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胺碘酮联合美西律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比较胺碘酮和美西律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56例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接受冠心病正规治疗,其中30例同时口服胺碘酮片(胺碘酮组),26例口服美西律片(美西律组),疗程4周。疗程开始及结束时均行24h动态心电图及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都能健康顺利的出院,无并发症的出现。结论 胺碘酮对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美西律。
【关键词】 胺碘酮;美西律;心率失常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74-02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高,常以急性心力衰竭和突发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尤其是一些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危及患儿生命[1]。为了有效提高病毒性心肌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本研究采用胺碘酮联合美西律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8例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患儿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14岁,平均(8.5±4.2)岁;窦性心动过速(窦速)9例,窦性心动过速合并房性早搏(窦速+房早)8例,房性早搏合并阵发房性心动过速(房早+房速)7例,心房纤颤(房颤)2例,室性早搏合并房性早搏(室早+房早)5例,室性早搏(室早)14例,室性早搏合并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6例,窦性心动过缓(窦缓)5例,房室传导阻滞12例。
1.2 诊断标准 符合201109昆明会议制定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14岁;③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心律失常者[2]。
1.4 排除标准 ①非病毒性心肌炎引发心律失常者;②肝、肾功能不全者;③伴有其他脏器疾病及功能不全者。
1.5 治疗方法 按病毒性心肌炎常规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针剂[100-200mg/(kg・d),最大量400mg/(kg・d)]、能量合剂、维生素E、辅酶Q10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人血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抗病毒药物等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首选胺碘酮、普罗帕酮、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首选胺碘酮、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给予山莨菪碱、阿托品、地塞米松、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治疗。心率40次/min时安置临时起搏器,心率达70次/min以上,撤除临时起搏器。
1.6 观察指标 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发生率及持续时间。
1.7 疗效判定标准 将患儿相关症状按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为0、1、2、3分。①重度:症状重,持续出现;②中度:症状轻重不一,间断出现;③轻度:症状轻,偶尔出现;④无症状:无症状出现。疗效判定:①有效:治疗后积分下降≥1/3;②无效:治疗后积分下降
2 结 果
2.1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首选胺碘酮8例,普罗帕酮2例,洋地黄8例,β受体阻滞剂8例。胺碘酮治疗窦速+房早1例无效,改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普罗帕酮治疗窦速+房早1例无效,改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洋地黄治疗房颤1例无效,改用胺碘酮治疗仍无效,后用直流电复律成功;洋地黄治疗1例窦速和1例窦速+房早无效,改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
2.2 室性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首选胺碘酮12例,利多卡因8例,β受体阻滞剂3例,普罗帕酮2例。胺碘酮治疗室早+室速1例无效,改用利多卡因治疗仍无效,患儿主动离院;利多卡因治疗室早2例无效,室早+室速1例无效,改用胺碘酮治疗均有效;普罗帕酮治疗室早1例无效,改用利多卡因治疗有效。
2.3 缓慢性心律失常 5例窦缓患儿治疗后4例心率提升至60次/min以上,1例患儿心率仍40次/min左右,安置临时起搏器,6d后为窦性心律,心率达70次/min以上。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和3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因心室率正常而未抗心律失常治疗;4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和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治疗后6例有效,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无效,心室率在40次/min左右,安置临时起搏器,1周后转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达70次/min以上,4周后转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3 讨 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电活动异常。
胺碘酮是以Ⅲ类药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兼具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因此它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时胺碘酮非竞争性阻断α和β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因此胺碘酮不加重心力衰竭,并且有可能使其改善;胺碘酮产生促心律失常作用较其他药物小。目前胺碘酮已被广泛应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尤其对有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者更适宜。美国心脏病学会已将其推荐为儿科复苏后室性心律失常首选用药。胺碘酮可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猝死率,是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
阵发室速多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往大多采用电击和利多卡因治疗,近年来由于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新认识,特别是对胺碘酮的重新肯定,已将胺碘酮放在首位,利多卡因居后。
病毒性心肌炎房颤发生时间多在疾病早期,且易并发急性左心衰和心源性休克。病毒性心肌炎常累及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房室传导阻滞等多种严重甚至致死性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致严重窦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激素应用越早越好。激素可迅速抑制心肌炎性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同时具有抗休克作用;激素还可提高心肌糖原水平,促进心肌酶活力,改善心肌功能,恢复心脏正常起搏及传导,维持心脏有效泵功能,保证重要脏器血供,阻止阿-斯发作。
参考文献
[1] 刘雪芹.期前收缩的分类及治疗策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46.
[2] 田杰.小儿危重心律失常的识别判断与治疗对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3(13).
[3] 韩玲.加强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1,41(10):72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