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同课异构”让课堂更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同课异构”让课堂更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学期我们数学组开始尝试“同课异构”的教学教研模式,选择了《比较数的大小》这一课题,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我们深入研究教材,注意到了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加强了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根据二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提出合理的要求,并且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落实。我们围绕研讨的设想,不断的实践、讨论改进课堂,由量变达到质变,真正使学生获得了各种比较方法,体验了探究的过程,锻炼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正确的数学价值观。下面就这节课中的“位数相同的数的比较”这一教学片段的两次执教进行分析。

片段一

首先是四位数家族里的3298和7980,谁大呢?请同学们宣布比赛结果,并说明为什么?(3298< 7980原因是7个千大于3个千。)

接着出场的是1325和1478,谁大呢?千位都是1,怎么比较呢?(1325

大家都是合格的裁判,正确的判断出了数的大小,你们能根据这几个比较算式,发现比较相同位数的大小的方法吗?

师生共同总结:应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的就比较下一位,直到能比出大小为止。

分析:

这一环节运用了数字的比赛,发现比较相同位数大小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好象完成了比较大小的方法这一目标。可是经过讨论后,我们认为课堂不应只是热闹,而应是理性的数学课堂。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应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比较方法的原因不明确

进入二年级,学生认识的相同位数的数很多,如相同的二位、三位、四位等,这些相同位数的数在比较时,一般是比较最高位,可是学生学完后,可能存在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只比较最高位,而其它数位上的数字就不比较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不明确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要结论,更要过程,可是这节课学生的质疑、探究、释疑、实践接近形式化,缺少学生的讨论,没有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无法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浅显的形式探究,有待于细致、深入、系统的构建。

片断二

我们全班分为两队,来做“抽数”的游戏,喜欢吗?游戏的规则是:1、两个队各选两名代表上来抽数。(两个口袋中装着0 -9的数字卡片),每人各抽4张。2、抽取的数字分别放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3、对抽得的数,依次进行比较,并说明原因,直到能比较出大小为止。

1、学生抽取第一个数,如:一个为9,一个为3,这两个一位数能不能比较大小,(能)师:如果放到这个四位数中,抽到9的同学一定大吗?为什么?(不一定,因为再抽十位,个位无论多大,十位只要多抽一个十,那个数就大了。)依次抽取第二个、第三个数。

2、准备抽取千位上的数字,教师问:你们最希望抽到哪个数字呢?(9)一定大吗?(是,比较相同的四位数,我认为看千位数字就行。)如:一个为7249,一个为1653,哪个大呢?同学们异口同声,7249大。原因,他有7个千,比1个千要多的多。教师问另一个学生,你如何变一个数字成大数?(变千位上的数字为9)。你的眼睛真亮,发现了起决定作用的是千位上的数字。

3、游戏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在玩的同时,可要动脑筋,勤思考,说出你的发现与收获。学生探究出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的好方法,先比它们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就大。

4、同学们最希望抽到千位上的数字是9,结果,如他们所愿,抽到千位上的数字都是9,怎么比较两数的大小呢?

反思:

1、重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

刚开始,我们看到教材中对“相同位数的比较”这一环节,认为很简单,10分钟就能处理完,对比较方法的学习一带而过,其实这一环节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第一次没有深入教材,试教时浅显的讲解,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与运用似懂非懂,对方法取得的原因,无法从根本上的理解。因此,我们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这样深入的探讨:1、研读教材,读出教材呈现的信息,如:比较相同位数的大小,方法可以灵活处理。2、分析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基础,如:数的组成、数数的方法、选择比较的标准等,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及要求。3、制定目标,提出合理的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2、重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学习

探究性的学习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摒弃形式,注重实效,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1、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乐于尝试、乐于探究的情景,为学生的探究过程搭建平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2、教师提出恰当、合理的问题,铺设探究的阶梯,明确探究的方向。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进入探究的角色。在质疑、分析、讨论、思维、交流、整理中让学生的探究过程富有实效。

“同课异构”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只有“钻进”教材,才能深刻领会教材的精神,使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