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菱中国加速复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游走于中国市场多年之后,与广汽集团合作似乎让三菱汽车找到理想的归宿。然而围绕三菱车型的争夺战需要三菱找到平衡点,以平衡好东南汽车和广汽集团的关系。
3月22日晚,停牌近半年的广汽长丰(600991.SH)宣布复牌并重组方案,其第一大股东广汽集团将发行A股用于换取广汽长丰所有股东的股份,在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广汽长丰将退市。
记者随即接通广汽集团董秘卢飒的电话。一反往日谨慎有余的常态,卢飒的声音显得轻松而欢愉。“并购长丰是一揽子计划的第一步,广汽有望在9月底前实现A股上市。”
不过,最高兴的恐怕还应该是三菱(中国)公司总经理饭田健治。此举不仅为三菱与广汽建立股比对等的合资公司扫清了障碍,也为三菱中国的复兴点燃了希望。
落伍者
回想去年年底的广州之行,饭田健治感慨颇多:“不得不说,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车展,又带着巨大的压力回来。”
广州车展上,三菱(中国)被分配到一个标有“1EO5”的位置上,其展区面积不仅只有对面上汽集团旗下荣威和名爵的1/3,且和铃木这样的平民汽车商比邻而居。车展收官之前,操着一口流利汉语的饭田健治混在普通观众中,巡视了每一个对手的展台。
对手们的突飞猛进令饭田健治对三菱在中国的前景更为担忧。他不甘心三菱汽车在中国车市只是一个小众角色,他希望三菱能在今年4月举办的上海车展上大展拳脚。
饭田健治的担忧从侧面反映了三菱在中国的现状。在国际汽车舞台上,三菱的大名众人皆知。从1917年制造第一辆汽车开始,三菱汽车就以技术见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淀积累,三菱汽车已经具备了非常成熟和完备的造车体系。三菱车对国内消费者而言早已如雷贯耳,三菱进口汽车成为当时时髦高档的代名词。
20多年前,三菱和丰田一起步入中国,成为最早一批来华的国际汽车品牌。但是三菱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可以用“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来形容。如今,当它的同胞丰田、本田在中国大展拳脚,通用、大众等众多国际巨头抢摊这个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时,三菱汽车成了孤独的落伍者,其在华的发展一直不见起色。
20世纪80年代,三菱汽车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进口汽车的同时,便以发动机项目开始与中方企业合作。
起初的三菱并没有看重三菱汽车在华的国产化业务,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汽车核心部件发动机的制造上。在东北地区,三菱最先寻求到两位合作伙伴,投资创立了沈阳航天三菱和哈尔滨东安两家发动机制造公司。三菱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使得国产三菱发动机迅速占据国内市场,由此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在中国,挂三菱标志的汽车屈指可数,而装着三菱发动机的汽车却遍地都是。整车的名气大不过零部件,这不能不说三菱是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一个另类。
1995年,三菱就与长丰进行技术合作,授权长丰生产猎豹车型,由此拉开了其在华全面合作的序幕。此后,三菱汽车还陆续与现在北京奔驰的前身北京吉普、福建东南汽车、哈飞等车企合作生产其他车型。
在与中国车企的合作中,三菱汽车通常采取的是技术输出策略,而技术输出的合作模式与其他国际车企和国内整车企业建立对等股权合资企业相比,三菱汽车在合资企业中不具备同等的话语权。
2000年,出于打开亚洲市场战略的需要,三菱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下称戴-克)联姻。但戴-克的到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三菱的命运,其亏损状况依然延续。三菱的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5年就步入尽头。在此之前,三菱车型在北京奔驰的生产得益于与戴-克的关系,与戴-克分手后,三菱汽车在中国的整车合作之路夭折。
与戴-克分手后,寻找一家最直接的合资伙伴是三菱的当务之急。三菱先后在中国找到了两家合资伙伴:一家是东南汽车,三菱持股28.5%;另一家是后来被广汽集团收购的广汽长丰汽车,三菱持股14.59%。但事实并不如原来所想的那样美好,由于三菱汽车在广汽长丰与东南汽车持股太少,远不到50%,直接导致三菱的话语权不足,让三菱对如何运营工厂和销售部门都很难实现控制,三菱的战略规划得不到全面实现。
