三、使乡土历史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是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形成的重要一环

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重视身边的乡土历史,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重要一环。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包括成长中的困惑和思考、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体验和反思。在乡土历史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本社区历史人文景观中所蕴藏的民间传说和民风习俗”这个教学专题,让学生自主构建乡土历史学习内容,了解本社区的过去和现在,了解民间传说和民风习俗的演变,让学生群体自助,让本地户籍与非户籍学生合理搭配,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乡土历史内容。学生通过社区走访、现场考察、访问老人等方式,亲身体验民风民俗,亲身参与乡土历史学习探究。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八月十五·中秋花灯制作”和观看中秋夜舞火龙的民俗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制作了多个花灯,每一个花灯都凝聚了他们的心意,既是对传统的民风民俗的传承,也是学生自主意识、创新思维的体现,个别制作精美的花灯还获得了社区居民的称赞。通过学生主体参与,促使学生对本地、本社区产生认同感,非户籍学生可以从这些活动中感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并形成归属感。社区归属感是学生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对自己生活的社区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社区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乐于参与社区活动。有了归属感,就容易对自己、对学校、对社区形成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形成。

四、利用乡土人文熏陶学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巩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学史可以使人明智,可以使人进步,乡土历史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亲历其境,学习和探究乡土历史,置身于历史之中,与本乡本土的历史亲密接触,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之功效。乡土历史学习探究主要包括:本地名人故居的维护与开发、历史人文景观中蕴藏的民间传说和民风习俗、本地民居街坊的演变、传统工艺的发展状况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地开展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设计课题、查找资料、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获得了对乡土历史的亲身感受,了解了历史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以乡土历史为内容的合作学习过程,还增强了学生保护本地文物的意识、利用和开发本地历史资源的意识。我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读本中,就收录了多篇学生关于乡土历史的文章。文章记录了很多本地的民风民俗,记录了本地历史人文景观中蕴藏的民间传说,也记录了学生进行乡土历史学习的收获。这些活动让学生关注生活的体验,回归社会,使非户籍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新的居住地,让学生把课堂目标和乡土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社区、爱家乡,进一步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今,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了,学生越来越爱这片土地了。

在乡土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一,对于乡土历史资源的挖掘要注意其真实性和思想性;二,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参与相结合;三,乡土历史教学问题设计的形式和解决过程要合理,并且让学生能够参与;四,教师的教学研究要根据社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要形成教育合力。

实践证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乡土历史教学是多元化和社会化的。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重要的是要实现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合理调整。这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目标要求,从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资源,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并适当调整历史教学评估的手段和标准。这样,乡土历史教学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主体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石肯中学,佛山,52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