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追星纷纷“傍”明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追星纷纷“傍”明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明星众多的今天,明星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外,也慢慢的开始走向高校,聘请明星做教授似乎成了高校一种流行的风气,许多影视演员、导演、歌星、电视节目主持人、笑星等被聘为大学教授;越来越多的影视娱乐明星在镜头之外找到了另外一片天地,享受着大学教授的头衔和待遇。

演而优,明星就能做教授

在普通人眼中,“教授”与“娱乐明星”这两种身份天差地远,但现实中,这两种身份越来越亲近 。明星担任大学“客座教授”、“名誉教授”早已司空见惯,比如成龙之于北大、周星驰之于人大、唐国强之于南开、周杰伦之于复旦……

演而优则导,演而优则唱是很自然的事,毕竟还在同一个专业领域内,但现在的潮流是:演而优则教――演了几部戏就登上大学的讲台,甚至成为名誉或者是客座教授。

在明星接受教授的称谓,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聘请明星做教授的同时,我们首先要清晰的认识教授是个学术职位和职称,其基本性质是学术研究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对于工作太忙,档期太满的这些明星来说,他们很少履行自己给学生们教授课程的教授职责。更少有时间在专业学术上做出研究和贡献。一位电影演员当上客座教授以后,从没有给大学生们讲过课;一位电影导演当了好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但也只是挂挂名而已。

明星教授到高校给学生讲课,他们可以讲讲他们的人生经历,毕竟他们的成功背后有着很多学生无法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人生阅历,不失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演艺界也确实有许多艺术造诣高、具有真才实学的大家。但问题在于,一些明星是否有诚心、有实力为学生授课?仅仅一个讲座是否就一定要给他们提供教授的头衔?

“小明星上大学,大明星当教授”,如今似乎成了一种娱乐圈的“文化趋势”。比如,在明星教授这个话题中,最受争议的人物李湘。被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聘为客座教授。李湘可不可以为师?数百年前韩愈曾在《师说》里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从这个角度来说,李湘无疑是具有为师的资格的,不管你对李湘的看法如何,喜欢也罢,讨厌也好,你不能不承认,她在自己的主持本业上是成功的,当然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有为师的资格和当教授是不能划上等号的。李湘是娱乐名人,可并不意味着她能为人师表。她是不是比台下听讲的学生更高明一些呢?事实上,李湘的第一堂课已经让人们的怀疑得到证实――这一个半小时的课听的人不少,讲的人也是兴致高昂,但话题却始终围绕着李湘的个人生活打转转,说来说去都是报刊娱乐版上的热门话题:谈离婚、谈压力,这哪里是在授课,分明是一次会,一次偶像和粉丝的见面会!场面无疑是热闹的,但去听的人多并不说明授课是成功的。

其实,不仅是李湘,凡是请娱乐界名人做教授的高校,名人授课差不多都是这样的状况。有多少学生认同明星们的学识能力?有多少学生是因为名人的内涵而去听课的?在记者走访的几所北京高校中,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表示在听一些明星授课时,是怀着和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愿望而去的,更多的是在于和明星见面的兴奋,而不是明星授课的内容。然而一些“明星教授”,视授课为“玩票”,暂且不论是否认真备课,恐怕连基本的教学课时都无法保证。明星可以靠名气吃饭,而教授则需要扎扎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传道授业。所以“教授”二字,一些明星实在担当不起。

在2006年著名影星吕良伟曾拒绝川大教授的聘任,面对媒体的疑惑,吕良伟的解释非常朴实:“接受了名誉教授的称号,就必须要做实事。对我而言,这不是一个空位置,也不是拿来炫耀的空冕冠。我确实抽不出来时间,既然我做不出功劳,就不应该受这个名。如果只是挂名又不做事,那就是欺骗大家,我不愿意这样。”但他又同时关注西部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足以向卯足劲朝“冠冕”靠拢的明星们敲响了警钟。

明星当教授误区何在

请名人明星做教授,似乎是一种“中国特色”,目前我国相当多的明星在高等学府里当上了教授,有的甚至不是名誉教授,而是兼职教授,是正式挂牌的。然而对于娱乐业发达的美国、日本、韩国,甚至于我国的香港这些高等教育相当开放的国家和地区,学府与明星的关系当然也比较密切;但是,无论是多么大的娱乐业大腕,最多在大学里当个名誉教授或客座讲授,注册教授则闻所未闻。对明星事业的承认,是星光大道的留名,是颁一个终身成就奖,在英国可能会给你颁一个爵士!但想当教授?却是不可能的。

有人认为,明星当教授是个完美的“双赢”,明星赚了名声、学校赚了人气,各取所需,无可厚非。但也有专家对“明星教授”越来越多的现象表示了担忧。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就反对明星当教授,“学术界有学术界的尊严,不能说你在一个领域干得好,就借此进入其他领域。混淆各个学科界限,这是非常不严肃的事情”。

日益严重的“明星当教授”现象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的某种浮躁气息,自从教育产业化发展之后,各高校间的竞争显得异常激烈。为了迅速提高大学知名度、筹措更多社会资金,有些高校不惜破格录取明星做研究生,不惜聘请一些明星来做教授、将明星聘为教授,不管是名誉的还是客座的,只要明星一过来,媒体自然也就会聚焦过来,这种无形的广告作用对于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做明星的渴望能够在大学舞台上一展风采,博得高人一等名誉,证明自己更高一层的学识。

明星被请进学校当教授,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他们的知名度,或者说人气。学校呢,在利用这一点进行炒作,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在这个教育产业化实乃商业化的时代氛围里,高校的知名度与利润是挂钩的。1980年以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与现实脱节;而现在呢,矫枉过正,有太贴近现实之嫌,甚至可以用急功近利来形容。本来教授是学子心目中的榜样,这些年这一榜样的力量正在被削弱,随着娱乐化时代的到来,影视明星对学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在争夺教授们的榜样的位置。教授原则的维持是对这种外来影响的一种平衡,而把明星请来当教授,则打破了这种平衡。从另一面来说也是对学生,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在某高校做客座教授的明星在讲演时将“棘手”说成是“辣手”,引起了轩然大波,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跌破眼镜,更多的人也开始质疑高校的这种做法是否妥当。

其实,各行各业都有其游戏规则,实践、教学与研究,哪怕在同一个领域,也是有区别的。学术研究是需要长期积累、不断摸索,才能取得相当造诣的。要达到教授这一档次,必须有理论上的总结、探索和创新,写出被学界同行公认的学术论著,甚至学术论著的撰写如行文风格、引文用法等都要有一定的规范。社会的发展是循着专业化的方向的,尤其是学术,而明星教授的出现则反其道而行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闹剧,是因为学校的管理体制有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的学术管理体制带有强烈的行政性质和长官意志,这种性质和意志往往凌驾于学术和业务之上,阻止了学术的良性发展。

对于明星而言,应该充分感觉到自己肩上这个教授的牌子决非用来炫耀的资本,而是一种沉重的责任。如果考虑到确实没有可能保证满足学校的教学等需要,就应该像吕良伟那样婉言谢绝学校的好意。大学是求学的圣地,天职是教书育人。一所大学的名声,在于它有多少名师大家,在于它为社会培养出多少栋梁,而不在于它请了多少位“明星教授”。大学是体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地方,应当体现文化的尊严。它必须与世俗的浮华与虚名保持应有的距离,而只对达到相当高度的真知与学识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