松散的技术支持关系使三菱错过了在中国市场扩容的最佳时机。
控股权觉醒
“如果能拥有50%以上的股权,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生产适合中国的新车型。”在去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三菱汽车社长益子修曾这样表示。然而,这无疑是个迟到的觉醒。
慢了不止半拍的三菱汽车在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合资困局。此时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开始限制合资行为,从前中方在合资谈判中普遍被动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
摆在三菱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把在广汽长丰或东南汽车的持股比例提高到50%;二是寻找一家新的合作伙伴。
尽管早已公开表达了寻求建立股权对等合资公司的意愿,但在已经有了两家合作伙伴的情况下,三菱的机会并不多,增持股份成为三菱更现实的选择。
在东南汽车内部,中方股东福汽集团持有50%股份,外方两家股东――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华汽车和日本三菱汽车共占50%股权。由于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要求中方公司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50%,三菱吸收股份只能取自于中华汽车,如果要将自己的股份比例提升至50%,那么等于是让中华汽车退出东南,这将困难重重。
作为后来者,2006年三菱汽车才正式入股东南汽车,彼时中华汽车曾分两次出让共计25%的股份给三菱。中华汽车高层表示:“四年前已让出25%的股权,现在应该还会维持现状。”
此外东南汽车是1995年按照“两岸合作”报批的项目,因此东南汽车不可能让中华汽车退出。中华汽车投入约合12亿元增强东南汽车研发实力的举动,更让东南汽车下定决心减少对于三菱车型的依赖。在取得合资公司控股权的道路上,三菱增资东南之路已经被堵死,三菱只得另觅良人。
另一家在华的合作伙伴广汽长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双方都知根知底,且有现成的生产平台。
七年前,三菱就酝酿通过内部增资方式扩大在长丰汽车中的股权;2006年5月,三菱又与长丰汽车签署了组建一家合资公司的备忘录,计划将其在长丰汽车的持股比例由14.59%提高到30%;2007年,这一计划又演变为与长丰成立一个各占50%股份的合资公司。不过上述安排最后都未能成行。
由于忌惮长丰汽车的强势自主,即使已与长丰汽车达成新建合资公司备忘录,三菱却一再在现有项目上左右徘徊、举棋不定。
有一段日子,广汽长丰的高层们多次亲赴日本,和益子修直接谈判,但他们始终没能够如愿。
“三菱的态度总是很悲观,总想着如果失败怎么办,纯属底气不足,一年一年就在担心中过去了。”说起与三菱的合作,与三菱打了多年交道的广汽长丰的这位高层满脸无奈。
在广汽集团入主长丰汽车(广汽集团入主长丰汽车后,长丰汽车更名为广汽长丰)之后,三方的合作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三菱退出在广汽长丰中持有的股权,然后再和广汽长丰组建一个50%:50%的合资公司,这或是符合三方利益的折中办法。
如果能够和广汽长丰成立合资公司,以广汽长丰大股东广汽集团的财力和营销能力,不难使三菱实现2015年在华30万辆的销售目标。
然而,在三菱和广汽长丰之间却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三菱与长丰5项技术协议中有3项到期,是否续签,三菱至今没有表态。“目前还可以用三菱商标,但今后怎么样还要再探讨。”广汽长丰总经理付守杰只能这样说。
一直以来三菱方面对长丰的销售能力也非常不满意。去年6月,饭田健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虽然广汽入主后长丰的改变很大,但离三菱的要求还很远。”
要不要增持在两家合资公司的股份直至50:50的对等股权,这个问题让三菱汽车纠结了不止一年两年。
业内人士认为,其实三菱谁都不想放下,它想多找几个合作伙伴来相互制衡。
落子
其实,三菱中国纠结的原因很好理解,因为摆在三菱眼前的两条路各有利弊。
如果维持现状,继续向广汽长丰或东南汽车引入新车型,三菱可以继续收取不菲的技术转让费,还有一部分利润就是每年大批量组装的CKD件。这是很保险的快捷方式,既无风险也无过分投入,但对改变三菱中国目前的处境无济于事。
而如果实现全新合资,压力大、投入大、时间长、风险大,三菱害怕重蹈菲亚特的覆辙。但这本身也是一场赌博,合资做好了,收益也不是一个量级,三菱在中国的复兴也有了希望。因此,面对愈发重要的中国汽车市场,三菱再次产生了与长丰汽车的新东家――广汽集团组建合资公司的念头。
早在去年年初,业内便有关于三菱汽车和广汽集团组建新合资公司的传言,当时两家企业均保持缄默。日本三菱汽车对外表示,计划到2015年将在中国的汽车销量提高到30万辆。为达到这一长远目标,分析人士认为,在东南汽车销量并不理想的情况下,三菱汽车组建合资公司不失是另一种策略。
对于广汽集团而言,收购长丰汽车之后,其与菲亚特的合资项目已经顺利获批,其自主品牌项目也在广东开始建设,所以广汽长丰未来仍可能是一个对外合资的平台。而迟迟没有撤出股份的三菱,与广汽集团成立50%:50%的股份对等的合资公司也不是不可能。
去年9月,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率队赴日本,相继考察了日本的丰田、日产、本田和三菱公司。虽然没有公开报道广汽集团方面其间曾与三菱接触,但广汽集团的态度从那次日本之行后有所转变。 “我们还是希望能跟三菱合作。”广汽股份人士公开表示,“毕竟三菱车的技术还是不错的。”
随着广汽方面态度的率先变化,双方合作的前景一下子明朗起来,其后合资项目推进的速度大大超出了外界的想象。
2010年10月28日,广汽长丰突然公告称,其正在与广汽集团筹划相关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申请停牌。随后即传出消息,广汽集团是要对广汽长丰发起要约收购,收购完成之后广汽长丰将退出股市,之后广汽集团再利用广汽长丰的资产与三菱汽车全面合资。广汽长丰的停牌证实了此前外界的猜测。
11月5日,广汽与三菱签署了合资谅解备忘录。接近三菱方面的人士证实了双方签约的消息,并称签约如此之快连三菱自己也没预想到。至此,“广汽三菱”最终浮出水面,双方修成正果,双方将按照50%:50%的合资比例组建新的合资公司。对于三菱来说,它将借此次合资实现在中国建立全权对等合资公司的夙愿。在中国市场上屡受挫折的三菱汽车将重新开始在中国市场的征程。
由于广汽长丰是A股上市公司,按照《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三菱不可能在持有广汽长丰14.59%股权的基础上直接增资到持股50%,因此,广汽集团需要启动要约收购来解决,即广汽集团需要发起对长丰集团、三菱汽车以及其他流通股所持有广汽长丰的股权收购,以此实现对广汽长丰的完全控股,然后再与三菱实现对等股比的合资。
争夺
3月22日晚,停牌已久的广汽长丰宣布复牌并重组方案,广汽三菱正式浮出水面。
据了解,广汽三菱项目经国资委审核,已于1月31日获批,正式挂牌时间将在五、六月份。届时三菱汽车将借助广汽集团这一靠山,重新布局中国汽车市场,重树三菱汽车品牌在华形象。“三菱汽车还有翻身的机会,就是中国接下来的10年。”饭田健治说,“这一次,三菱将持续加大对华投入。”
三菱汽车游走于中国市场多年之后,似乎有了一个理想的归宿。
但是与广汽集团的合资开始后,三菱汽车与中国两家合资伙伴的关系显得更加微妙,特别是在车型投入方面。三菱汽车似乎需要去寻找一个平衡点,以平衡好东南汽车和广汽集团的关系。
在三菱汽车原有的发展战略中,为了平衡了两家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三菱汽车把SUV车型项目放在长丰汽车生产,而轿车和商务车则划归于东南汽车。与广汽集团成立新合资公司后,未来投产的车型势必是双方讨论的焦点。
按照双方前期公布的消息,广汽三菱合资公司成立后,将主要生产SUV车型。先前曾有消息人士向笔者透露:“广汽集团看重的是三菱的SUV平台。广汽集团在SUV上短板明显,与三菱合资,将丰富广汽集团的产品链,利于其实现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合资后的首款产品或将是三菱的小型SUV劲炫。”
现在广汽的态度似乎发生了变化。近日广汽集团一位高层人士透露:“未来广汽三菱将不局限于生产SUV车型,包括小型车在内的轿车也成为必选项。”与三菱合资,广汽集团无疑将更大程度地调动三菱的参与感,从而拿出更多的战略车型实现国产。
而东南汽车也担心一旦三菱与广汽集团实现全面合资,三菱在华的重心将会从东南汽车向广汽集团方面转移。面对近年来SUV市场增速远高于乘用车的市场环境,东南汽车当然希望扩展与三菱在SUV领域的合作。“我们正在与三菱方面进行谈判,希望在东南国产一款SUV车型。”日前东南汽车一位高层如是表示。
至此,一场围绕三菱车型的争夺战已暴露于前台,广汽集团和东南汽车都想跨界争取到原来由对方生产的细分车型。
这一切令夹在中间的三菱颇为尴尬。日前,面对车型资源的分配问题,三菱中国一位负责人给出了一个令人失望的答案:“三菱在中国的产品战略到目前为止仍旧没有明确。对于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的事宜,我们没有最新的消息可以公布。”
在两个合作伙伴都提出了新的车型要求的当口,三菱显然又举棋不定了。